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我省地处西北高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政治原因,文化向来较为落后,地方史籍和少数民族文献甚为缺乏。我馆历史资料部地方文献(包括民族文献)专藏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馆藏数量和服务规模都很有限。截至八三年三月,地方文献资料共收藏约五千种,一万册左右;民族文献资料共收藏四百四十四种,七百四十一册。主要是清雍正以后的,尤其以民国间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时期的居多。绝大部分是汉文版,也有少数藏文版、蒙文版或汉藏、汉蒙对照性的图书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除加强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外,特别注重了读者服务工作。据统计,一九八一、八二两年共接待各方面读者二千零五十四人次,提供各种资料八千三百六十一册次,发挥了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整顿了目录,增加了设备。
首先,我们对藏书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编工作,初步健全了目录体系,其中读者目录包括:文献书名目录、分类目录、著者目录;地方出版物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地方期刊刊名目录、分类目录;地方报纸报名目录,特种文献目录以及二种专题目录。目录体系的健全,大大方便了读者,充分发挥了各种目录的检索效能。为了更好地方便一般读者和专家查阅资料,我们从八二年六月份开始,着手编制《馆藏青海省地方文献书目》,预计今年七月份可以编成付印。其次,近几年来,我们购置了一台缩微阅读器,馆里又备有两台复印机以及照像、放大、冲洗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大大方便了读者,使他们节省了时间,获得了急需的资料;从另一角度上说,也大大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
二、经常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研究动向,和阅读效果,为各个研究领域的读者提供有效服务。
1.为编写民族史服务: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为了编写青海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史,需要大量民族史料。我们为他们提供了馆藏有关的全部资料,并为他们校勘文献内容。对文献所引史料查原书核对。如先后曾查阅“史记”、“后汉书”、“新唐书”等。现在,他们已经编成《青海少数民族》一书,书中分别介绍了本省蒙、藏、土、回、撒拉、哈萨克等六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等情况,此书即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青海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写组,为了编写各民族简史,近两年来不断来我部查找资料,我们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青海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风俗以及青海省各县风土概况等资料,并为他们复制各种名胜古迹的照片提供方便。同时,为了方便他们的编写工作,破例外借了一部分资料以供其在馆外复制。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八二年元月《撒拉族简史》一书已出版了,同年十一月《土族简史》一书也接着出版了。
2.为编写地方史服务:从一九八零年起,全省陆续有十四个州、市、县编写地方志。他们经常成批地连续不断地来我部查找大量资料,有的州、县一查就是好几个月。为了满足他们对地方、民族文献的需求,我们总是积极主动地给他们提供资料,需要复印文献时,考虑到他们距省城较远,来馆查找资料不易,就优先给予安排。到目前为止,有的正在编写过程中,有的已经写出了草稿,有的已经出书。黄南州已写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一书的初稿;乐都县已经出书,书名为《乐都县志》(初稿)第一编“概述编”和第二编“自然编”。西宁市政协王中兴同志,为了修订《西宁市志》,多年来一直利用星期天来我馆查阅地方资料,我们主动认真地、不厌其烦地为他提供各种资料。为了争取时间多摘抄一些资料,有时他连中午饭都不回家吃,而在阅览室啃干馒头,我们就主动给他送开水,在各方面为他提供方便,使他安心查阅资料。
3.为党、政、军部门服务:在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选拔中青年干部,进行机构改革,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过程中,我们在为党、政、军机关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共产党青海省委组织部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曾多次来我部查找“文革”期间一些有关干部情况和表现的资料,由于我馆设备条件的限制,这部份资料没有系统整理上架,装在二十几个大木箱内,堆放在楼道的两侧,为了使他们能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我部专门派了三名同志,将一箱箱重达数百斤的资料抬下来,并协助他们从头至尾进行翻阅,受到他们的好评。上海闸北区委,为了认真落实干部政策,需要查清几位同志在“文革”中的表现(这几位同志原在青海工作,八一年内调去上海),去年下半年派了两位同志专程从上海来我省有关单位调查材料,我们主动为他们提供了我省“文革”期间“造反派”组织出版的各种报刊,如“八一八战报”、“八一八工人战报”、“昆仑红旗”等,为他们查找有关资料提供了方便。省军区检查部队训练情况,八四五二六部队编写团史,到我部收集有关部队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几乎所有馆藏的《青海日报》和部份画报,并为他们复制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4.为编写地方学科史服务:青海省交通厅编写“青海公路交通史”,在近两年多的时间内,我们为编写组的同志提供了几乎馆藏全部有关公路交通、历史地理、水利资源、气象等方面的文献、图片、地图等,并为其复制了大量的资料。从八二年三月开始,截止同年十一月底,他们已编制出了青海公路交通史方面的《资料选辑》共九辑。据最近了解,“青海公路交通史”(初稿)年内可能出书。同样,前几年青海气象局编写的“青海东部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历史史料”等我们也曾协助和主动给他们提供了部份资料。
