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正文

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跳花灯民俗


立于阼,存室神也。”孔颖达《礼记正义》解释说,“此一节论孔子存神之事。‘乡人裼’者,度云:‘裼是强鬼之名,谓乡火驱逐此强鬼。’孔子则身著朝服立于阼阶之上,所以然者,以时驱逐强鬼,恐已庙室之神时有惊恐,故著朝服立于庙之阼阶,存安庙室之神,使神依已而安也。所以朝服者,大夫朝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其实,这里的“阼阶”泛指房门东边的台阶,并非专指庙门东边的台阶。这里所说的“存室神”,应该就是黔西北跳花灯活动常说的“安神”或“安位”,即让神灵在人家居室中安存。也就是说,为了让神灵在自家居室中得以安存,在乡人按时举行“裼”或“傩”这一用灯火挨门挨户驱逐强鬼仪式的时候,孔子穿着朝服站在自家东边的台阶上迎接他们。由此可见,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这种民间驱傩活动应该就是沿门挨户进行的。这种沿门挨户的驱傩活动,在宋人的笔记中也有记载,《东京梦华录》卷十“十二月”载:
  
  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
  
  《梦粱录》卷六“十二月”载:
  
  自入此月,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
  
  贵州农村的跳花灯与这里记载的名为“打夜胡”的驱祟、驱傩活动,有许多一致之处。一是时间相距极近。跳花灯在正月初二至十五之间举行,而“打夜胡”则在十二月举行,一为年头,一为岁尾,基本上属于同一时段,而这个时间段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宗教意义。在这个时期举行的祭祀活动,有着春祈秋报的性质,既可以感谢神灵过去一年来的护佑,更可以向神灵乞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形式极为相似。他们都共同有着敲锣打鼓、装扮神鬼和女性的表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沿门挨户进行,每至一家,主人家还要酬以钱物。这说明,在人们的观念中,他们对主人家是有用的。当然,他们的表演一定给主人家带来了娱乐,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相信灯会敲锣打鼓、装扮神鬼和妇女的表演有替主人驱祟驱傩的功能。当前黔西北农村尚存的跳花灯,还与《后汉书·礼仪志》所记载的宫廷傩仪极为神似。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记:
  
  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银子。皆赤帻阜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殊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御前殿。黄门令奏日:“依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银子和,日:“甲作食凶,腓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详,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傍。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位定,大鸿胪言具,谒者以闻。
  
  这里有扮成猛兽的巫者方相氏,有歌唱或舞蹈,也有祈求神灵猎食鬼魅的念诵,还有驱鬼的炬火。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记,仪式结束后,还要将这火炬投入雒水之中。在黔西北跳花灯活动的收灯仪式“拜星宿”环节,掌坛师唱词中也有“南斗火官除毒害,北斗水神免凶灾,二十八宿流芳远,满天星斗下降来”这样祈求星宿驱逐邪魅的内容。更有这样的念白:
  
  天罗地网
  
  刀兵水火
  
  大圣北斗七垣星能除虎狼毒蛇厄
  
  夫妻横死
  
  吊颈枷锁
  
  清楚地标明了北斗七星所能祛除的邪魅有哪些。在整个收灯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造船”中,掌坛师还以这样的唱诵作结:
  
  船上烧了三炷香,要送诸神离此方;船上点起一对烛,要送诸神离此屋;船上有了五杯酒,要送诸神往前走;船上有了一只鸡,要送诸神离此里;船上有了一个蛋,要送诸神离此散;船上有了一盘粑,要送诸神离此家;船上有了一张斗,要送诸神离江口。各位诸神上了船,发船先师到坛来。此船发往东方去,木上无水不行船;此船工发往南方去,火上无水不行船;此船发往西方去,金上无水不行船;此船发往北方去,壬癸水上好行船(祝船语)。雷令一声响,诸神齐合掌;雷令响二声,诸神侧耳听;雷令响三声,诸神请起身。
  
  念诵完毕,还要将草扎的船与跳灯用的灯笼一起送到河边烧化,既祈求天上的星宿下凡消灾解厄,也企图用掌坛师所造之草船借河水送走诸邪神,大有汉代宫廷傩仪之遗风。
  
  综上所述,黔西北民族杂居区农村通常在正月里举行的跳花灯民俗活动,以万物有灵观为思想基础,是“沿门逐疫“驱傩活动的遗存,是在多民族杂居状态下得以保存的一种人类社会近存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跳花灯民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15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社会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