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跳花灯民俗
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跳花灯民俗
刘代霞
(毕节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摘 要:从宗教人类学角度看,黔西北民族杂居区农村以汉族为主体的跳花灯民俗活动,是人类社会近存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它仪式化的表演具有显在的宗教祭祀性质,支配其活动的内在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它是汉民族远古“沿门逐疫”驱傩活动在民族杂居状态中获得的一种留存。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黔西北;跳花灯民俗;原始宗教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5-0160-08
以宗教为立足点,从发生学角度比较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异同,探讨人类文化萌生、成长与变迁的规律,这是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宗教人类学角度看,黔西北民族杂居区农村以汉族为主体的跳花灯民俗活动,是人类社会近存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仪式化的表演具有显在的宗教祭祀性质,支配其活动的内在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它是汉民族远古“沿门逐疫”驱傩活动在民族杂居状态中获得的一种留存。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交错居住的地区叫民族杂居区,黔西北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地处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的黔西北,在历史上主要居住的是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汉族的大量迁入,是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才开始的。直至清乾隆二十一年,《平远州志》记载称这里的民族分布还是“汉一而苗九”。今天,在黔西北2. 69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仍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34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8. 06%,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局面。由于历史上长期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在这里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信巫尚鬼,能歌善舞。据乾隆《贵州通志》所载,这里“地寒民贫,多资牧养为业。……惟汉少夷多,信巫尚鬼之风甚于他郡”。生活在这些少数民族中间的汉族民众,在信巫尚鬼文化生态影响下,很好地保存了自己传统的民间信仰,而且跟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一样,这些民间信仰也往往以民俗艺术活动作为载体,呈现出宗教祭祀与艺术表演相混融的状态。
