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动——城市文化建设之道
要的是要形成文化层面的导引认知图。著名建筑学家林奇就说过,“一个城市可以找好几个人(城里人、乡下人、知识分子、小商贩、旅游者等等)来分别描述各自对某一城市的认知图”。
其次,城市要用文化向心力支撑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文化竞争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传统、文化法规健全程度和城市居民的规则意识等。提升文化软实力要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理想为核心,并让城市在发展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风格和特征。
再次,城市要以文化创新引领城市的发展创新,中国城市不仅面临着对旧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更面临着对新的城市文化创新乏力的问题。城市文化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还必须昭示未来,顺应城市的文脉,创造属于自己城市的独特文化。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和传播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世界文明与民族文化互相汲取
某一观念、思想或理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这种统一铸就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内动力。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不仅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世界其他国家曾经面临的困难境遇,而且还遭遇着世界其他国家所不曾经历的复杂形势和文化环境。
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矛盾: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借以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急迫和有意义;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城市化首先是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是文化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创新。但是,无论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还是文化的创新,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现实:全球化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信息的网络化、人口的流动化等。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还是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建筑,都已经不可能只是民族文化的自我实现,与世界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两次世界盛会的重要特点,甚至是他们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实践理念。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根植于衍生的关系,努力促成多元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和全球文化的多元民族化。对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力气研究外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对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进行归类,在模式、类别、特点等方面全面总结,积极吸取国外城市发展中的成功做法和优秀的城市文化成果;二是做好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工作,在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各种城市建设方案进行试验、探索、比较、分析和完善,将本民族优秀的城市理念、文化价值等融人民族文化全球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
3.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动衍生
在当今时代,精神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战略资源。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该城市的诸多元素所包含的文化特质上。城市文化精神是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共有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伦理价值、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是构建城市先进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例如,一些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纷纷提炼并塑造各自的城市精神,一座城市一旦有了自己的精神,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有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向往憧憬一座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种城市的精神气质所吸引。
每一座城市都有历史,历史对每一座城市,对全人类都是非常宝贵的。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给予“守旧”更多的空间,应该神圣地对待我们曾经称之为保守落后的观念。这样说并非否定城市的更新和进步。城市必须创新,因为人的生活生产方式总是在发展的,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旧有的城市里无法展开,新的内容需要新的形式来承载。在城市守旧与更新之间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坚持适度的原则。对于守旧与更新,一个城市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其中某一部分被确定为文物、文化遗产,那么它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受到保护,不允许打着更新或者其他旗号对其进行改变,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仅仅属于这个城市,而是属于整个民族,乃至属于整个人类的。另一方面,对非文物的城市建筑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些地方要求外观不改变,内部可以改造,可以使用新技术,甚至在其外围不妨碍、不影响城市总体风格情况下,建一些今天所谓“假古董”的项目,甚至也可以创新。
4,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双翼协动
科学是以实验和逻辑为主要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近代科学的诞生是人类进入理性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促进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经验模式向理性模式的转变。这里所理解的科学理性,是与哲学的纯粹思辨相对的概念,是建立在科学活动及其成果的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基础上的思维的合规律性与可推导性。科学理性是在观念意识层面上对整个科学活动过程的实质与核心的全面概括和最高抽象,是科学目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内在统一。
人文主义传统是一种既有别于神学传统,又有别于与它同时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然科学体系的新的思想观念体系。人文主义认为人本身是价值的原点和最高价值,是一切事物的价值尺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倡导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懂得生命的规律与尊重生命的价值,无疑是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城市生活的不同层面展现出来。它包括:第一,器物层面。城市的基础设施、总体格局、重要建筑物、标志性雕塑、无污染的河流、整洁的街道、大面积的绿地、亮丽的橱窗等等。第二,行为层面。市灵个人的行为,各种集体的,乃至社会的活动。第三,制度层面。城市制定出来的、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政策、法规、规范和规则等。第四,心理层面。城市市民中普遍存在的情绪、意向和性格特征。它们往往通过流行歌曲、世俗传闻、受青睐的谚语甚至各地的方言等方式表现出来。第五,观念层面。城市市民所普遍拥有的文化上的共识,尤其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共识。它们常常通过大众传媒、公众舆论、畅销书刊、专家言论、服饰和饮食等方式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一 《植根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动——城市文化建设之道(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093.html
