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心得体会汇编
民,一切向人民负责,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李大钊同志曾经说过:“我认为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皆可由劳动而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辛勤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充分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都说明,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是不可能建设成和谐社会的。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尤为迫切。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在全党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起来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都要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都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循,全面遵循。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扎实问题,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把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知荣知耻,增强荣辱意识,分清哪些是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的,哪些是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的;哪些是需要大力倡导的,哪些是需要坚决抵制的,努力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把精神状态搞对头。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努力造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认真抓好理论武装、党内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严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要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同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促进。
三是,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高素质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素质是内在的东西、长期养成的东西,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思想引导为主,制度规范为主。要注重实效,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反面典型的作用。
四是,要特别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基本操守,都不能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善恶不分、荣辱不分,更不能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以耻为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员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尤其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带头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的形象增添光彩,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与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明确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这一论述的要求出发,我们应当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任务与重要内容,切实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实践中。
一、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古代思想道德传统中,荣辱观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晓辱的道德格言,成为人们激励或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座右铭。这些道德格言所反映的荣辱观尽管具有历史局限性,但经过鉴别和扬弃,在今天仍然能够对引导社会成员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对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从内容上看,它继承与发扬了传统荣辱观的优秀精神内核;从性质上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本质规定与根本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说,荣辱观反映着人们的思想状况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因此,倡导什么样的荣辱观,不仅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作出的明确回答,也是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作出的一项战略思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层面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日益深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人们应该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与荣辱观念,不仅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事关社会能否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具备符合上述特征所要求的道德素质和伦理精神,也需要用正确的荣辱观来引导人们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从而养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人们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也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实保障。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居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基本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无比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无比高尚的革命情操和革命抱负,铸炼和培育了现代革命道德,提升了传统荣辱观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代中国社会应当信守和践行的荣辱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同时也需要继续坚持、弘扬和丰富、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共产党人的道德自律意识,使共产党人在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永葆革命先锋队的本色,也有利于塑造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这相辅相成的八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崇尚科学为荣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汇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990.html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李大钊同志曾经说过:“我认为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皆可由劳动而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辛勤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充分调动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都说明,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是不可能建设成和谐社会的。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尤为迫切。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在全党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教育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起来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都要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都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循,全面遵循。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扎实问题,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把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知荣知耻,增强荣辱意识,分清哪些是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的,哪些是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的;哪些是需要大力倡导的,哪些是需要坚决抵制的,努力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把精神状态搞对头。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努力造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认真抓好理论武装、党内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严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要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同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促进。
三是,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高素质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素质是内在的东西、长期养成的东西,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思想引导为主,制度规范为主。要注重实效,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反面典型的作用。
四是,要特别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基本操守,都不能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善恶不分、荣辱不分,更不能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以耻为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员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尤其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带头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的形象增添光彩,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与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明确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这一论述的要求出发,我们应当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任务与重要内容,切实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实践中。
一、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古代思想道德传统中,荣辱观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晓辱的道德格言,成为人们激励或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座右铭。这些道德格言所反映的荣辱观尽管具有历史局限性,但经过鉴别和扬弃,在今天仍然能够对引导社会成员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对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从内容上看,它继承与发扬了传统荣辱观的优秀精神内核;从性质上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本质规定与根本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说,荣辱观反映着人们的思想状况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因此,倡导什么样的荣辱观,不仅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作出的明确回答,也是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作出的一项战略思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层面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日益深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人们应该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与荣辱观念,不仅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事关社会能否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具备符合上述特征所要求的道德素质和伦理精神,也需要用正确的荣辱观来引导人们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从而养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人们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也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坚实保障。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人民群众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居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基本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无比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无比高尚的革命情操和革命抱负,铸炼和培育了现代革命道德,提升了传统荣辱观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代中国社会应当信守和践行的荣辱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同时也需要继续坚持、弘扬和丰富、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共产党人的道德自律意识,使共产党人在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永葆革命先锋队的本色,也有利于塑造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这相辅相成的八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崇尚科学为荣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汇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