跳花灯是黔西北农村以汉族为主体的一种民俗活动。它的称谓很多。从表演者角度出发,这一活动被称为“跳花灯“、“玩花灯”、“逗花灯”、“唱花灯”;从观赏者角度出发,这一活动被称为“接花灯”、“追(念lwei,意为“撵”)花灯”,或者笼统地称之为“花灯”。这种主要在元宵节期间表演的民俗活动,至今仍然在黔西北地区金沙、黔西、纳雍、赫章、织金等地活态地存在着。它集艺术表演与宗教祭仪为一体,原始宗教祭祀性质是它的重要特征。这种原始宗教祭祀性质既显在地表现为跳花灯活动的一系列仪式化表演,也作为思想观念潜藏在它的整体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中。
一、黔西北跳花灯民俗表演的显在宗教祭祀性质
张志先生在1953年2月23日《新黔日报》上发表的《贵州的花灯》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花灯“有些内容是带有封建和神怪色彩的”。从当下活态存在的花灯民俗表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宗教祭祀内容的存在。
(一)从角色、道具、表演时间、表演场所看跳花灯活动的宗教祭祀性质
1.在跳灯中充当主角的众神与祭者
跳花灯表演的主要角色土地、财神、先锋、魁神、马童、文角、唐二、幺妹、报子、春倌等,大都是神灵或神灵的侍从以及主祭者。
(1)跳灯活动中的众神
跳花灯表演中的土地、财神、先锋和魁神等角色,都是能够驱邪赐福的神灵。其中,土地戴笑脸面具、挂白胡须,服饰为长衫、方形帽,左手持蚊刷,右手拄拐杖,做老翁打扮。这个角色的表演被称为“出土地”或“扫土地”,其唱词自称能够将“病魔邪气扫出去,金银财宝扫进来。扫出去,扫进来,内添人口外添财。”其功能显然主要是驱邪纳吉。财神戴黑色面具与乌纱、挂黑胡须,穿官服,手执金鞭,做文官打扮,这个角色的表演被称为“还财神”或“财神登殿”。其唱词称:“赵公明,来与施主赐金银,左边赐棵摇钱树,右边赐个聚宝盆,摇钱树,聚宝盆,主家早进黄金晚进银。”其功能主要是赐福。先锋又称大将,戴面具,插花翎,穿莽靠,背插帅旗四面,手执大刀(或木棍),做武将打扮,是砍五方(亦称“砍先锋”)表演的主角。其唱词有这样的内容:“前头砍个笔架山,不做武官做文官。后头砍个笔架岩,文官去了武官来。天瘟砍回天庭去,地瘟砍回地府门。麻瘟砍回麻阳县,痘瘟砍入痘州城。妖魔鬼怪缠住你,神刀一砍就还魂。”可见,此神的功能也是驱邪纳吉。魁神有文魁与武魁之分,据花灯表演者介绍,文魁的功能是安位,武魁的功能是镇宅。魁神身穿黑色长袍,手拿大笔或宝剑。这一角色在花灯表演结束时上场,他的表演被称为“盖魁”或“盖火”。
(2)跳灯活动中神灵的随从与传信官
马童、报子、春倌是神灵的侍从和传信官。马童手拿马鞭,穿常服,是替先锋请水、磨刀、备马的角色。报子着常服,手提马锣一面,他的表演被称为“跑报”,模仿古代戏曲中科举考试中举后的报子,说各种顺口的吉利话,扮演替神灵传递好信息到人间的角色。春倌亦称春官,头戴毡帽,手拄拐杖,他的表演被称为“说春”,唱诵的是一些恭贺主人家的吉利话,也是扮演传信者的角色。
(3)跳灯活动中的主祭者
花灯表演中,唐二和幺妹(又称武角和文角)这两个角色处于最为中心的地位。唐二是由男性表演的男性角色,着常服。唐二这个角色,有单独一人表演的单口相声“唐二聊白”(也叫“说唐二”),说些恭贺主人家的幽默诙谐的吉利话,让观众开心取笑。唐二更主要的是表演与幺妹一起参神和唱小调。幺妹又称文角,通常是由青年男子装扮成年轻女子。服装也就是日常服饰,只是颜色稍鲜艳点罢了。为了看起来像女子,会戴上胸罩,装上用汽球做的假乳。黔西素朴、金沙后山及附近的沙土、禹谟、安底、泮水一带,文角多为中青年男性扮演。现在,在泮水、三合(地属遵义县)、息烽(地属贵阳市)一带,开始出现了直接由已婚女子扮演幺妹的现象,但女性扮演的幺妹在表演活动中是受歧视的。具体表现就是不能跳神灯(那些有许愿还愿目的的灯)、跳耍灯(元宵节期间及其他节庆活动中表示庆贺的灯),也不能进主人家堂屋。一场花灯表演中,幺妹的扮演者往往只有一至二个。唐二和幺妹互称干哥干妹、情郎哥小情妹、夫妻、姊妹。唐二和幺妹一起表演的内容,分为参神和唱小调。所谓参神就是参拜神佛,他们所参之神极多,天地君亲、门神、土地、灶神、坛神、鲁班、药王、梓童,甚至孔子、苏东坡、佛印等都在参拜之列。(fanwen.oyaya.net)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二与幺妹是神灵的主祭者。祭祀的方式,就是唐二和幺妹一起在主人家堂屋里的神龛前鞠躬作揖后,在锣鼓伴奏下歌舞,同步唱参神调。所谓唱小调,就是做表现男女相悦之情的歌舞表演。唱小调表演多在参神之后进行,表演时间可以无限延长,因此有花灯可以从入夜玩到天亮之说。唱小调表演既是在堂屋中的神龛前进行,也可以被视作一种参拜神灵的方式。
