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


自1979年4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鉴于我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同意全国和地区性中心图书馆中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试行开展对外图书交换、赠送业务、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十个公共图书馆之一。实现了我馆多年来的愿望,在接近港澳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对外书刊交换中,澳港地区的出版物是广东地方文献的重点。自1980年2月起已同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中文大学图书馆、理工学院图书馆、浸会学院图书馆等进行交换,收到了一定效果,例如:罗香林著的《国父在香港之历史遗迹》、《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南朝至唐广州光孝寺与禅宗之关系》,林天尉著的《明代广东之徭区与徭乱》等地方文献都是通过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交换得到的。

3.认真做好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赠书接受工作,充实地方文献书刊。

广东省旅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素有赠书给本省图书馆的习惯,这种热衷乡邦文化事业,是值得赞扬的。例如:香港知名人士、广东文献学家黄荫普先生1956年赠书之后,1980年又两次赠书。这样前后三次共赠送我馆1800余种。8000余册(其中大部份是地方文献)知名作家叶灵凤先生的夫人赵克臻女士根据先生生前的遗愿将家藏(清)嘉庆24年刻本《新安县志》八卷赠送给省中山图书馆,香港冯秉芬先生最近也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广东文征》30卷(精装本)一套六册送来;还有香港人士何建华先生于1983年将毕生藏书二万多册移赠我馆,内有廖平子先生(广东顺德人)1939年避居澳门期间以抗日战争题材为主要内容,亲自创作、亲手作画、亲手抄写、亲手装订、亲自邮递发行的《淹留》诗学专著三十八期(册)这是难得的地方文献,我馆已改作金镶玉装订列为善本珍藏,以上都是我馆历年来收到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赠书的例子,只要我馆今后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将会争取更多海外赠书。

4.通过采购途径,不断充实新出版的地方文献资料。

采购地方文献是重要途径之一,按杜先生所说,采购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本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和重点内容,并熟悉本地区的各方面情况,勤看书目,留心报刊出版消息,做好预订卡片目录备查,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订购。我馆地方文献通过采购而来的计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和邮局发行的书刊(包括线装古籍)。这类出版物凡属于地方文献的一定要买。

第二种:是在由外文书店提供进口的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的出版目录选购。近几年来,我馆已采购不少上述地区出版的地方文献,例如:《康南海自编年谱》和《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康文佩编1972年台北市文海出版社。《屈翁山先生年谱》汪宗衍1970年澳门于今书屋出版。《广东地志》陈正祥1978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从这里可以看到采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版书刊的出版信息,这是充实地方来源的新途径之一。

第三种,是本省各单位出版的内部资料。这部分如属地方文献收藏的都要订购。据我所知,我馆经常收到各单位内部发行的书刊订单,在及时订购的同时也注意本地区单位的出版物,他们虽然有送缴省馆的任务,但因其所编印的文献资料成本高,需要收回工本费,例如,广东省测绘局出版了一套广东省分县地图(供内部使用)共100多张,要收工本费200多元,我馆如数付款购买入藏。

第四种,是私人价让之书,私人向省市图书馆出让书刊。凡属地方文献的书籍如能动员其本人及家属(这方面的线索,来自本地区教育界、文化界人士以及机关干部为多)送给图书馆者最为理想,不然也可以价让,私人价让之书,以我馆来说,近年较少,间中也有,但数量比五、六十年就少得多了。

地方文献的收集办法是很多的、我馆就是按以上方式方法去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的。现有馆藏地方文献从四十年代至今已有八万多种,二十多万册,它的学科范围几乎涉《中图法》二十二个大类,集中反映广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全貌形成了我馆有地方特点的专门藏书体系。

