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
于中医经验未达之任何领域,可启于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可启于解决理论在逻辑上不完善性之需要。从发展的目标看,不受解释经验之限制,而在更深更广地把握医学有关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出经验范围的预测,产生超出经验范围的应用技术。故研究主题也不限于"××证(药、治法、经络等)机理研究",而多是"人体生理(病理、药理、遗传等)学研究"。在理论知识体系对于经验知识体系上,应着重在"求异",并发挥前者对后者的判别,改造功能。
4.现代中医理论的主体型发展已有一些例子。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自序》中开宗明义的说:"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即说明其研究主旨是不受临床经验束缚之纯理论研究。
一些"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概念"如微观辨证,潜隐性证,生理性肾虚等,均在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扩大了经验性诊断的范围,虽然这种扩大并未改变原有经验性知识框架。
证病结合研究提供了单纯证、病研究所不能揭示的许多信息,据此有人提出应建立中西医统一之"疾病状态组合学",研究中医病、中医证、西医病、西医证之分期或分型等疾病状态自身及相互之间更广泛组合之病理意义。这是现代宏观中医理论研究对辨证施治体系之改造和扩展。
从证候机理研究成果看,证候间各微观指标之改变互有交叉,因此可依据微观指标改变对原有的证候体系进行多角度重新分类,以辅助或代替原有分类。
从经验表象而言中医证候与西医病之间似有明显区别,但多年来对此之证实性理论研究并未给二者建立具有本质性差异的定义。这从反面推动了对证、病的统一认识。
5.现代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理论必然是一体的,或:只有唯一的现代医学理论。所以,现代中医理论发展除了无止境的创新外,一大方面工作就是引用已有之现代西医理论。后者同样存在理论主体性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456.html
4.现代中医理论的主体型发展已有一些例子。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自序》中开宗明义的说:"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即说明其研究主旨是不受临床经验束缚之纯理论研究。
一些"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概念"如微观辨证,潜隐性证,生理性肾虚等,均在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扩大了经验性诊断的范围,虽然这种扩大并未改变原有经验性知识框架。
证病结合研究提供了单纯证、病研究所不能揭示的许多信息,据此有人提出应建立中西医统一之"疾病状态组合学",研究中医病、中医证、西医病、西医证之分期或分型等疾病状态自身及相互之间更广泛组合之病理意义。这是现代宏观中医理论研究对辨证施治体系之改造和扩展。
从证候机理研究成果看,证候间各微观指标之改变互有交叉,因此可依据微观指标改变对原有的证候体系进行多角度重新分类,以辅助或代替原有分类。
从经验表象而言中医证候与西医病之间似有明显区别,但多年来对此之证实性理论研究并未给二者建立具有本质性差异的定义。这从反面推动了对证、病的统一认识。
5.现代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理论必然是一体的,或:只有唯一的现代医学理论。所以,现代中医理论发展除了无止境的创新外,一大方面工作就是引用已有之现代西医理论。后者同样存在理论主体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苏]п·д·拉契科夫著 韩秉成等译 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理 科学出版社 1984
【2】潘永祥主编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3】[西德]文士麦著,马伯英等译 世界医学五千年史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4】陈小野 从模拟到超越:中医理论实质研究的新观念 医学与哲学1991 (1):5
【5】孟庆云 中医理论渊薮 重庆出版社 1990
《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