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班会教案 >> 班主任之友 >> 正文

学习外国家庭教育的长处


魏书生

李伟同学的母亲:
    您好!
    您来信说:李伟回家讲,今天老师上语文课时,读了一篇文章《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还让同学们讨论哪种方式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培养出有作为的人才。
    您问我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了吗?读了。这篇文章刊登在《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上。
    您的第二个问题是:西方国家的孩子真让中学生打工挣钱吗?真的很少给孩子零用钱吗?真的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吗?真的让孩子吃苦吗?
    我回答:这是真的。
    从信中看得出来,您对外国家庭教育的信息很感兴趣。您让我介绍一些外国家庭教育的状况,我出愿向您介绍一点。
    先说日本。
    日本孩子们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日本的调查统计,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依次为:
    (1)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占被调查人数的41.8%。其中小学家长百分比高于初中,城市家长有此期望的比率高于农村。
    (2)虽平凡,但能构筑家庭。占被调查家长的确良30.6%。其中初中高于小学,城市高于农村。
    (3)遵纪守法,有道德。占被调查家长的12.4%。中学略高于于小学,农村略高于城市。
    (4)经济上富有。占被调查家长的6.7%。
    (5)为国家、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占被调查家长的5.5%。
    (6)有社会地位。占被调查家长的0.3%。
    (7)其他。占被调查家长的1.5%。
    同中国的家长相比较。中国的学生家长选择为国家、民族、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数和百分比率都高于日本学生家长。
    日本学生家长选择子女工作平凡,但能够构筑家庭的百分比,选择子女遵纪守法、有道德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中国学生家长。这说明日本学生家长更务实,更富有经济思想的法制观念。
    日本学生家长对家教内容的选择依次为:
    (1)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占被调查人数的58.5%。
    (2)注重正直果断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57.9%。
    (3)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感情和个性。占被调查人数的15.2%。
    (4)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5.2%。
    (5)注重子女能自觉行动、有自己主张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4.8%。
    (6)注重子女能适应环境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2.7%。
    (7)注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2.4%。
    (8)注重学生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的人数,仅占被调查家长人数的2.7%。
    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的家长注重子女学业取得好成绩并获得学历的教育的人数比率达43.9%,远远超过日本家长。这与中国长期以来重视学历教育,稳步增长片面追求升学率息息相关。
    另外,日本学生家长注重培养子女正直果断、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忍耐力和自制力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中国学生家长。
   下面介绍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
    1.西方国家的育儿观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和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独立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
    2.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
    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没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 在家中都各有各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
至于西方国家的中小学生兼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据英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统计,全英国约有50万送报童(《光明日报》1993年7月3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
    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
    (1)宁苦而不娇     。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去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
    (2)家富而不奢。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令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他家帐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3)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打破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纳夫妇并未道歉,而是让儿子自己抱一块玻璃去赔偿认错,还要求朋友对孩子不要有丝毫原谅的表示。
    3.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结果
    由于育儿观、育儿方法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西方国家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
    (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读大学的女儿每周都在一家餐馆做跑堂工作。
    (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英国一位在约克郡的兄弟俩(12岁、14岁),在其父职业的影响下,独立成立了“洗车公司”。哥俩干活认真,收费低廉。宁可多走路也去价格较低的商场买工具、车蜡、洗涤剂等,以降低成本,赢得顾客。
    (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练,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就有很多不如人家的地方。做父母的,不能不引起重视。
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1993年,中日两国近百名符其实11岁至16岁的少年,联合在内蒙古开展了一次草原探险野营活动。组织者要求,孩子们须负重步行,自己安排食宿。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整个活动表明,中国孩子们的意志薄弱,生活能力差,环境意识也次:他们不懂做饭也不肯做饭,垃圾乱扔,借故解除‘包袱' ,稍有不适就坐车吃小灶。而日本的孩子们,却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和帮助别人,争着做饭,在草丛中发现鸟蛋就用树枝围起来以示保护,生病了也坚持负重步行,说是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两国少年的鲜明对比,使日方一位组织者狂傲地断言:‘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 日人此言,虽结论太早,但冷静想想,确实让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求异作文技巧》引文,漓江出版社)
    在欧美一些国家中流传着一首很有哲理的《育儿歌》。现将歌词抄录如下,供参考: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受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
    国外家教情况先介绍到这里吧。不知您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我觉得国外家庭教育的育儿观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定都值得我们学习。但对照他们那些积极的,有利于孩子未来的育儿观、教育方式和方法,能够找出您在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来。
    我觉得您对李伟过于娇惯,您担心的不是她将来有没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而是她今天是不是舒适,会不会受委屈。您老想自己小时候,大跃进、挨饿、地震、文化大革命,天灾人祸都赶上了,吃尽了苦头,尝遍了辛酸,您绝不能让李伟再吃自己当年吃过的苦。于是起早贪黑为她服务,甚至还为她梳头,为她洗袜子。您给她的零花钱比洛克菲勒给他的孩子还多。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了,可是您想过没有,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
    您说,李伟回家之后,谈起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感到很新鲜,很激动,也许是出于好奇,她还建议您也这样教育她。您问我该不该采纳她这个建议,她会不会是心血来潮,只激动这么一阵子。
    我劝您抓住这个契机,立即采纳她这个建议,并和她一起商量,怎样一点点地学习西方国家孩子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品质。不妨也一块商量一下对付心血来潮之后冷下来的办法,一块制订保持向人家学习的热情的措施。
    愿您学习西方国家家教的长处,在更高层次上关心李伟的成长。
    李伟一定会因家教层次的提高,而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取得使人惊喜的进步。


《学习外国家庭教育的长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554.html

  • 上一篇范文: 多改变自己 少埋怨环境
  • 下一篇范文: 半数学生不喜欢家长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之友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