2.作为祭祀法器的跳灯道具
跳花灯最基本的道具是灯,灯的名目和数量因地而异。黔西县素朴镇大坝村灯会有灯笼十二个,行进时从前至后顺序为两个牌灯、两个红灯、两个花灯、两个宫灯、日灯月灯各一个以及两个茶灯。牌灯形似庙宇,门楹上书写有对联,一书“家家清吉,户户平安”,横批“五谷丰登”;一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横批“天下太平”。牌灯每到一家,即摆到堂屋神龛下面,接受跳灯各环节的拜祭。金沙县后山乡幸福村花灯协会有灯笼七个,即三个牌灯,四个手灯。一个牌灯在庙宇门楹上写有“二部宫”三字,是代表瘟火二部行化神王的神灯。在灯堂和接灯人家,这个牌灯都不进屋,多放在大门边的檐坎上。一为“普陀宫”牌灯,代表的是南海岸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个牌灯楹联为“天下太平、户户安康”,横批“国泰民安”。四个手灯中,两个圆形的是宝灯,两个四边形的是花灯。宝灯在跳花灯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久婚不育或有女无男的人家偷去供在自家堂屋的神龛上,以求灯神保佑自家生儿子。发现宝灯被偷走,会首要立即请人扎来补上,以保证每个晚上的表演中都有两个宝灯。跳灯活动中,还有好几种法器。它们是先锋的大刀(或棍)、土地菩萨的拂尘和牛头拐、魁神的宝剑和笔、唐二的棒棒、打岔老者的蒲扇、文角的花扇与帕子、阴阳先生的卦和符篆等。这些器具,在每年的出灯仪式上,都经过掌坛师的“开光点相”,具有神力。
3.神圣的跳灯时间和跳灯场所
跳花灯活动主要在正月进行。通常于正月初二出灯,正月十五化灯(即息灯)。具体出灯与化灯的日子,由阴阳先生择定。在出灯至化灯这段时间里,有愿意接灯的人家,灯会晚上便上门去跳。除开正月这个时段,要有新房落成、结婚庆典、生辰寿诞、求子还愿等事宜的人家,才会请灯会上门去表演。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常在唱词中把接灯的主人家称为“事主”。跳花灯的场所为人家院坝及堂(念tao)屋,主要为堂屋。堂屋是农村人家供奉天地君亲牌位的地方,堂屋正墙中央设有神龛,神龛下面放置一张大方桌,这张桌子主要用于在重要的仪式中摆放香烛和供品。
(二)宗教祭祀性质贯穿于跳花灯民俗仪式的整个过程
元宵期间的跳花灯活动,以出灯开始,收灯作结。出灯与收灯仪式的表演,不向任何观众收取报酬。可以说,这些仪式是灯会为众神灵举行的,参加者为灯会全体人员。出灯与收灯的主角都是灯会请来主持法事的掌坛师先生,灯会要向他们付一定的报酬。
1.神秘的出灯与收灯
(l)出灯
在黔西北金沙县后山乡。笔者亲历了一场“出灯”仪式。2011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二)下午5点来钟,在后山乡幸福村罗仕宏家,集中了幸福村花灯会的全体成员,以及今天晚上灯会将去进行表演的杨姓村民家前来接灯的男主人。罗仕宏家堂屋,被本村人称作“灯堂”,是每年幸福村花灯会举行出灯和收灯仪式的地方。
先在罗仕宏家堂屋神龛左面摆出三个牌灯(分别写有“二部宫”、“普陀宫”及“国泰民安”字样),将日常放在神龛下面的八仙桌移到牌灯下面,这意味着祭祀的对象不再是罗仕宏家神龛上所列的众神灵,而是跳花灯活动祭祀的专门的神灵。八仙桌上面摆着一个装满玉米的升子,里面放了人民币和纸钱各一叠,插有点燃的香烛、一把木剑(魁神所执),周围摆有春节期间跳花灯过程中所需要用的大量写在黄纸及白绵纸上的符篆,以及卦、刀、鞭、牛头拐、扇子、锣鼓等道具。除此之外,还有一方熟肉,名日刀头,数个酒杯,两瓶酒。掌坛师罗登晏捉来一只大红公鸡,掐破鸡冠,滴数滴鸡血于酒杯里面。在总会首罗仕宏和罗仕伟的辅助下,用特定的动作将鸡冠血点画在符上,然后三人一起冲牌灯作三个揖,默祷。再将鸡冠血点画于诸种道具上,再冲牌灯作揖、默祷,然后把酒斟到有鸡血的酒杯里面。整个过程三人都保持静默,气氛十分庄重肃穆。据介绍,这是在为玩灯的道具开光点相。之后,这些原本寻常的道具具有了神性,成为祭祀活动中的法器。在本届花灯结束时,这些经过开光点相的法器大多要小心珍藏,以备下次使用。其中各种灯笼,要在化灯仪式中,送至河边烧化。
