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念:张爱玲与王安忆写作之比较
着苍白没落的生命,沉迷于此的人们,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年复一年,了无生机。与贵族后裔张爱玲不同,王安忆则过着一种平民自然的生活,上海弄堂中长大的她,对于市民阶层的生活亲切又熟悉,对于其中的人情世故有着一份练达与洞悉,故而,生长于斯的弄堂,便自然而然成为她怀旧空间依托的平台,更是成为一种极富内蕴的文化符号记录在她的文本里。弄堂成为了王安忆创作灵感的源泉,王安忆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上海市井生活的风土人情,全景式反映从旧上海到新上海的变迁,一个活色生香的上海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个人与群体,不同视角的别样心境
张爱玲的怀旧多少带有一点自叙性质,名门贵族出身的她,对于家族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骨子里始终难忘显赫家族优越高质的生活,感伤眷恋之情存于心中;另一方面,旧式家庭迟暮腐朽的氛围,又让她时常厌倦与痛恨,逃离沉沦的旧世界常涌上心头。而当旧的家族世界衰落使她不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家时,一种凄惶的漂泊无依感又主宰了张爱玲的情怀。这种复杂的心境下,张爱玲不断回首往昔,从旧上海的光影中寻觅自己的真实存在与精神家园。与之不同,王安忆不是旧上海时代的亲历者,她对上海昔日时光的雕刻多是出自于图文记载与想象之中,旧上海是她在众多素材的遴选与组合后,保留的最美的部分,城市的多元与繁华,市民生活的精致与韵味,对于老上海的追忆与怀念,王安忆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群体行为的表现。
(三)即兴与刻意,不同方式的别样体验
张爱玲作品中怀旧情感的表达,总是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即兴且随意。在张爱玲的情感深处始终有着对家族往昔无法忘怀的情思,一种血脉上的系连。她在《天才梦》中曾写道:“我三岁时能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晃晃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了下来”,可见儿时的她心灵间已浸润着一种怀旧的感伤,长大后,古宅深院里人们的饮食、服饰,厅堂屋内的装置、摆设,都在她回忆里生动鲜活起来,她在回忆过去和不断重写过去中唱着人生的沧桑、荒凉与虚无的哀歌。与张爱玲不同,王安忆的怀旧更多的是一种刻意的、深思熟虑的表达。多年来,王安忆一直致力于记录历史潮流中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民生情状,倾力演绎的其实是一个存活在自己记忆和想象中的上海。王安忆在时代风云的变换中探究历史,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炽热的情感去再现上海这座历史大舞台的旧貌,用自己的笔构建了一个具有文本意义的文化上海。
总之,张爱玲、王安忆的创作都以上海的民间生活为根基,力图将旧上海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二者对于旧上海都有着深沉的爱念。但不同的是,张爱玲的怀旧是一个亲历者的感伤与眷恋。王安忆则是后来者的追忆与想象,她像是一个寻梦的人,执著地寻找着属于上海“芯子”里的上海精神,完成城市与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安忆.死生契阔,与予相悦[A].寻找上海[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张淑君.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怀旧意识[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6(09).
[3]陈莉,谋生与谋爱——论张爱玲前期小说的女性生存意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0).
[作者简介]
于姗(1978-),女,硕士,空军航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爱·念:张爱玲与王安忆写作之比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458.html
(二)个人与群体,不同视角的别样心境
张爱玲的怀旧多少带有一点自叙性质,名门贵族出身的她,对于家族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骨子里始终难忘显赫家族优越高质的生活,感伤眷恋之情存于心中;另一方面,旧式家庭迟暮腐朽的氛围,又让她时常厌倦与痛恨,逃离沉沦的旧世界常涌上心头。而当旧的家族世界衰落使她不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家时,一种凄惶的漂泊无依感又主宰了张爱玲的情怀。这种复杂的心境下,张爱玲不断回首往昔,从旧上海的光影中寻觅自己的真实存在与精神家园。与之不同,王安忆不是旧上海时代的亲历者,她对上海昔日时光的雕刻多是出自于图文记载与想象之中,旧上海是她在众多素材的遴选与组合后,保留的最美的部分,城市的多元与繁华,市民生活的精致与韵味,对于老上海的追忆与怀念,王安忆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群体行为的表现。
(三)即兴与刻意,不同方式的别样体验
张爱玲作品中怀旧情感的表达,总是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即兴且随意。在张爱玲的情感深处始终有着对家族往昔无法忘怀的情思,一种血脉上的系连。她在《天才梦》中曾写道:“我三岁时能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晃晃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了下来”,可见儿时的她心灵间已浸润着一种怀旧的感伤,长大后,古宅深院里人们的饮食、服饰,厅堂屋内的装置、摆设,都在她回忆里生动鲜活起来,她在回忆过去和不断重写过去中唱着人生的沧桑、荒凉与虚无的哀歌。与张爱玲不同,王安忆的怀旧更多的是一种刻意的、深思熟虑的表达。多年来,王安忆一直致力于记录历史潮流中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民生情状,倾力演绎的其实是一个存活在自己记忆和想象中的上海。王安忆在时代风云的变换中探究历史,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炽热的情感去再现上海这座历史大舞台的旧貌,用自己的笔构建了一个具有文本意义的文化上海。
总之,张爱玲、王安忆的创作都以上海的民间生活为根基,力图将旧上海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二者对于旧上海都有着深沉的爱念。但不同的是,张爱玲的怀旧是一个亲历者的感伤与眷恋。王安忆则是后来者的追忆与想象,她像是一个寻梦的人,执著地寻找着属于上海“芯子”里的上海精神,完成城市与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安忆.死生契阔,与予相悦[A].寻找上海[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张淑君.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怀旧意识[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6(09).
[3]陈莉,谋生与谋爱——论张爱玲前期小说的女性生存意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0).
[作者简介]
于姗(1978-),女,硕士,空军航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爱·念:张爱玲与王安忆写作之比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