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正文

女性家国“秀” ——从孙犁到丁玲的女性风景


她们所投身的事业以及社会制度的正面评价?对此的答案在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可以找到。贞贞开朗、大方,早年甘冒众韪追求爱情自由,日军经过后当了军妓,染了暗病回来,惹起了村人的纷纷议论。而叙述者则打听到了真实的底细,即贞贞一开始是不幸被日军俘虏,逃回来后又被我方派过去执行窃取情报的特别任务。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三个关键点,第一,贞贞的行为带有一定的自愿性,当被日军玷污之后,她以身体为从事革命活动的工具,为其重新编写了意义之网;第二,关于女性身体的使用问题,有深厚的历史遗传态度;第三,女性身体的效用实现之后的评价问题。对于他者而言,女性的身体只是提供了一个权力话语角逐的场域,提供了一个位置,得以施展各种话语所要求的功能,而不关乎女性这个人。而遭遇不幸后,贞贞对这个位置采取了主动的姿态,她放弃了传统道德话语要求的纯洁的一面,而将身体移作他用,以回应民族国家话语的召唤,这是其主体性的体现,也是一种性别的表演。而村中的愚夫愚妇则无法从这种面具中辨识出主体现在的样子,所以依然用贞操观念来衡量他。作者作为一个旁观者,无疑是厌恶那些非议的。
  
  最后,贞贞对一直爱她的夏大宝的拒绝是意味深长的。在一个所爱的人面前,民族、国家话语场的面具被卸下,女性呈现出了是其所是的样子,身体上永远有着抹不掉的创伤。在这里,女性身体的另一面凸现出来,女性的身体除了可以化约成一个能指之外,还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这种自然的存在是符号秩序中难以消融的块体,一切关于女性身体的禁令、禁忌都因此而来。面对这难以消融的块体,对于文本的叙述者“我”来说,是难以抉择的,因而不知不觉生出很多寂寞和“希望”来,且看作者笔下的一段风景描写:
  
  山上有些坟堆,坟周围都是松树,坟前边有些断了的石碑,一个人影也没有,连落叶的声音也没有。我从这边穿到那边,我叫着贞贞的名字,似乎有点回声,来安慰一下我的寂寞,但随即更显得万山的沉静,天边的红霞已经退尽了,四周围浮上一层寂静的、烟似的轻雾,绵延在远近的山的腰边。我焦急,我颓然坐在一块碑上,我盘旋着一个问题:再上山去呢,还是在这里等她呢?我希望我能替她分担些痛苦[9]450。
  
  丁玲惯于用风景进行隐喻,在此处孤独的回声以及“我”的盘旋、犹豫表面上是说“我”不知给贞贞什么样的建议,但是在深层却反映了“集合于女性身体之上的多重身份导致女性主体感知的混乱:在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沟通语际,‘我’是启蒙者还是被启蒙者,是代言人还是被代言人?”[10]81在“我”和贞贞的交谈中,她对她之外的世界很感兴趣,虽然听得很吃力,但她很坚持,在此,“我”是一个启蒙者的身份。然而,面对贞贞身体上的烙印,“我”却失语了,失语到想妥协,即希望贞贞能如很多人所愿嫁给夏大宝,从而“我”在不知不觉中又扮演了一个“被启蒙者”的代言人的角色。“我”的身份更加模糊,“贞贞的出现俨然具象化了她‘身为女性’所特有的期盼与恐惧、希望与挫折”[11]177。
  
  然而,贞贞决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忘掉这一创伤。这种逃避既可以看作是对道德话语的一种陌生化的认同,也即“女性贞操丧失这一本源性经验,又使贞贞无法用革命理念说服自己,摆脱不了用传统观念来打量自己”[12]92;另一方面又可以看作是对生病的身体的认同。前者中隐藏着主体对道德话语的谴责,后者则在对病体的认同中,将病体视为正常、自然的故障,从而释放主体重建意义的焦虑。二者的启示意义在于,一种开明的社会制度在被呼唤,在其中,基于自然性别的性别成分会被合理的配置,女性的权益会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一问题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中提出过,在今天的时代依然被追问着一个答案。
  
  四、小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代的女性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介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女性主义者展开了追问,即为何民族主义能在政治上和叙述上凌驾于其他范畴如性别、阶级、宗教之上,而不能实现多种力量协调运作的文化政治?其次,在行动实践层面,女性主义者认识到,日常生活是我们最大的真实,介入民族主义过程是改变性别压迫和边缘化的最佳选择。最后,女性主义者在软环境即文化的层面上,通过对文学、艺术、电影及大众文化的阐释来实现其批判、重建性别政治的旨归。实践是检验、调整一切的标尺,拉康那句吊诡的“女人并不存在”反证了女性追寻自我的身姿在今天的文化风景中依然摇曳。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第三编[C]//小说·第一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戚学英。革命理性话语中的女性身体——蒋光慈、丁玲、茅盾小说解读[J],中国文学研究,2005,(4)。
  
  [3][美]费约翰。唤醒中国[M].李霞,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孙犁。诗意小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5]金梅。孙犁自叙[C].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
  
  [6]陈顺馨,戴锦华。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姜世安,王兆胜。女性意识与孙犁的文学创作[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8]

《女性家国“秀” ——从孙犁到丁玲的女性风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951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社会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