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


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有的图书馆还和档案部门合作编纂了《全国满文图书联合目录》人全国满文石刻联合目录》、《北京地区彝文古籍联合目录》等,现都已完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也从1977年开始逐年编辑《民族研究论文资料索引入中南民族学院图书馆将1976年一1986年十年间的少数民族著述集中起来,分门别类,编纂了《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著述综目》。其它民族地区也闻风而动,如甘肃图书馆编辑的《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贵州布依族研究会编的《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等。这类工作不仅对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新建了一批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专著。北京民族出版社是1953年创办的,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鉴此,各民族地区也纷纷地建立了民族出版社,如四川民族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等,中央民族学院也办了出版社。这些出版社的建立,不仅缓解了我国民族问题著述出版难的问题,而且出版了大量有关民族问题的专著,有些是涉及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关键问题的书,有的甚至是国家或国家民委的重点项目。据1987年统计,全国用23种民族文字出版的图书3157种,418万册[2]。值得庆贺的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5种丛书的出版。这部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由国家民委牵头,凝结着几代人数十载的努力,饱含着两千多名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的巨大艰辛的恢弘巨著到目前已基本完成,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中国少数民族(总论性质)共计403册,有32家出版社参与工作,总字数近1亿,出书数百万册[3]。

第四,创办了大最的民族刊物和报纸。除了《民族研究》外,《民族理论研究》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团结》、《民族工作》等,加之各民族院校的学报和各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刊物等,至1987年为止,正式出版的有关民族研究的刊物已逾100多种,数量之多,为历史所未有,它带来了新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的繁荣。民族地区的报纸数量之多,文种之全,也是引人注目的,几乎每一地区都出一份或几份,甚至有些自治县(旗)都出版报纸,仅1987年用民族文字印出的报纸数就达13306万份[4]。

以上只是举其大端,远未穷尽新时期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但从总体上看,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无论是在速度方面,还是在结构体系方面,都与我国民族事业的飞速发展存在着差距,还需进一步地开拓。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特别是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和竞争机制的刺激,技术市场、信息公司、咨询业的崛起,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将面临着新的抉择。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在综合性、适应性、多层次性上符合现代化的需要。

(一)更深入广泛地做好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民族文献资源建设跟不上当前时代发展的节拍。目前,一些较为有价值的珍本、善本的民族文献得不到妥善的收藏,一都分零星分散在民间的民族文献还没有得到挖掘、搜集和整理,很多无文字民族用语言世代相传的文献也因多种原因正逐渐失传。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振兴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深入广泛地作好民族文献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已刻不容缓。这一工作需要中央的统一规划,各省、自治区的具体落实,而针对各民族地区不仅要求图书馆起带头作用,就是地方志办公室、机关、学校等文化事业单位也要参予协助。要树立决心,花大力气,将此事抓紧抓好。具体的作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①在民间的收藏中进行搜集整理,特别是民族地区;②从民族地区的寺院、经典及各类宗教人士中间进行搜集;③从民族地区遗存下来的绘画、图符及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搜集;④从民族地区的族谱、家谱中搜集整理;⑤从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中搜集整理;(6)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整理等。只有这样多方面、多层次、多种途径地进行,才能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角度较好地完成民族文献搜集整理工作,才能真正地构筑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要重视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院校的文献建设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高教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据1986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已有近110所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5],由于这些院校在学生的来源、教学的方法、科研的课题和探讨的方向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点,都与我国的民族事业息息相关,所以这些院校图书馆在收藏民族文献方面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例如,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有关民族方面的论著17000余种,民族文字图书达124269册之多[6]。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些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已达2000多万册[7],是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院校由于所处的地区不同,所设的专业各异,其文献的收藏也是各具千秋。如中央民族学院就设有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少数民族经济、藏学……等专业。而中南民族学院就应注意到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学、风俗等方面的民族文献。另外还如西藏大学的藏族文学、内蒙古大学的蒙古史研究等,这些都是各院校的强项学科专业。由于民族院校系统的文献学科分布广,收藏既丰富又专深,加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的优势,极有利于在民族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也可在某学科方面的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上起核心和后盾作用。

(三)加速传递流通环节,激活民族文献工作。要求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把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民族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使用者,将单纯地收集民族文献、简单被动地传递这种文献信息,发展到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地为民族地区用户及整个社会提供信息。与此同时,还应对潜在的、过去没有利用的民族文献情报加以开发。在注重一次文献服务的同时,加强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加工与服务。特别应该编制一些有关民族理论、民族学、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目录索引。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加快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微机的应用就可加快民族文献资料的检索频率,缩微、光盘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民族文献信息的存贮、处理问题,使文献得以长时间的保存。

(四)健全服务系统,加强横向联系。首先可以在北京民族图书馆和自治区、各民族地区图书馆建立民族文献的服务中心,形成公共图书馆的民族文献网络。同时,各民族院校也要根据所处的地域、所设的学科和专业,建立民族文献的资料中心,而有些重点院校还可建立学科中 心,以形成民族院校图书文献网络。在这个大系统中,可由北京民族图书馆牵头,加强各民族地区、各民族院校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开放、互相协作、紧密联系、资源共享。另外,这个系统还要和国家图书馆、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全国高校图书馆系统,加强联系、互通有元,真正使民族文献网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服务系统,形成民族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

(五)积极规划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经过40多年的努力,虽然我国民族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民族文献资源分布不均,重复浪费,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在文献价格不断上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要积极规划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必须为我国新时期的“四化”建设服务;②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必须适应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需要;③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科学文化和经济建设的腾飞;④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实行相互协调和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合理布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实践起来又颇为复杂的课题,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民族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不仅是建设好民族文献资源的关键所在,而且还将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文献资源建设今后发展的基本走向。

参考文献:

1.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第532页

2、4.杨荆蓬.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1989(5):48

3.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光明日报,1990年3月1日2版

5.吴德刚.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民族研究,1988(3):13

6.王银娥.浅议图书馆在高等民族院校的地位和作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5):89

7.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编.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简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处〕 《图书馆》,1992年第5期



《我国的民族文献资源及其建设(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931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