接下来,掌坛师先将血酒斟给两位总会首,然后招呼众会首前来饮酒,名日喝齐心酒。在众会首喝酒的同时,掌坛师与总会首再一次作揖、默祷。礼毕,掌坛师问会首:“众会首,要个哪样卦?”灯会负责人罗国强回答“胜卦。”第一次打卦,两块卦均仰面朝上。掌坛先生说:“开天一卦。”再打一卦,这次两块卦均仆向地面。罗国强说:“阴卦。”掌坛先生说:“有缘有缘,三付周全。”两位总会首与掌坛师一起跪下,再把卦丢出去,这回两块卦一正一反。掌坛先生松了一口气站起来,重申:“有缘有缘,三付周全”。掌坛师与总会首再次作揖默祷,之后掌坛师宣布仪式结束,拿起了升子里面的那叠纸钱,罗国强随之拿起那叠人民币,二人相对而立,互作三个揖。掌坛师说:“是我们这个娱乐喜灯上,今年他们年轻人承头,把罗家寨搞得轰轰烈烈的。”罗国强说:“承你金言。”再互作三个揖。掌坛先生从升子里面捡了几粒玉米放在纸钱里面,边递给罗国强边说:“这个是这一次赐罗家寨喜灯娱乐会上的余钱剩米,一切归笼归箱归库。”罗国强则硬把手中的人民币塞给了掌坛师,掌坛师表示等花灯会结束的那天,要拿这钱给大家打酒喝。罗国强面对牌灯作三个揖,一边化纸一边说:“大家哈,我们大家齐心合力地把这个花灯玩得轰轰烈烈的哈!承得党委各级政府的支持,我们把这个灯玩它出色一点哈!”
卜卦之后,将八仙桌抬回神龛下,把“二部官”牌灯拿出门去摆在大门边。各角色开始换装,扮成土地、财神、先锋、魁神、马童、唐二、么妹,等等。在院坝里面,点起了一堆新砍来的柏枝,冒出滚滚浓烟。暮色降临之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换好装的众角色面对神龛,高唱辞神调。“唐王许灯有七盏,贺元宵贺元那个宵;又分阴来又分阳,贺呀贺元宵,贺呀元宵。一盏飞往天官去,贺元 《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跳花灯民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155.html
刘代霞
(毕节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摘 要:从宗教人类学角度看,黔西北民族杂居区农村以汉族为主体的跳花灯民俗活动,是人类社会近存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它仪式化的表演具有显在的宗教祭祀性质,支配其活动的内在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它是汉民族远古“沿门逐疫”驱傩活动在民族杂居状态中获得的一种留存。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黔西北;跳花灯民俗;原始宗教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5-0160-08
以宗教为立足点,从发生学角度比较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异同,探讨人类文化萌生、成长与变迁的规律,这是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宗教人类学角度看,黔西北民族杂居区农村以汉族为主体的跳花灯民俗活动,是人类社会近存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仪式化的表演具有显在的宗教祭祀性质,支配其活动的内在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观,它是汉民族远古“沿门逐疫”驱傩活动在民族杂居状态中获得的一种留存。