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作文大全 >> 写作技巧 >> 正文

优化组合,先后有序——议论文从“三类文”到“一类文”的全过程演示


—崔永元拍案而起、李承鹏开辟新战场、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少年,略例2个-73岁老人晕倒街上人们视而不见、药家鑫撞人后连捅受害人八刀居然还有人为其开脱,排例3个——北大校长为道德底线尚存的人撑腰、昊菊萍用脆弱的臂膀托起生的希望、陈媚捷勇救小孩。作者用的这8个事例没有按照阐述论点的需要进行有条理,有逻辑的安排,显得杂乱无章,使文章在内容上显得空洞无力,缺少了论证的力度,中心论点缺少了强有力的支撑,难以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二类升格文】
  
  底线
  
  ■张倩
  
  山东烟台一位73岁老人突然晕倒在街上,许多路入围观却无一人愿伸手扶一把。老人醒来后浑身没劲儿,发现没人帮助,只好掏出200元钱请求路人将其扶起。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一名被撞女大学生不治身亡,另外一名被撞女生重伤,肇事者非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前往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途中被拦下还疯狂叫嚣“有本事你们就去告,我爸爸是李刚。”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还有药家鑫开车撞人后还连捅八刀,以致受害者毙命的恶劣残忍行径如此令人发指,居然还有人因为他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而为他开脱。这种视生命为儿戏,极不负责的人,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近年来,“底线”这两个字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我们俨然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刻”。我们也许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道德是否已逾越了自身的底线?
  
  崔永元大声说:“我没有!”面对央视和其它电视节目的一些“公共”与“商业”不分的恶劣行为;面对一些主持人“人格”与“节目”分裂的虚伪行径;面对《实话实说》中越来越少了的实话和越来越多的逢场作戏;面对越来越多的商业节目给小孩带来的不良影响……他愤怒,他拍案而起地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对不道德的行为大加挞伐。
  
  李承鹏大声说:“我没有!”足球记者李承鹏因报道黑哨,多次遭到封杀,最后被停职处理。他的同事也对他群起而攻之。然而他坚决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一定要说真话!于是他开辟新战场,转写小说,用犀利的文字让更多人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让正义主宰这个世界。
  
  长江大学学生集体大声说:“我没有!”长江大学文理科十多名学生在江边野炊,这时两个小孩突然落水,同学们迅速跳水抢救,危急时刻,被吓坏的同学们也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救助,但水情复杂,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献出了生命。是什么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素不相识的人?是自身的道德底线!他们捍卫自身道德底线的行为撼动了警醒了所有人的心!
  
  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北大校长为所有道德底线尚存的人撑腰:“扶!”小孩子不慎从十楼跌落,接不接?吴菊萍用脆弱的臂膀托起生的希望:“接!”眼看有小孩快被耐火材料砸中,救不救?“最美女孩”陈媚捷冲去上去保护:“救!”我们看到了处处开放的善良之花:……他们扶的、接的、救的、抱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
  
  道德底线的缺失给我们带来的惨痛代价还不够多吗?中国还有人死死捍卫道德底线,你们看到了吗?
  
  【升格指导】
  
  我们发现,升格后短短的800字左右的文章引用了9个论据材料,因作者在素材运用方面优化组合,先后有序,收获了内容丰富而不显臃赘、说理充分而摇曳生姿的表达效果。
  
  本文一开头作者就向我们展示i个“略例”——社会道德滑坡逾越底线的特写镜头,对此进行了拷问并点题,论据叠加,归纳共性,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但作者并没有纠结于负面的针刺,而是笔锋一转,从正面运用“详例”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平凡人高尚而感人的事迹:崔永元、李承鹏、长江大学学生——作为例证的事例,有时必须通过丰厚的论据才能恰到好处的起到证明的作用,因此有时一个段落只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而为了突出和强调所选事例,必须作适当的阐述,即“叙例”后要有“议例”。这样才能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部分,才能使事例与论点之间真正具有了逻辑关系,使事例起到论证作用面,作者用三个“详例”,论据丰厚,叙议结合,很好地彰显鲜明的主题。在“详例”之后,作者接着又运用“排例”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组成一个段落的形式证明观点——北大校长为所有道德底线尚存的人撑腰、吴菊萍用脆弱的臂膀托起生的希望、“最美女孩”陈媚捷勇救小孩。“排例”的文字比“略例”更为简约,句式整饬,点到为止。这样巧用“排例”,构成排比句式,气势如虹,不仅增大文章的容量,更彰显了气势与文采。
  
  升格后的作文,可以说在素材运用方面真正做到了优化组合,先后有序:全文正反对比(先反后正),主体部分“点”(详例)“面“(排例)结合,可以说收获了论据丰富而不显杂乱、说理充分而摇曳多姿的表达效果。遗憾的地方就是结尾太仓促,作者用两个反问句收结,没能很好地升华全文的主旨,只能判为二类卷。
  
  【锦绣文章】(一类文)
  
  底线
  
  ■张倩
  
  ①一位73岁老人突然晕倒在街上,许多路人围观却无一人愿伸手扶一把。老人只好掏出200元钱请求路人将其扶起。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②一名被撞女大学生不治身亡,另外一名被撞女生重伤,肇事者还疯狂叫嚣“有本事你们就去告,我爸爸是李刚。”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③药家鑫开车撞人后一不做二不休连捅八刀致受害者毙命,居然还有人因为他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而为他开脱。敢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④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难道我们的道德已逾越了自身的底线?(作者在文章开头的第①②③段中,用结构相似的概括性句子一连组织了“73岁老人自掏钱请求帮助”、“撞了人还叫嚣我爸是李刚”、“药家鑫对被撞伤着连捅八刀居然有人为他开脱”等三个事例,引出论题“我们的道德是否逾越了自身的底线”。这种采用排比段叠加一连串的带有某些共同特性的论据,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映入读者的眼帘,形成强烈地视觉冲击,给读者以极大的心灵震撼。)
  
  ⑤崔永元大声说:“我没有!”面对央视和其它电视节目的一些“公共”与“商业”不分的恶劣

《优化组合,先后有序——议论文从“三类文”到“一类文”的全过程演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6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写作技巧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