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之捭阖之术
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战国时期著名战略家、军事家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
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都是深谙捭阖之术的英雄。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是双方捭阖交锋的经典之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刘备起兵未久,势力尚弱,为防曹操谋害,便闭藏自己,在后院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召见刘备,二人在小亭旁煮酒畅饮。席间,曹操多次以言词试探刘备的反应,意欲得到实情,刘备却十分谨慎小心,始终不以真情流露。后来曹操以天下谁是英雄再三相问,刘备无法,只得虚与委蛇,一一说出袁术、袁绍、刘表等二流人物相搪塞,均被充满霸气的曹操否定。曹操最后以手指刘备,又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罢了。”刘备大吃一惊,手上的汤匙、筷子不自觉掉在地上。当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不愧为胸藏韬略的大英雄,他故作从容捡起筷子,说:“雷声震动,将筷子吓掉了。”这样,将掉落筷子的真正原因,轻轻掩饰。曹操的反复进行拨动和试探,差一点就要成功,但刘备的闭藏术毕竟技高一筹,后来终于得以三分天下,与曹操、孙权成鼎足抗衡之势。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尤其是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果想要更有效率更加圆满地解决问题,就必须掌握捭阖之术。
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时,他的心扉是敞开的,对教师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备的。教师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当学生处于闭藏状态时,他的心扉是紧锁的,对教师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备的。教师无法了解引起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测或主观臆断来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猎一样,难以集中目标,教师的工作不能触及到学生的问题根源,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因此,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处于开启的状态。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教师可以闭藏起来,以更仔细地观察学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优缺点,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敞开自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自己的观点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总之,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学生便处在明处,我们无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可以比较自如地选择有效的方法对之进行教育。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
使学生从闭藏到开启的办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用激励、褒扬去鼓动学生。褒扬是一种方向性的暗示,学生很有可能朝着你指示的方向努力,学生一旦努力了,有成绩了,教师马上予以肯定,再送上几顶高帽子,把学生的进步加固,断了学生回退之路,这样,便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的目标。学生在沿着教师指示的方向努力之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处于开启状态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不经意地表扬某一名学生某一次作业做得很好时,这名学生往往在下一次的作业中会做得格外认真,教师如果及时加以表扬,再把他的作业在班级张贴或冠之以诸如“作业标兵”之类称号,这名学生再想退回去就不太可能了。教师就成功地实现了对该学生的控制。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不是符合实际,人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因此,通常情况下,表扬使学生开启,批评使学生闭藏。
二、用言语去试探对方。在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先暂时闭藏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用一些与事实不一定相符合的话语去试探对方。比如说,教师可以这样试探学生:我听说某某这次考得不好,你在旁边幸灾乐祸啊!学生肯定会使尽浑身解数进行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学生吐露的基本上都是实情,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处于开启状态,而教师也就得到了足够的信息。末了,教师可以这样说,哎哟,我不了解实情,幸好今天跟你谈了一谈,差点冤枉了你,希望以后你有情况多与老师交流。既巧妙地消除了一开始那句“信口雌黄”的试探的负面影响,又为下次与学生交谈做好铺垫。激将法也属此类。三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为试出周瑜抗曹的真实想法,故意歪曲曹操《铜雀台赋》的意思,说只要东吴把二乔送给曹操,魏国自然退兵,周瑜立刻被激怒,立下了与曹操死拼到底的誓言。诸葛亮却佯装不知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假意道歉,实则心中暗喜。
三、故意保持缄默或忽视对方。当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或关注时,教师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甚至故意忽视学生。教师的闭藏态度不但令学生不能理解,也完全令学生失望。学生会终于耐不住性子主动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教师等待已久,已做好充分准备,趁机加以引导。我听说,有一位教师找一位学生谈话,两人进了办公室之后,教师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学生看,看了足有20分钟之久,学生终于忍受不住,率先向教师开口提问。这位教师面对的谈话对象是一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生,但是这位教师也的确把捭阖之术用到了极致,非有极大的耐心与信心不能做到。“卖关子”亦属此类方法。明明有所图谋,勾起了对方的极大兴趣之时,却故意引而不发,直到对方苦苦相问,或承诺什么条件之时,才讲出实情。古代谋士向君王进谏之时,因怕劝说不成,反而惹下杀身之祸,常常祭出此招,待到君主答应不加怪罪之时才和盘托出。
