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个人待人接物、处世办事的过程表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能正确反映事物,有正常人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兴趣广泛,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有追求的决心和勇气;情感丰富,情绪稳定、积极,且能恰当地表达,有健康的情感生活;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等。那么,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就这一问题,我们对初一年级397名同学作了一次心理素质情况调查,主要从注意、想象、情绪、意志、心境、心态、能力、兴趣、态度、观念等方面设计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 焦虑倾向:
(1)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感到不快或每次希望能顺利通过者有3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8.4%。
(2) 受到别人批评时,心里总觉得不安者有19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1%。
(3) 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者有2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8.9%。
(4) 当着大家面朗读课文时,总是怕读错者有16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2.5%。
(5)当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者有2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1.2%。
2、 自卑倾向:
(1)碰到为难之事,总后悔那时不做就好者有1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
(2)当学习成绩不好时,总认为自己不用功的缘故者有1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6.2%。
(3)在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时,只要一出错就特别留神者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7%。
(4)受到批评后,总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什么事者有1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
3、过敏倾向:
(1)碰到不顺利的事时,心理总觉得很烦躁者有25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4.9%。
(2)心理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3)心理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者有1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9.7%。
(4)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总担心会把东西弄坏者有9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9%。
4、恐怖倾向:
(1)心理非常害怕黑暗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2)心理怕到很高的地方去或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或怕一个人在房里睡觉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3)自己心里觉得胆小者有1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1%。
5、冲动倾向:
(1)自己经常想大声叫喊者有11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9%。
(2)自己想过一个人到远方去者有1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5.7%。
(3)经常发怒者有1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
(4)有时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者有8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9%。
一连串的具体数字,反映了在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欠佳。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那些呢?我们认为有来自许多发面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中学生,正是“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因素: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呵护,无形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并降低了孩子的责任感及抗挫折能力;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忽视孩子品行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同时也增加孩子的压力感、焦虑感、委屈感等不良心理,反之,则易使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自身表率作用不力,品行不端,作风不纯,举止不雅,言谈过俗等,无法合理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易产生烦恼、怨恨、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出言不逊,经常打骂孩子,动辄训斥,这些易使孩子产生易怒、焦虑、急躁、冷漠、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学;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把学习当足苦差使。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老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因素:近年
《浅谈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