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
解决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继续发表意见。也就是说公众的话语权是有始有终,贯穿于公共问题被讨论和解决的始末。
在此需澄清一个关于“三权分立”认识和实践的误区。有人将某些新闻产品中形式上的政府、媒体、民众三方发言视为对三权分立的实践,这种观点只流于现象而没有思考本质。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和公众是有没有发言,而是政府和公众在媒体这个组织者的组织下做了如何的发言。如果仅仅是在媒体的导演下做了媒体所期待所要求的发言,那政府和民众只是摆设而已,他们的发言只是媒体制作新闻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具,其行动贯穿的是媒体的意识。如果其发言是站在自身立场认识问题阐述问题,由媒体将其整合于同一新闻作品中,那才能体现作为一极的权利和地位。因此“三权分立”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更是一个理念和意识的问题。
总之,经“公共新闻”重构的媒体、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不再处于强弱对比鲜明的失衡状态,而是力求在相互交流与制约中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在媒介所创建的平台上追求这种三方权利的平衡,为实现公共空间内的和谐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更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第4页)
结语
“公共新闻”目前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于其公共性与新闻性的探讨,意在为“公共新闻”在媒体和公共领域内的发展探寻更加合理的方向;而对于媒体、政府和公众三方权利在“公共新闻”中的分配关系的研究,则力图使“公共新闻”的公共性与新闻性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发挥效应,从理念上而非形式上真正实践“公共新闻”,让“公共新闻”关注公共领域,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公共领域内不同角色的沟通理解,解决公共问题,促进民主化进程,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引自林火灿发表的《美国公共新闻论争和我国的媒体实践之四》(紫荆网,2005年10月19日)第四部分《国内公共新闻实践考察》。
②、引自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D25版
③、引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6日,10版《冰点·观察》。
④、引自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及争议》,《新闻战线》,2004年第4期。
⑤引自大众文化与传媒》 陆扬 王毅 上海三联书店 p89
⑥引自《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 莫利 伦敦 陆特勒基出版社 1996 p176
参考文献:
1、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及争议》,《新闻战线》,2004年第4期。
2、刘继忠:《“公共新闻”运作过程中的理论思考》,中华传媒网,2004年12月13日。
3、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人民网,2004年12月2日
4、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D25版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第4页)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902.html
在此需澄清一个关于“三权分立”认识和实践的误区。有人将某些新闻产品中形式上的政府、媒体、民众三方发言视为对三权分立的实践,这种观点只流于现象而没有思考本质。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和公众是有没有发言,而是政府和公众在媒体这个组织者的组织下做了如何的发言。如果仅仅是在媒体的导演下做了媒体所期待所要求的发言,那政府和民众只是摆设而已,他们的发言只是媒体制作新闻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具,其行动贯穿的是媒体的意识。如果其发言是站在自身立场认识问题阐述问题,由媒体将其整合于同一新闻作品中,那才能体现作为一极的权利和地位。因此“三权分立”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更是一个理念和意识的问题。
总之,经“公共新闻”重构的媒体、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不再处于强弱对比鲜明的失衡状态,而是力求在相互交流与制约中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在媒介所创建的平台上追求这种三方权利的平衡,为实现公共空间内的和谐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更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第4页)
结语
“公共新闻”目前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于其公共性与新闻性的探讨,意在为“公共新闻”在媒体和公共领域内的发展探寻更加合理的方向;而对于媒体、政府和公众三方权利在“公共新闻”中的分配关系的研究,则力图使“公共新闻”的公共性与新闻性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发挥效应,从理念上而非形式上真正实践“公共新闻”,让“公共新闻”关注公共领域,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公共领域内不同角色的沟通理解,解决公共问题,促进民主化进程,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引自林火灿发表的《美国公共新闻论争和我国的媒体实践之四》(紫荆网,2005年10月19日)第四部分《国内公共新闻实践考察》。
②、引自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D25版
③、引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6日,10版《冰点·观察》。
④、引自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及争议》,《新闻战线》,2004年第4期。
⑤引自大众文化与传媒》 陆扬 王毅 上海三联书店 p89
⑥引自《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 莫利 伦敦 陆特勒基出版社 1996 p176
参考文献:
1、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及争议》,《新闻战线》,2004年第4期。
2、刘继忠:《“公共新闻”运作过程中的理论思考》,中华传媒网,2004年12月13日。
3、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人民网,2004年12月2日
4、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D25版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第4页)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