四、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这个方法是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教师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双方距离,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比如说有教师处理学生早恋工作,一开始就先谈自己学生时代的早恋故事,学生马上就会觉得教师很亲切,原本抗拒反叛的心很快就冰释了。教师然后再谈自己现在对当时早恋的看法,虽然是在说自己,但是学生已经能完全领悟教师的良苦用心。通常我们所讲的“以情感人”即属此类,要求教师要有真情实感,能以己度人,切忌无病呻吟。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讲一讲学生的优点,讲一讲学生辉煌的过去,讲一讲自己对学生的肯定与关心,对后面的谈话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也是一个这样的很经典的故事:大臣们劝说赵太后为了国家利益把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不但不肯,还立下毒誓禁止别人再来劝说。触龙却独辟蹊径,见到赵太后之后,先从自己的脚有毛病,身体也不太好开始,讲到饮食,日常起居,逐步拉近了与赵太后的距离,然后,触龙以自己的小儿子不争气,想在自己死之前把他安顿好为突破口,逐步地诱导启发赵太后认识到,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是为了赵国好,也是为了长安君的将来好。触龙就这样巧妙而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
使学生开启心扉的办法还有很多,不能一一道来,有时候,还需要好几种方法并用。只要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的沟通始终畅通无阻,教师的工作便不可能不成功。
以上讲的是学生心灵的闭与合的状态。其实,在学生身上,还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闭与合,那就是学生的精神状态。
不同的人精神状态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消极低迷,有的人积极进取,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斗志昂扬。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状态,每一个人都有低潮,有高潮,有碌碌无为的日子,也有充实紧张的时光。不同的精神面貌是由不同的心理状态决定的。有人说,人的心理状态是由一个开关控制的,开始可能处于一个闭合的状态,但是一旦过了临界线,开关打开了,人就进入了开启的状态。在开启状态下,人会表现出与闭合状态完全不一样的特征。
这种不一样的特征差别是非常大的。当人处于闭合状态时,整个人体机器的运作是比较缓慢的,人的智力水平,反应力,记忆力等各项综合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人对于学习、成功的渴望很淡薄,没有什么动力,即使有动力也不足以改变整个精神状态。处在这种状态时间长了,人的潜能就会受到抑制,甚至退化,日子也就过的庸庸碌碌,很是平凡。
当人处于开启状态时,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积极的,活跃的。各个器官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人体的工作效率提高,这时候的人渴求获得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渴求提高,有不断学习与工作的欲望。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会因为取得的成绩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归纳研究。他们找了二十个大学刚毕业,决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另外也找了同样学历和年龄,决定先投身热门行业,赚到钱,再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二十个人。二十年后,在两个对照组中发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有十八个成为百万富翁,而后者只有一个成为百万富翁。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不同的二十个人,其状态是不一样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一定是处于开启状态的,他们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聚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因为厌烦而闭合。而那些投身热门行业的人只是因为这份工作薪水比较丰厚而不一定对这门行业本身感兴趣,因此时间长了其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他的状态就会逐渐变成闭合。这样日积月累,很长时间以后,巨大的成就差别就显现出来。
现代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应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爱因斯坦这里提到的心理基础也好,心理力量也好,正是一种开启而不是闭合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总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渴望,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的人群,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不强大呢?
那么如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这种精神状态呢?
首先,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如果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他便有可能达到启动捭阖开关的临界线,便有可能进入开启状态。教师通过鼓励以及对学生努力之后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可以不断筑高学生的基点。当学生最终达到临界状态,从闭合状态跳转为开启状态,学生就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就好像一列小火车,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得小火车启动之后,教师就不必再费力地推了,只需要偶尔适当地加一点油,以使学生这列已经发动的小火车跑得更快。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提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要求,而且要尽量多地提要求。教师对学生提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对学生潜能的一种肯定。在尊重与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就会逐渐从闭合转向开启,并不断地达到新的高度。
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人通常都有很明确很远大的人生目标,很难想象一个处于开启状态积极进取的人只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没有目标。一个有着坚定不移的人生方向的人,才有可能克服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阻力,而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会激励自己,自己学会调整自己。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开启状态可能有时不会非常的稳定,会因为一些突然的失败或挫折而重新消沉下去回到闭合状态。教师的工作就是及时地激励学生,及时地点燃学生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尽量不要让每一个学生闭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应当成为学校和教师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动摇。
开启学生心灵的工作是辛苦的,却是非常值得的。懂得捭阖之术至少可以让我们看见光明,使我们有努力的方向。想象一下那些面对着一群闭合自己心灵的学生的教师们的痛苦吧,他们在作着没有希望的努力,想奋起却无力改变大局。失败不但使学生的心灵闭合得更紧,教师自己的心也终将闭合起来,对教育的前景充满了悲观与绝望。