其次,城市要用文化向心力支撑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文化竞争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包括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传统、文化法规健全程度和城市居民的规则意识等。提升文化软实力要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理想为核心,并让城市在发展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风格和特征。
再次,城市要以文化创新引领城市的发展创新,中国城市不仅面临着对旧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更面临着对新的城市文化创新乏力的问题。城市文化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还必须昭示未来,顺应城市的文脉,创造属于自己城市的独特文化。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和传播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世界文明与民族文化互相汲取
某一观念、思想或理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这种统一铸就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内动力。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不仅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世界其他国家曾经面临的困难境遇,而且还遭遇着世界其他国家所不曾经历的复杂形势和文化环境。
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矛盾: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借以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急迫和有意义;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城市化首先是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是文化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创新。但是,无论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还是文化的创新,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现实:全球化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信息的网络化、人口的流动化等。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还是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建筑,都已经不可能只是民族文化的自我实现,与世界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两次世界盛会的重要特点,甚至是他们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实践理念。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根植于衍生的关系,努力促成多元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和全球文化的多元民族化。对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力气研究外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对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进行归类,在模式、类别、特点等方面全面总结,积极吸取国外城市发展中的成功做法和优秀的城市文化成果;二是做好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工作,在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各种城市建设方案进行试验、探索、比较、分析和完善,将本民族优秀的城市理念、文化价值等融人民族文化全球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
3.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动衍生
在当今时代,精神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战略资源。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该城市的诸多元素所包含的文化特质上。城市文化精神是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共有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伦理价值、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是构建城市先进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例如,一些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纷纷提炼并塑造各自的城市精神,一座城市一旦有了自己的精神,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有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向往憧憬一座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这种城市的精神气质所吸引。
每一座城市都有历史,历史对每一座城市,对全人类都是非常宝贵的。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给予“守旧”更多的空间,应该神圣地对待我们曾经称之为保守落后的观念。这样说并非否定城市的更新和进步。城市必须创新,因为人的生活生产方式总是在发展的,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旧有的城市里无法展开,新的内容需要新的形式来承载。在城市守旧与更新之间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坚持适度的原则。对于守旧与更新,一个城市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其中某一部分被确定为文物、文化遗产,那么它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受到保护,不允许打着更新或者其他旗号对其进行改变,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仅仅属于这个城市,而是属于整个民族,乃至属于整个人类的。另一方面,对非文物的城市建筑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些地方要求外观不改变,内部可以改造,可以使用新技术,甚至在其外围不妨碍、不影响城市总体风格情况下,建一些今天所谓“假古董”的项目,甚至也可以创新。
4,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双翼协动
科学是以实验和逻辑为主要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近代科学的诞生是人类进入理性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促进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经验模式向理性模式的转变。这里所理解的科学理性,是与哲学的纯粹思辨相对的概念,是建立在科学活动及其成果的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基础上的思维的合规律性与可推导性。科学理性是在观念意识层面上对整个科学活动过程的实质与核心的全面概括和最高抽象,是科学目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内在统一。
人文主义传统是一种既有别于神学传统,又有别于与它同时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然科学体系的新的思想观念体系。人文主义认为人本身是价值的原点和最高价值,是一切事物的价值尺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倡导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懂得生命的规律与尊重生命的价值,无疑是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城市生活的不同层面展现出来。它包括:第一,器物层面。城市的基础设施、总体格局、重要建筑物、标志性雕塑、无污染的河流、整洁的街道、大面积的绿地、亮丽的橱窗等等。第二,行为层面。市灵个人的行为,各种集体的,乃至社会的活动。第三,制度层面。城市制定出来的、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政策、法规、规范和规则等。第四,心理层面。城市市民中普遍存在的情绪、意向和性格特征。它们往往通过流行歌曲、世俗传闻、受青睐的谚语甚至各地的方言等方式表现出来。第五,观念层面。城市市民所普遍拥有的文化上的共识,尤其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共识。它们常常通过大众传媒、公众舆论、畅销书刊、专家言论、服饰和饮食等方式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一 《植根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动——城市文化建设之道(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