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
体验活动的外部行为与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布置适量的外部操作任务或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把握学生感受、体验与反思的方向,借助外部活动促进、深化内部体验。
合理监控策略。合理监控策略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而对训练的全过程积极、适度、主动地进行计划、检查、反馈、评价、调节和控制所作出的教育谋划。心理素质教育的合理监控策略,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对训练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展的“三导”技术上,即编导、引导与开导技术。
7 师资:亟需专业化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新途径,它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但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单调的教学形式,合理科学地安排教育内容,而且要求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就目前而言,广大学科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种教育形式,当前亟需专业化培训和有指导的教育实践。
通过专业化培训和有指导的教育实践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达到:(1)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找到目标——内容——策略三者适当的切合点。(2)具备营造和谐的、具有情趣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教育能力。(3)在教育中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既掌握有关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又能有所反思体验和内化,逐渐形成各方面健康的心理品质。
8 关系:不是其他学科教育的补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素质教育形式的关系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而且有必要明确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其他教育形式(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都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人们对德智体美各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关系比较清楚,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的认识远未到位。学生生理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体育完成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来完成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完成。可见,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教育处于平等地位,不是其他学科教育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在不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素质的作用看,学生心理素质既是其他素质形成、发展的基础又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标志,即是说心理素质在学生素质发展中起基础、中介和标志作用,对此的重要性很多学校或教育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9 评价:目标达成及学生接受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同样需要教育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既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其结果无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或者完成情况:
目标达成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同样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在教育评价中,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起点和评价标准,整个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判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或者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时所确定的目标既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起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即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是整个评价的基础。
效率的高低。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相同的投入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就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率问题。所谓教育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例。
学生的接受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或者活动来完成,它与其他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同,在教学或者活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情感体验或者认知内化的行为,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fanwen.oyaya.net)要能够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够为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过程应该包括:确定评价的目标是什么、确定评价指标与项目表、选择评价方法、挑选评价人员、实施评价计划、分析评价资料、做出评价报告和评价资料的运用等环节。
10 管理:归属、人员、规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新领域,在管理上目前还比较混乱。表现在一是管理的归属比较混乱。如在大学有的由德育室管理、有的由学生处管理、有的由校团委管理;在中小学有的由研科室管理、有的由教导处管理、有的由政教处管理。二是管理人员不确定。一些学校名义上也有领导负责、专人管理,但实际上这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管理”,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时,则无人具体负责。三是缺乏相应规章制度。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相比,迄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上述管理问题如不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很难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难以达成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之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9549.html
合理监控策略。合理监控策略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而对训练的全过程积极、适度、主动地进行计划、检查、反馈、评价、调节和控制所作出的教育谋划。心理素质教育的合理监控策略,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对训练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展的“三导”技术上,即编导、引导与开导技术。
7 师资:亟需专业化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新途径,它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但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单调的教学形式,合理科学地安排教育内容,而且要求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就目前而言,广大学科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种教育形式,当前亟需专业化培训和有指导的教育实践。
通过专业化培训和有指导的教育实践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达到:(1)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找到目标——内容——策略三者适当的切合点。(2)具备营造和谐的、具有情趣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教育能力。(3)在教育中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既掌握有关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又能有所反思体验和内化,逐渐形成各方面健康的心理品质。
8 关系:不是其他学科教育的补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素质教育形式的关系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而且有必要明确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其他教育形式(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都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人们对德智体美各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关系比较清楚,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的认识远未到位。学生生理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体育完成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来完成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完成。可见,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教育处于平等地位,不是其他学科教育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在不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素质的作用看,学生心理素质既是其他素质形成、发展的基础又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标志,即是说心理素质在学生素质发展中起基础、中介和标志作用,对此的重要性很多学校或教育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9 评价:目标达成及学生接受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同样需要教育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既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其结果无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或者完成情况:
目标达成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同样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在教育评价中,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起点和评价标准,整个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判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或者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时所确定的目标既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起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即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是整个评价的基础。
效率的高低。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相同的投入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就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率问题。所谓教育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例。
学生的接受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或者活动来完成,它与其他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同,在教学或者活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情感体验或者认知内化的行为,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fanwen.oyaya.net)要能够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够为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过程应该包括:确定评价的目标是什么、确定评价指标与项目表、选择评价方法、挑选评价人员、实施评价计划、分析评价资料、做出评价报告和评价资料的运用等环节。
10 管理:归属、人员、规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新领域,在管理上目前还比较混乱。表现在一是管理的归属比较混乱。如在大学有的由德育室管理、有的由学生处管理、有的由校团委管理;在中小学有的由研科室管理、有的由教导处管理、有的由政教处管理。二是管理人员不确定。一些学校名义上也有领导负责、专人管理,但实际上这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管理”,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时,则无人具体负责。三是缺乏相应规章制度。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相比,迄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上述管理问题如不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很难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难以达成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之目标。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