《班主任兵法之捭阖之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444.html
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都是深谙捭阖之术的英雄。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是双方捭阖交锋的经典之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刘备起兵未久,势力尚弱,为防曹操谋害,便闭藏自己,在后院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召见刘备,二人在小亭旁煮酒畅饮。席间,曹操多次以言词试探刘备的反应,意欲得到实情,刘备却十分谨慎小心,始终不以真情流露。后来曹操以天下谁是英雄再三相问,刘备无法,只得虚与委蛇,一一说出袁术、袁绍、刘表等二流人物相搪塞,均被充满霸气的曹操否定。曹操最后以手指刘备,又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罢了。”刘备大吃一惊,手上的汤匙、筷子不自觉掉在地上。当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不愧为胸藏韬略的大英雄,他故作从容捡起筷子,说:“雷声震动,将筷子吓掉了。”这样,将掉落筷子的真正原因,轻轻掩饰。曹操的反复进行拨动和试探,差一点就要成功,但刘备的闭藏术毕竟技高一筹,后来终于得以三分天下,与曹操、孙权成鼎足抗衡之势。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尤其是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果想要更有效率更加圆满地解决问题,就必须掌握捭阖之术。
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时,他的心扉是敞开的,对教师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备的。教师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当学生处于闭藏状态时,他的心扉是紧锁的,对教师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备的。教师无法了解引起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测或主观臆断来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猎一样,难以集中目标,教师的工作不能触及到学生的问题根源,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因此,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处于开启的状态。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教师可以闭藏起来,以更仔细地观察学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优缺点,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敞开自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自己的观点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总之,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学生便处在明处,我们无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可以比较自如地选择有效的方法对之进行教育。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
使学生从闭藏到开启的办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用激励、褒扬去鼓动学生。褒扬是一种方向性的暗示,学生很有可能朝着你指示的方向努力,学生一旦努力了,有成绩了,教师马上予以肯定,再送上几顶高帽子,把学生的进步加固,断了学生回退之路,这样,便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的目标。学生在沿着教师指示的方向努力之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处于开启状态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不经意地表扬某一名学生某一次作业做得很好时,这名学生往往在下一次的作业中会做得格外认真,教师如果及时加以表扬,再把他的作业在班级张贴或冠之以诸如“作业标兵”之类称号,这名学生再想退回去就不太可能了。教师就成功地实现了对该学生的控制。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不是符合实际,人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因此,通常情况下,表扬使学生开启,批评使学生闭藏。
二、用言语去试探对方。在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先暂时闭藏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用一些与事实不一定相符合的话语去试探对方。比如说,教师可以这样试探学生:我听说某某这次考得不好,你在旁边幸灾乐祸啊!学生肯定会使尽浑身解数进行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学生吐露的基本上都是实情,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处于开启状态,而教师也就得到了足够的信息。末了,教师可以这样说,哎哟,我不了解实情,幸好今天跟你谈了一谈,差点冤枉了你,希望以后你有情况多与老师交流。既巧妙地消除了一开始那句“信口雌黄”的试探的负面影响,又为下次与学生交谈做好铺垫。激将法也属此类。三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为试出周瑜抗曹的真实想法,故意歪曲曹操《铜雀台赋》的意思,说只要东吴把二乔送给曹操,魏国自然退兵,周瑜立刻被激怒,立下了与曹操死拼到底的誓言。诸葛亮却佯装不知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假意道歉,实则心中暗喜。
三、故意保持缄默或忽视对方。当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或关注时,教师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甚至故意忽视学生。教师的闭藏态度不但令学生不能理解,也完全令学生失望。学生会终于耐不住性子主动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教师等待已久,已做好充分准备,趁机加以引导。我听说,有一位教师找一位学生谈话,两人进了办公室之后,教师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学生看,看了足有20分钟之久,学生终于忍受不住,率先向教师开口提问。这位教师面对的谈话对象是一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生,但是这位教师也的确把捭阖之术用到了极致,非有极大的耐心与信心不能做到。“卖关子”亦属此类方法。明明有所图谋,勾起了对方的极大兴趣之时,却故意引而不发,直到对方苦苦相问,或承诺什么条件之时,才讲出实情。古代谋士向君王进谏之时,因怕劝说不成,反而惹下杀身之祸,常常祭出此招,待到君主答应不加怪罪之时才和盘托出。