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交错居住的地区叫民族杂居区,黔西北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地处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的黔西北,在历史上主要居住的是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汉族的大量迁入,是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才开始的。直至清乾隆二十一年,《平远州志》记载称这里的民族分布还是“汉一而苗九”。今天,在黔西北2. 69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仍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34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8. 06%,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局面。由于历史上长期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在这里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信巫尚鬼,能歌善舞。据乾隆《贵州通志》所载,这里“地寒民贫,多资牧养为业。……惟汉少夷多,信巫尚鬼之风甚于他郡”。生活在这些少数民族中间的汉族民众,在信巫尚鬼文化生态影响下,很好地保存了自己传统的民间信仰,而且跟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一样,这些民间信仰也往往以民俗艺术活动作为载体,呈现出宗教祭祀与艺术表演相混融的状态。
跳花灯是黔西北农村以汉族为主体的一种民俗活动。它的称谓很多。从表演者角度出发,这一活动被称为“跳花灯“、“玩花灯”、“逗花灯”、“唱花灯”;从观赏者角度出发,这一活动被称为“接花灯”、“追(念lwei,意为“撵”)花灯”,或者笼统地称之为“花灯”。这种主要在元宵节期间表演的民俗活动,至今仍然在黔西北地区金沙、黔西、纳雍、赫章、织金等地活态地存在着。它集艺术表演与宗教祭仪为一体,原始宗教祭祀性质是它的重要特征。这种原始宗教祭祀性质既显在地表现为跳花灯活动的一系列仪式化表演,也作为思想观念潜藏在它的整体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中。
一、黔西北跳花灯民俗表演的显在宗教祭祀性质
张志先生在1953年2月23日《新黔日报》上发表的《贵州的花灯》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花灯“有些内容是带有封建和神怪色彩的”。从当下活态存在的花灯民俗表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宗教祭祀内容的存在。
(一)从角色、道具、表演时间、表演场所看跳花灯活动的宗教祭祀性质
1.在跳灯中充当主角的众神与祭者
跳花灯表演的主要角色土地、财神、先锋、魁神、马童、文角、唐二、幺妹、报子、春倌等,大都是神灵或神灵的侍从以及主祭者。
(1)跳灯活动中的众神
跳花灯表演中的土地、财神、先锋和魁神等角色,都是能够驱邪赐福的神灵。其中,土地戴笑脸面具、挂白胡须,服饰为长衫、方形帽,左手持蚊刷,右手拄拐杖,做老翁打扮。这个角色的表演被称为“出土地”或“扫土地”,其唱词自称能够将“病魔邪气扫出去,金银财宝扫进来。扫出去,扫进来,内添人口外添财。”其功能显然主要是驱邪纳吉。财神戴黑色面具与乌纱、挂黑胡须,穿官服,手执金鞭,做文官打扮,这个角色的表演被称为“还财神”或“财神登殿”。其唱词称:“赵公明,来与施主赐金银,左边赐棵摇钱树,右边赐个聚宝盆,摇钱树,聚宝盆,主家早进黄金晚进银。”其功能主要是赐福。先锋又称大将,戴面具,插花翎,穿莽靠,背插帅旗四面,手执大刀(或木棍),做武将打扮,是砍五方(亦称“砍先锋”)表演的主角。其唱词有这样的内容:“前头砍个笔架山,不做武官做文官。后头砍个笔架岩,文官去了武官来。天瘟砍回天庭去,地瘟砍回地府门。麻瘟砍回麻阳县,痘瘟砍入痘州城。妖魔鬼怪缠住你,神刀一砍就还魂。”可见,此神的功能也是驱邪纳吉。魁神有文魁与武魁之分,据花灯表演者介绍,文魁的功能是安位,武魁的功能是镇宅。魁神身穿黑色长袍,手拿大笔或宝剑。这一角色在花灯表演结束时上场,他的表演被称为“盖魁”或“盖火”。