四、地区文献的分类编目

我馆建立地方文献的主要目的,除了保存地方文化遗产外,还要利用广东历史资料,开发古籍,提供文献信息,为决策机关提供发展广东优势的素材,当好向导,为本地区四化建设服务。因此,地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工作,杜先生提出“地方文献的一切资料都要编制分类目录……地方文献目录必须充分反映地方的特点……”。“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由此可见,杜先生是非常重视和强调地方文献的分类必须结合地方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揭示出它的面貌。因此先生于1956年《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初稿出版的时候,就在《中小型图书分类表》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的特点加以变通,编制了一个适合广东地方文献使用的分类表。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我馆没有使用此表,只在《中小型图书分类表》分类号上加“K”冠号与一般书有所区别。 1974年改用《中图法》之后,也没有根据杜先生编制的广东地方文献分类表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样也没有以《中图法》为基础,编制一个适合广东地方文献的特点,而又符合国家文献分类标准化要求的地方文献分类表。所以,目前我馆地方文献的分类很不理想,有待今后改革。然而,地方文献要开发和利用,主要是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文摘,从深度上揭示地方文献。只有这样才能主动的把本地区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生产等文献资源传递并加以利用,杜先生特别强调“主题目录特别重要……还要编制各种专题书目和报刊索引……。”我馆至今还没有编制地方文献主题目录,解放以来,我馆地方文献编目除了完成分类目录和字顺目录(含书名目录和著者目录)外,在1956-1959年我馆曾编印过馆藏目录和各种专题目录如:《广东水利资源目录》、《广东地质矿产参考资料目录》、《广东经济作物参考资料目录》、《广东温泉考》、《广东族谱》、《广东图书目录》、《红巾军起义资料辑》、黄荫普先生捐赠《广东文献书目》等。 1986年我馆又编印了《馆藏广东地方志目录》和《馆藏广东族谱目录》。值得提出的就是我馆于1986年初建立《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对地方文献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为今后建立地方文献机检主题目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我馆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编制《广东文献通报》检索刊物,每月出版一期。收录反映我省历史和现状的地方文献资料目录。

五、地方文献的使用

杜先生对我馆如何开展地方文献的使用问题指出:“地方文献是省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主要目的在对党政府机关、学校和专家门提供必要的参考材料……。”回顾我馆地方文献工作46年的过程中,尤其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与杜老先生的功劳是分不开的。现在将主要的举例于下:

①在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配合外事斗争方面。

在1952年7月间、发生澳门关闸事件时,我馆立即向广东省军区和外事部门提供了有关疆界沿革和沿海岛屿的资料与澳门当局进行交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1954年又多次向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提供有关国防要塞海疆情况资料和帝国主义入侵华南的历史记载资料。特别是在1974年我国从南越傀儡集团手中收复西沙群岛时,我馆向有关部门送出了一批文献资料,对于进一步论证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在配合外事斗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馆又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提供了我国在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和外国侵占情况的有关史料300多种3000多册。

②提供地方资源文献,发挥广东优势方面

为了配合有关单位了解我省各方面的情况,我馆提供了不少地方资源文献和地方历史变迁文献,例如:在五、六十年代,我馆曾向广东省水电厅提供了珠江三角洲二十多个县、市的堤围资料;向广州市水产局提供了香港、澳门、东西南沙群岛的水产资源,向广东省地质勘探提供了对茂名油页岩开发有关的地质矿产资料文献……等。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开放,改革政策,我馆向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处提供了珠江流域自然灾害的文献资料,向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提供我省森林演变情况文献资料,向省冶金矿山公司提供广东省黄金矿山开采历史情况文献资料。为了开展我省传统民间工艺新品种,近年来省外贸部门曾派出专人来我馆地方文献阅览室查阅广东宗教神像的艺术资料。

③提供科研单位,编写专著和地方志的参考文献方面

我馆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因此,凡撰写与广东地区有关的专著,都要求提供地方文献资料,历年来比较主要的例如:1956年佛山专署农业部编写《珠江三角洲农业志》,我馆提供了371种1982册有关的文献资料;1977年广东省科委组织广东省地震局、省文史馆、省中山图书馆等单位同共协作《广东地震史料汇编》我馆提供了有关书刊资料700多种4000多册。省文史馆等单位编写《孙中山年谱》我馆提供了有关文献110种5172册,省哲学社会科学院编康有力、梁启超专著,我馆提供了有关书刊2506册。自从国务院指示各省重新编纂地方志以来,我省各县,市先后成立了地方志编纂机构,到1986年10月止,来馆查阅广东地方志和广东史料计有8742册,还有发展之势,现在地方文献阅览室天天满座。

④提供单位和个人科研项目的文献资料方面

为了完成单位和个人的专题科研项目,或撰写毕业论文的大专毕业生,凡研究内容涉及到广东地区的都会来我馆要求提供地方文献资料,人数不少,只能列举二、三例:人民银行广东分行金融研究所,来馆查阅海

《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937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