四、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这个方法是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教师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双方距离,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比如说有教师处理学生早恋工作,一开始就先谈自己学生时代的早恋故事,学生马上就会觉得教师很亲切,原本抗拒反叛的心很快就冰释了。教师然后再谈自己现在对当时早恋的看法,虽然是在说自己,但是学生已经能完全领悟教师的良苦用心。通常我们所讲的“以情感人”即属此类,要求教师要有真情实感,能以己度人,切忌无病呻吟。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讲一讲学生的优点,讲一讲学生辉煌的过去,讲一讲自己对学生的肯定与关心,对后面的谈话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也是一个这样的很经典的故事:大臣们劝说赵太后为了国家利益把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不但不肯,还立下毒誓禁止别人再来劝说。触龙却独辟蹊径,见到赵太后之后,先从自己的脚有毛病,身体也不太好开始,讲到饮食,日常起居,逐步拉近了与赵太后的距离,然后,触龙以自己的小儿子不争气,想在自己死之前把他安顿好为突破口,逐步地诱导启发赵太后认识到,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是为了赵国好,也是为了长安君的将来好。触龙就这样巧妙而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
使学生开启心扉的办法还有很多,不能一一道来,有时候,还需要好几种方法并用。只要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的沟通始终畅通无阻,教师的工作便不可能不成功。
以上讲的是学生心灵的闭与合的状态。其实,在学生身上,还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闭与合,那就是学生的精神状态。
不同的人精神状态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消极低迷,有的人积极进取,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斗志昂扬。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状态,每一个人都有低潮,有高潮,有碌碌无为的日子,也有充实紧张的时光。不同的精神面貌是由不同的心理状态决定的。有人说,人的心理状态是由一个开关控制的,开始可能处于一个闭合的状态,但是一旦过了临界线,开关打开了,人就进入了开启的状态。在开启状态下,人会表现出与闭合状态完全不一样的特征。
这种不一样的特征差别是非常大的。当人处于闭合状态时,整个人体机器的运作是比较缓慢的,人的智力水平,反应力,记忆力等各项综合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人对于学习、成功的渴望很淡薄,没有什么动力,即使有动力也不足以改变整个精神状态。处在这种状态时间长了,人的潜能就会受到抑制,甚至退化,日子也就过的庸庸碌碌,很是平凡。
当人处于开启状态时,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积极的,活跃的。各个器官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人体的工作效率提高,这时候的人渴求获得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渴求提高,有不断学习与工作的欲望。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会因为取得的成绩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归纳研究。他们找了二十个大学刚毕业,决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另外也找了同样学历和年龄,决定先投身热门行业,赚到钱,再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二十个人。二十年后,在两个对照组中发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有十八个成为百万富翁,而后者只有一个成为百万富翁。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不同的二十个人,其状态是不一样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一定是处于开启状态的,他们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聚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因为厌烦而闭合。而那些投身热门行业的人只是因为这份工作薪水比较丰厚而不一定对这门行业本身感兴趣,因此时间长了其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他的状态就会逐渐变成闭合。这样日积月累,很长时间以后,巨大的成就差别就显现出来。
现代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应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爱因斯坦这里提到的心理基础也好,心理力量也好,正是一种开启而不是闭合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总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渴望,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的人群,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不强大呢?
那么如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这种精神状态呢?
首先,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如果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他便有可能达到启动捭阖开关的临界线,便有可能进入开启状态。教师通过鼓励以及对学生努力之后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可以不断筑高学生的基点。当学生最终达到临界状态,从闭合状态跳转为开启状态,学生就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就好像一列小火车,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得小火车启动之后,教师就不必再费力地推了,只需要偶尔适当地加一点油,以使学生这列已经发动的小火车跑得更快。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提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要求,而且要尽量多地提要求。教师对学生提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对学生潜能的一种肯定。在尊重与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就会逐渐从闭合转向开启,并不断地达到新的高度。
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人通常都有很明确很远大的人生目标,很难想象一个处于开启状态积极进取的人只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没有目标。一个有着坚定不移的人生方向的人,才有可能克服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阻力,而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会激励自己,自己学会调整自己。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开启状态可能有时不会非常的稳定,会因为一些突然的失败或挫折而重新消沉下去回到闭合状态。教师的工作就是及时地激励学生,及时地点燃学生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尽量不要让每一个学生闭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应当成为学校和教师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动摇。
开启学生心灵的工作是辛苦的,却是非常值得的。懂得捭阖之术至少可以让我们看见光明,使我们有努力的方向。想象一下那些面对着一群闭合自己心灵的学生的教师们的痛苦吧,他们在作着没有希望的努力,想奋起却无力改变大局。失败不但使学生的心灵闭合得更紧,教师自己的心也终将闭合起来,对教育的前景充满了悲观与绝望。
《班主任兵法之捭阖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