(2)跳灯活动中神灵的随从与传信官
马童、报子、春倌是神灵的侍从和传信官。马童手拿马鞭,穿常服,是替先锋请水、磨刀、备马的角色。报子着常服,手提马锣一面,他的表演被称为“跑报”,模仿古代戏曲中科举考试中举后的报子,说各种顺口的吉利话,扮演替神灵传递好信息到人间的角色。春倌亦称春官,头戴毡帽,手拄拐杖,他的表演被称为“说春”,唱诵的是一些恭贺主人家的吉利话,也是扮演传信者的角色。
(3)跳灯活动中的主祭者
花灯表演中,唐二和幺妹(又称武角和文角)这两个角色处于最为中心的地位。唐二是由男性表演的男性角色,着常服。唐二这个角色,有单独一人表演的单口相声“唐二聊白”(也叫“说唐二”),说些恭贺主人家的幽默诙谐的吉利话,让观众开心取笑。唐二更主要的是表演与幺妹一起参神和唱小调。幺妹又称文角,通常是由青年男子装扮成年轻女子。服装也就是日常服饰,只是颜色稍鲜艳点罢了。为了看起来像女子,会戴上胸罩,装上用汽球做的假乳。黔西素朴、金沙后山及附近的沙土、禹谟、安底、泮水一带,文角多为中青年男性扮演。现在,在泮水、三合(地属遵义县)、息烽(地属贵阳市)一带,开始出现了直接由已婚女子扮演幺妹的现象,但女性扮演的幺妹在表演活动中是受歧视的。具体表现就是不能跳神灯(那些有许愿还愿目的的灯)、跳耍灯(元宵节期间及其他节庆活动中表示庆贺的灯),也不能进主人家堂屋。一场花灯表演中,幺妹的扮演者往往只有一至二个。唐二和幺妹互称干哥干妹、情郎哥小情妹、夫妻、姊妹。唐二和幺妹一起表演的内容,分为参神和唱小调。所谓参神就是参拜神佛,他们所参之神极多,天地君亲、门神、土地、灶神、坛神、鲁班、药王、梓童,甚至孔子、苏东坡、佛印等都在参拜之列。(fanwen.oyaya.net)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二与幺妹是神灵的主祭者。祭祀的方式,就是唐二和幺妹一起在主人家堂屋里的神龛前鞠躬作揖后,在锣鼓伴奏下歌舞,同步唱参神调。所谓唱小调,就是做表现男女相悦之情的歌舞表演。唱小调表演多在参神之后进行,表演时间可以无限延长,因此有花灯可以从入夜玩到天亮之说。唱小调表演既是在堂屋中的神龛前进行,也可以被视作一种参拜神灵的方式。
2.作为祭祀法器的跳灯道具
跳花灯最基本的道具是灯,灯的名目和数量因地而异。黔西县素朴镇大坝村灯会有灯笼十二个,行进时从前至后顺序为两个牌灯、两个红灯、两个花灯、两个宫灯、日灯月灯各一个以及两个茶灯。牌灯形似庙宇,门楹上书写有对联,一书“家家清吉,户户平安”,横批“五谷丰登”;一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横批“天下太平”。牌灯每到一家,即摆到堂屋神龛下面,接受跳灯各环节的拜祭。金沙县后山乡幸福村花灯协会有灯笼七个,即三个牌灯,四个手灯。一个牌灯在庙宇门楹上写有“二部宫”三字,是代表瘟火二部行化神王的神灯。在灯堂和接灯人家,这个牌灯都不进屋,多放在大门边的檐坎上。一为“普陀宫”牌灯,代表的是南海岸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个牌灯楹联为“天下太平、户户安康”,横批“国泰民安”。四个手灯中,两个圆形的是宝灯,两个四边形的是花灯。宝灯在跳花灯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久婚不育或有女无男的人家偷去供在自家堂屋的神龛上,以求灯神保佑自家生儿子。发现宝灯被偷走,会首要立即请人扎来补上,以保证每个晚上的表演中都有两个宝灯。跳灯活动中,还有好几种法器。它们是先锋的大刀(或棍)、土地菩萨的拂尘和牛头拐、魁神的宝剑和笔、唐二的棒棒、打岔老者的蒲扇、文角的花扇与帕子、阴阳先生的卦和符篆等。这些器具,在每年的出灯仪式上,都经过掌坛师的“开光点相”,具有神力。
3.神圣的跳灯时间和跳灯场所
