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共建工作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建库条件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联合共建的几点建议。从宏观上勾画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方案的轮廓,促使东北地区各馆在总体设计思路下,共建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系统。

东北三省的图书馆事业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俄东清铁路局和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就分别在东北创办了图书馆。至日伪时期,东北三省铁路沿线已建立了数十个图书馆。东北解放后,东北三省各系统的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东北三省有县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68个;有高等院校图书馆180个。东北三省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文献,馆藏总数为10100万册。三省图书馆馆藏不仅数量浩大,而且地方特色鲜明,特别是关于东北地方志和有关东北地方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物产、矿产等中、日、朝、俄等文种的调查资料尤为珍贵。丰富的馆藏文献为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目前对于诸多的东北地方文献,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经常性的书目控制系统,因此,建立和维护一个收录齐全、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并集中和全面反映东北地区公共系统、高校系统以及科研系统馆藏的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从宏观上勾画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方案的轮廓,以促使东北地区各馆在总体设计思路下,共建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系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1 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联合建库的现实条件

当前,联合建设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在计算机设备、自动化应用、网络环境以及标准化和数据资源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1.1相应的计算机通讯设备软件。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绝大多数图书馆都装备了相应规模的计算机设备,研制和引进了各种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各业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软件开发人员。这些为图书馆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1.2通畅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发展随着当代信息高速公路的蓬勃兴起,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各类型图书馆在“九五”发展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各自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发展目标。教育系统图书馆提出建立“211”文献信息资源网;科研系统图书馆制定了“中国科技网骨干网建设方案”,公共系统图书馆提出了“金图工程”。随着我国公用分组交换网(Shinpan)、数字数据交换网(chinned)和中国教育科研网(carnet)的开通以及与INTERNET的联网。东北地区不少图书馆都在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广域网的连接,为实现书目数据库资源共享提供了关键的通讯条件。

1.3文献编目标准化工作已初具规模。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实现文献工作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是实现网络化进而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我国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为我国机读目录制定了标准;同年又对我国各类型的文献著录标准做了进一步修订,并编写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等等。这一切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为我国文献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铺平了道路。自1993年颁布《文献著录总则》至今,已正式发布有关文献标准多种。如《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UNIMARK格式和手册》、《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文献主题标引规则》、《中国机读规范格式(试用本)》等,为规范控制的标准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书目数据库资源共享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1.4有较好的书目数据源。国家图书馆已向全国发行机读国家书目数据。北京图书馆从1988年开始制作CNMARC,至今已积累了20多万条中文机读书目记录;吉林大学图书馆还引进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日文书国记录(JPMARC)。这些均为东北地区中文和日文文献机读书目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主要书目数据源。各馆可根据上述书目数据进行套录,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大大减轻数据前期处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有利于联网后的数据交换。 总之,随着东北地区图书馆自动化的应用、网络的逐步开通和文献标准化的采用,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设备手段和技术力量方面都已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实现。

2 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联合建库现状分析

东北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一直是东北地区图书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多年来,东北地区图书馆曾多次开展协作,协作的主要方式是编制联合目录。各省市和各系统的图书馆都程度不同地开展过联合目录的编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联合目录多局限于一定范围或行业系统内部,而且因编制周期长,目录多有缺漏,不能及时更新,且检索和查阅有诸多不便,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要。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图书馆界在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一些省市和各系统图书馆正在组建或将要组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如吉林大学正联合组建的《东北地区12所院校文科专款引进图书书目数据库》、《东北亚经济文献开发书目数据库》;辽宁省图书馆正在开展辽宁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项目.计划并已着手建设《东北地区三十年代作家数据库》、《东北现代史数据库》、《东北作家群数据库》、《东北名胜古迹数据库》、《东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数据库》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库。黑龙江、吉林地区的各系统的图书馆也正在着手联合建库工作。今年3月,由中国近代史研究会满铁资料研究分会联合东北地区各馆组建的“满铁文献数据库”项目已开始启动,这些为逐渐形成具有东北区域特色的大型文献资源数据库开创了先河,为东北地区跨系统、跨省市联合建库奠定了基础。虽然联合建库已见端倪,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1缺乏宏观设计和长远规则。东北地区的公共馆系统、高校系统、科学院系统均编制联合目录及数据库,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和协作,造成不必要的多头重复和浪费,同时又存在一些缺漏。

2.2 缺乏权威性的以专家为主的决策、执行机构。联合建库中会遇到许多重大的业务与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无疑需依赖于各成员馆的合作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依赖于由专家组织起来的有权威性的集体决策和执行机构。

2.3缺乏统一、公认、稳定的联合建库中心。东北地区地域广阔,各类图书馆数百个,其分布较散,尤其是各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种各行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业务上的统一领导,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的调配更显得苍白无力。目前,东北地区三大系统图书馆均有自身的管理中心,也都试图吸收外系统馆参加联合建库。然而在整个东北地区却形不成核心,握不成拳头。就是发展到跨系统的联合建库,也多局限于某一省市范围内。很难在整个地区中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益。

2. 4著录的准确性和传递的及时性不够。由于参加联合建库的馆与中心馆关系松散,没有严格的制约和质量检验措施,因此,在收录范围、著录质量,包括馆藏情况上都存在着准确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联合建库的功效。

2.5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由于各组建单位各行其是,致使数据库标准化程度很低,缺乏实用性和通用性,难以实现共用共享。

2.6各系统、各省市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通信环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由于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图书馆自动化长期处于单个图书馆的集成系统阶段,给联合建库带来很大的困难。从整体看,公共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化滞后于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滞后于辽宁地区;小馆滞后于大馆。

如何克服上述困难,达到预期目的,尚需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总起来看,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将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的众多图书馆组成一个即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联合统一体。

3 对联合建库的几点建议

我国图书馆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设想重大计划时,除了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和系统的图书馆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考虑东北地区情况。目前应立即着手以下几项工作:

3.1召开有关重点馆专家代表专题研讨会。联合所有东北地区图书馆,组建跨系统、跨省市的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尚属首次,涉及到许多较大的业务和管理问题。因此,预先对其进行论证、研讨以达成共识异常重要。如:各文种文献的著录标准、机读格式、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一致性问题;著录的主要信息源是否需要重新考虑;怎样检索和获取被著录的信息;维护和更新远程检索文档中记录的最佳工具是什么;更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国家和国际标准,等等。

3.2建立管理协调机构。建设东北地区跨系统的联合书目数据库,无疑是一项颇具规模的合作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首先建议成立执行委员会,由东北地区省市馆、重点院校馆、社科院馆的专家代表以及各省图书馆学会、高校图情工委的代表及一般成员馆的代表组成。执行委员会分两部分:常任委员与非常任委员。执行委员会的性质是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的横向联合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联合建库方案和协议、数据库记录编制细则、数据库质量控制的若干规定等条例;负责书目数据联合建库的总体规划和各项计划的实施;主持日常事务等。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置专门小组,着重研究诸如著录标准、机读格式的选择与制定;应用软件的利用与开发;现有电子数据的转换与兼容;计算机平台

《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共建工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85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