5.为各种专题研究服务:西宁市人事局杨效平,长期以来坚持业余时间研究青海历史,主要是研究马步芳家族的历史。我们大力支持了他的研究工作。长期不断地为他提供所需的资料。他已于八二年六月完成了长达十几万字的“马氏家族兴衰史”一书(内部讨论稿),其打印本已赠送我部一份。最近,经过修改后,青海人民出版社已同意给他出版。省政协陈秉渊所著《马步芳统治青海四十年》一书原稿)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丢失,为了重新修订出版此书,我们为陈秉渊提供所藏唯一的初印本作为其修改底本。一九八一年上半年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修订本。
6.为民间文学艺术和其它方面的学术研究服务: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为了研究藏族民间文学史诗《格萨尔王传》,曾多次从兰州来我部查询资料,为了保证其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方便。西宁市建筑公司邓靖声,长期坚持研究青海民间歌谣花儿,准备收集资料编一本“花儿”专辑,我们为他提供了《青海文学艺术》、《青海湖》、《新青海》等各种收有“花儿”的文艺刊物,并为他复印了大量的有关“花儿”的资料。现在《青海花儿》一书正在编写中。省劳改局五支队孙作人,省教育厅《青海教育》编辑部赵宗福等,对有关青海的诗词歌赋有一定的研究,常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为此,我部长期为他们提供各种诗词古籍资料,供他们进行研究。孙作人同志已收集青海诗词约一百五十首,打算编一部“青海诗集”,赵宗福已发表了数篇有关论文。
三、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和方法,为读者需求提供各种资料。对于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的读者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几种服务方式:
1.阅览室工作。我们十分重视阵地阅览工作,制定了工作人员服务公约,要求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熟悉本职业务,坚守工作岗位,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服务,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资料,解答咨询。同时,为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注意经常保持阅览室的整洁和安静。
2.跟踪服务。对以上各项专题服务项目,如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写民族史,各州、市、县编写地方志,以及青海省交通厅编写青海交通史等,我们都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从始至终了解掌握他们研究编写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尽力协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从确定研究课题开始,直至出成果为止,我们都采取跟踪方式配合他们的研究编撰工作,如有些资料我们没有收藏,就给他们联系或介绍去省档案馆和甘肃省图书馆去查阅,有时我们利用馆际协作关系专门到外馆去为他们查找资料。
3.咨询服务。黄南州志编委会的赵清阳需要查找有关拉卜楞寺方面的资料,我们主动为他提供了《黄河南亲王与拉卜楞》等五种有关拉卜楞历史沿革问题的文献,甚至把有些文献中的有关章节、段落也为他们提供出来。尖扎县志编委会同志要了解有关古哇寺活佛在清末被官府诱杀的历史,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有关史料。有的读者从外地出差来青海,想到塔尔寺看看,并想了解塔尔寺的渊源情况,我们即为他们提供有关“塔尔寺”的所有资料和图片。西宁市邮政局为了编制“青海风光明信片”,我们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解决了有关青海黄河源头、塔尔寺、青海湖等有关风光的图片。还有少数读者初次来我室查找资料,不熟悉目录体系,不会利用目录,我们就热情地向他宣传,介绍目录设置情况和使用方法,为其查找资料提供方便。
4.外借服务。根据馆内规定,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专藏原则上不予外借。但是为了照顾和支持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们的研究工作,在不影响图书内部阅览的情况下,破例借给他们在馆外阅览。如化隆县距西宁较远,县志编纂委员会为了编写县志,需要地方史志方面的资料,我们就借给他们一部清乾隆刻本《西宁府新志》,供他们研究参考;青海省人民医院编写医院史,需要五十年代有关反映他们医院的图片,我们就主动提供了《青海卫生十年》画报,并满足了该院外借反拍放大复制的要求,他们非常满意。又如“五种丛书”编写组,在编撰各民族简史过程中,我们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其馆外复制。另外,青海人民出版社修订“循化志”,省政府办
《充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