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正文

西湖寻梦到刘庄- 再读《刘庄百年》


,我就选择了到刘庄看西湖。
    
    是寒冷的冬日,还好多少有点太阳。大家都穿着羽绒服,走在湖边,才不怎么觉得冷。我先带着到1号楼,参观当年毛泽东下榻的地方。周围冷清清的,房子偏旧,维护似乎也不怎么好。我喜欢这儿的水榭,从这边看出去,整个西湖都能收入眼底。面对孤山,白堤背面的保俶塔,远处苏堤上烟柳朦胧中的六桥,还有隐隐现现的三潭印月,一一点缀在宽阔的湖面上。记得有一年,我们走过六桥,一次又一次地往刘庄方向极目眺望,绿树丛中,怎么也无法窥见什么。如今,身在刘庄,看别处竟是那样的清楚。我还不时提醒自己,其它地方是怎么也看不到我们的!“蛎墙虹栋,错杂水湄,窗际帘波,与湖际水波互相萦拂,洵为雅观。”偌大西湖,为什么就西南边的这里风景独好?我一时也想不出个道理。
    
    在1号楼的水榭拍过照,我们先是沿着湖边,再穿过长廊,往丁家山方向走去。过去绿绒绒的草地,如今已经枯黄;绿树的枝柯,在寒风里颤抖着。唯有清澈温软的湖水,依旧轻轻拍击着堤岸,让我仿佛回到当年那金黄色的五月,温煦的阳光下,在苏堤款款漫步,暂时抛开了一切的忧愁和烦扰。那春柳,嫩油油的;柳眼透着微笑。满湖的阳光,映带着波光。。。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
    
    五.西山芳草绿年年
    
    忘记了是在哪本书上,是《往事并不如烟》?《张晓风散文》?《苏雪林文集》?还是张爱玲的某一篇文章,作者说,小时候曾经跟着大人到过刘庄,出来接待的是刘庄的两位姨太太。具体细节也记不清了。
    
    刘学询有八位姨太太。其中的八姨太范媛英,是广东惠州人,原是刘学询女儿的丫鬟。刘学询70岁的时候把她收房,当时范19岁。五年后,范产一子,名启信。1935年,刘学询活到80岁去世,启信只有5岁。刘学询的子女中,只有两个儿子。启信的出生,提高了范媛英在刘家的地位,甚至一度成为当家的姨太太。
    
    感谢《刘庄百年》的作者,他通过派出所调阅户籍档案资料,走访当年邻居和杭州老人,让我们知道范媛英解放后的一些生活点滴。
    
    1953年,范媛英把刘庄上交国家,自己迁出到南山路住了三年,靠佣工为生,月入仅18元。房主广东人,是一位工程师。1956年,她搬到直骨牌弄24号的大慈庵。这是一个外面有围墙的两层楼房,范住了楼上最大最好的一个房间。大慈庵原是刘家的家庙,里面的尼姑都来自广东。1958年,大慈庵由房管部门接管,搬进了20多户人家,成了大杂院。
    
    据一位退休医生介绍,解放后,范媛英已经四十多岁,但皮肤白皙,身材依然苗条。她讲一口广东话,为人热情,乐善好施。每烧一点广东风味的小菜,都要分与邻居品尝。
    
    据杭州老人回忆,解放初期,人们常看到这位刘庄八姨太乘一叶小舟到湖滨上岸,进城购买日用品。
    
    杭州解放后,范媛英变卖所有金银珠宝,缴纳刘庄的地价(税),苦苦支撑了几年。直到山穷水尽,一无所有,才终于把刘庄交出。据她后来的邻居回忆,范媛英有一本很大很厚的照相簿,里面全是刘庄当年的风光、摆设,和人物。其中也有不少是范媛英的儿子刘启信的照片。那男孩长得很漂亮,宛似母亲。范媛英生前,经常要拿出来看看。
    
    对此,《刘庄百年》的作者评论和臆测说:“没有什么文化的范媛英的苦撑,自有她自己的一番悲壮。”;“当她穷愁潦倒时,她才觉悟到她当初支付了数万元的地价税实在是一件再蠢不过的事。她如果早早从刘庄搬出,本来靠这笔钱的利息也可以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一个局外人,和刘庄有着如此遥远的“时空距离”, 作如此想,当然是很冷静也十分的理性,代筹的方案更是无懈可击,相信当年也会有朋友这样规劝过刘庄。
    不过我想,我能理解范媛英。
    我了解像她那样的人。
    
    人生不过百年,竭尽全力,故园多保有了三年,从比例看,也是举足轻重。过此后,便有黄金千万,也休想再回刘庄住上三年。这是“大”的经济帐,自非“斗筲”所能梦见。
    
    即便人生允许“回棋”,相信她也还是会照样“鞠躬尽瘁”,支撑到最后。这,无关乎有没有“文化”;无关乎“忠孝节义”和什么“奴才本性”;更无关乎经济策划。仅仅是一份感情。而感情和经济,本来就有着完全不同的“量纲”。 范媛英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她“该不该”那样做,而变卖细软,又能够“撑多久”。
    
    易地而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像她那样做。
    也许更多的人绝对不会那样做。
    
    世间事,“想不穿”(桑田沧海)中,也自有“想得穿”处(“成败利钝,非所计也”);“想得穿”(“盛衰之理” )中也自有“想不穿”在(“犹把山河寸寸量”)。
    
    难回者天,不灭者心。
   《西湖寻梦到刘庄- 再读《刘庄百年》(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90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