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去爱
父母爱不爱孩子?当然爱!但许多满腔爱心的父母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有很多甚至是很差!任性,自私,好吃懒做,不懂得关心父母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是为什么?
老师们爱不爱学生?当然爱!但不少爱心十足的老师的教育效果,也是很难让人满意的!厌学,叛逆,不遵守纪律,不尊重师长的学生多不胜举。这又是为什么?
爱是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需要,爱是人生第一要素,没有了爱,人生的一切就都没有了根基。但爱不能涵盖一切,比如方法、管理、智慧等等。没有了方法、管理和智慧的爱,有时候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教育工作中更是如此。
赞可夫曾经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心中要有爱,但更要明白如何去爱。
爱孩子,首先必须要学会尊重。
我们必须要懂得尊重孩子,我们必须明白,孩子有孩子的现实世界和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不能以自己价值观、人生观来衡量孩子的世界或者决定他们的选择。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在于在必要的时候适时地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给予孩子适度的指导。我们只有懂得了尊重孩子,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孩子心灵深处的巨大潜力。魏书生老师曾经说:“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料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而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告诉我们所有的教师们:“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爱孩子,还要懂得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和不同性别的孩子需要的爱不同。
只有弄清楚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爱才能给孩子们他们真正需要的爱。只有当爱的需要和被爱的需要达成统一才能形成真正的爱。比方说,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孩子,我们老师可以经常摸摸他们的头,摸摸他们的小脸,甚至可以经常的拥抱一下,或者亲一下他们,这些亲昵的小动作足以是孩子们体会到我们的爱。但如果这些小动作用到初中高年纪或者高中生身上,他们未必接受。同样,对于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我们施爱的方法也应当是不同的。
爱孩子,更要注意把握度和距离的问题。
过于感性和过于理性的爱都不可取。过于感性的爱往往成为溺爱,容易使孩子们娇纵,而过于理性的爱,又往往使孩子们感觉不到,因为孩子们毕竟还是小孩子,他们未必能真正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距离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为人对独立的需要是很强烈的,特别是我们那些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们,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愿望恐怕就是独立了。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管地越多孩子似乎就越叛逆,越不听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过近的距离容易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因为过近的距离容易使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对孩子的控制。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喜欢被控制的。距离过远同样不可取,过远的距离容易是孩子和我们过于疏远,空间的疏远还好说,心理上的疏远就难办了。如果孩子们从心理上和我们疏远,我们就无法真正的了解他们更谈不上理解和教育了。
最后,爱孩子就应该教孩子学着去爱别人。
《圣经.新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想让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家。”我们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们,爱与被爱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首先学会去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与幸福的。而一个体会不到爱与被爱的幸福的人,是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成功的!
爱不是控制,不是代理,不是占有;爱是关怀,是理解,是宽容。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让我们以此共勉,学会真正的爱我们的孩子们吧!
《让我们学会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