跳花灯活动主要在正月进行。通常于正月初二出灯,正月十五化灯(即息灯)。具体出灯与化灯的日子,由阴阳先生择定。在出灯至化灯这段时间里,有愿意接灯的人家,灯会晚上便上门去跳。除开正月这个时段,要有新房落成、结婚庆典、生辰寿诞、求子还愿等事宜的人家,才会请灯会上门去表演。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常在唱词中把接灯的主人家称为“事主”。跳花灯的场所为人家院坝及堂(念tao)屋,主要为堂屋。堂屋是农村人家供奉天地君亲牌位的地方,堂屋正墙中央设有神龛,神龛下面放置一张大方桌,这张桌子主要用于在重要的仪式中摆放香烛和供品。
(二)宗教祭祀性质贯穿于跳花灯民俗仪式的整个过程
元宵期间的跳花灯活动,以出灯开始,收灯作结。出灯与收灯仪式的表演,不向任何观众收取报酬。可以说,这些仪式是灯会为众神灵举行的,参加者为灯会全体人员。出灯与收灯的主角都是灯会请来主持法事的掌坛师先生,灯会要向他们付一定的报酬。
1.神秘的出灯与收灯
(l)出灯
在黔西北金沙县后山乡。笔者亲历了一场“出灯”仪式。2011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二)下午5点来钟,在后山乡幸福村罗仕宏家,集中了幸福村花灯会的全体成员,以及今天晚上灯会将去进行表演的杨姓村民家前来接灯的男主人。罗仕宏家堂屋,被本村人称作“灯堂”,是每年幸福村花灯会举行出灯和收灯仪式的地方。
先在罗仕宏家堂屋神龛左面摆出三个牌灯(分别写有“二部宫”、“普陀宫”及“国泰民安”字样),将日常放在神龛下面的八仙桌移到牌灯下面,这意味着祭祀的对象不再是罗仕宏家神龛上所列的众神灵,而是跳花灯活动祭祀的专门的神灵。八仙桌上面摆着一个装满玉米的升子,里面放了人民币和纸钱各一叠,插有点燃的香烛、一把木剑(魁神所执),周围摆有春节期间跳花灯过程中所需要用的大量写在黄纸及白绵纸上的符篆,以及卦、刀、鞭、牛头拐、扇子、锣鼓等道具。除此之外,还有一方熟肉,名日刀头,数个酒杯,两瓶酒。掌坛师罗登晏捉来一只大红公鸡,掐破鸡冠,滴数滴鸡血于酒杯里面。在总会首罗仕宏和罗仕伟的辅助下,用特定的动作将鸡冠血点画在符上,然后三人一起冲牌灯作三个揖,默祷。再将鸡冠血点画于诸种道具上,再冲牌灯作揖、默祷,然后把酒斟到有鸡血的酒杯里面。整个过程三人都保持静默,气氛十分庄重肃穆。据介绍,这是在为玩灯的道具开光点相。之后,这些原本寻常的道具具有了神性,成为祭祀活动中的法器。在本届花灯结束时,这些经过开光点相的法器大多要小心珍藏,以备下次使用。其中各种灯笼,要在化灯仪式中,送至河边烧化。
接下来,掌坛师先将血酒斟给两位总会首,然后招呼众会首前来饮酒,名日喝齐心酒。在众会首喝酒的同时,掌坛师与总会首再一次作揖、默祷。礼毕,掌坛师问会首:“众会首,要个哪样卦?”灯会负责人罗国强回答“胜卦。”第一次打卦,两块卦均仰面朝上。掌坛先生说:“开天一卦。”再打一卦,这次两块卦均仆向地面。罗国强说:“阴卦。”掌坛先生说:“有缘有缘,三付周全。”两位总会首与掌坛师一起跪下,再把卦丢出去,这回两块卦一正一反。掌坛先生松了一口气站起来,重申:“有缘有缘,三付周全”。掌坛师与总会首再次作揖默祷,之后掌坛师宣布仪式结束,拿起了升子里面的那叠纸钱,罗国强随之拿起那叠人民币,二人相对而立,互作三个揖。掌坛师说:“是我们这个娱乐喜灯上,今年他们年轻人承头,把罗家寨搞得轰轰烈烈的。”罗国强说:“承你金言。”再互作三个揖。掌坛先生从升子里面捡了几粒玉米放在纸钱里面,边递给罗国强边说:“这个是这一次赐罗家寨喜灯娱乐会上的余钱剩米,一切归笼归箱归库。”罗国强则硬把手中的人民币塞给了掌坛师,掌坛师表示等花灯会结束的那天,要拿这钱给大家打酒喝。罗国强面对牌灯作三个揖,一边化纸一边说:“大家哈,我们大家齐心合力地把这个花灯玩得轰轰烈烈的哈!承得党委各级政府的支持,我们把这个灯玩它出色一点哈!”
卜卦之后,将八仙桌抬回神龛下,把“二部官”牌灯拿出门去摆在大门边。各角色开始换装,扮成土地、财神、先锋、魁神、马童、唐二、么妹,等等。在院坝里面,点起了一堆新砍来的柏枝,冒出滚滚浓烟。暮色降临之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换好装的众角色面对神龛,高唱辞神调。“唐王许灯有七盏,贺元宵贺元那个宵;又分阴来又分阳,贺呀贺元宵,贺呀元宵。一盏飞往天官去,贺元 《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跳花灯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