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
对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任务,但当前却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就此,本文拟就有关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的几个问题,略谈管见。
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
地方民族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是一个地方民族的“百科全书”。然而,这些浩如烟海的地方民族文献既繁杂又分散,加之多为非正式出版物,势必增加了收集工作的难度。如果以传统的收集方法去搜集,大批的地方民族文献就会从我们的手中漏掉,挂一漏万,十不足一。我们只有在收集方法上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才可能全面地搜集地方民族文献。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地方民族文献源作系统调查。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无论如何,首先应该对地方民族文献源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象北京市昌平县图书馆一样制作一份尽可能完整的地方民族文献知见书目作为工作的依据,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这种基本目录,采访人员可以对地方民族文献的收藏地点、收藏者以及地方民族文献的品种一目了然,并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民族文献的源和流,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采访途径。
2、建立广泛联系。民族高校图书馆应与所在地区的各种民族文献编撰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收藏有地方民族文献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联系,实现互惠采购,交换文献乃至互赠民族文献。
3、地方民族文献绝大部分都是非正式出版物,尤其民族古籍文献全为传抄本,又散落在民间,一般难于发现与征集。所以,必须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与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深入调查研究,四处采访收集。有价值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尽可能购买、借抄或复制。
4、收集地方民族文献,在一个时期里,应该坚持宁宽不窄,宁宽不严的方针。因为,全国十多所民族高校除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民族文献十五万余册,比较有基础外,几乎都处于搜集工作刚刚起步,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还十分有限,不宜过早舍弃某些资料。
5、当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所等单位,都有搜集部分民族文献的任务。为此,民族高校图书馆不该企求地方民族文献包罗无遗,也不现实。应与上述几家建立联系,大体分工,谋求地方民族文献资源共享。
6、协作馆互补缺藏。民族高校图书馆已于1990年10月成立了全国民族高校图书馆协作中心,它有利于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的协调收集。可以通过“中心”组织协调各馆搜集地方民族文献的地区、范围等,并有选择地互补缺藏,以免重复劳动,浪费人力财力。
7、地方民族文献搜集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各类知识、以及相当的公共关系能力。特别要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了解当地民族的社会历史、民族风俗习惯,掌握民族文献调查技能和方法。
收集地方民族文献的具体办法,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
1、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调查表格,争取广大师生的协助,以便提供线索,进行采访和收集。
2、调查民族地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文化馆或资料室的藏书情况,从中了解各馆收藏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
3、印发关于征集地方民族文献的通知,发给有关单位和可能保存某种资料的个人。对散传在民间的民族古籍文献,采访人员要跟踪收集。
4、与民族地区有关单位建立地方民族文献交流和赠送制度,并了解他们收藏和出版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
5、与民族地区各类型图书馆、文化馆、研究所或资料室联合编制《地方民族文献联合目录》,从而取得交换、征集、采访的线索。
6、经常与古旧书店、废品收购店保持联系,尽量检出地方民族文献资料。
地方民族文献的整理
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很多,而进行分类编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地方民族文献的分类编目没有专门化、统一化、标准化,就彝文古文献的分类而言,明代以前有的彝族毕摩把彝文古文献分为命理、记载、补书、弄恩、怯杰和堪与禄命等类。民国时期,有的人依据所见所闻,自己将收集到的彝文古文献分为祭经、占卜、律历、谱牒、伦理、古诗、文学、历史、神话和评著。解放后,各省区各单位将搜集到的彝文古文献也按自己的理解,有的分为哲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天文、医药卫生、农牧、工业技术、民俗、民族、婚姻、占卜、祭祝、献酒、百解、福禄、作斋、指路和铭文等类:有的分为历史、哲学、文艺、历算、作斋、作祭、指路、占卜、百解和福禄等类;有的分为系列,以系列括类,以类列目。例如有灵木系列下包括书目多部,者维系列下包括迪者、日者、布者等类,类下再列每部书目。可见,这些分类,因收集单位和个人“各取所需”,分类标准紊乱,欠专门化、科学化和统一化,造成查阅不便,影响古文献的利用。
至于近现代或目前在版的地方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同样存在专门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问题。近两年,西南片区民族高校图书馆在协作的基础上,联合编著了一套西南片区民族高校图书馆馆藏民族文献的联合目录及其精选本,精选本出版在即。但是,它不是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的联合目录,甚至各独立馆内也还没有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目录,尚未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地方民族文献目录体系。鉴于上述伏况,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一、设立地方民族文献专库。作为民族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是地方民族文献的收藏中心,应建立起地方民族文献专库,将地方民族文献按民族按地区分门类进行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二、建立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的目录体系。以《中图法》为分类和著录标准,结合地方民族文献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编目,进而建立起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目录体系。
三、制定地方民族文献书目的收录原则。浩如烟海的地方民族文献是产生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物质基础,广大读者对地方民族文献资料的需求是产生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编制原则有以下三点:一要根据目录使用对象的需求收录文献,二要根据读者检索需要确定目录类别,三要根据目录的类型收入文献。依据这些原则,可以确定地方民族文献的收录范围。
四、编制联合目录。在建立健全独立馆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基础上,协作馆合作编制地方民族文献的联合目录。联合目录是各个独立馆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总汇,它把各个馆馆藏地方民族文献的范围、性质、内容、地方民族文献合并为紧密结合的、有活力的单元,构成地方民族文献信息的总资源。它作为克服距离障碍的检索工具,把特定区域的民族文献资源统一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指示地方民族文献收藏地点,协调协作各馆地方民族文献资源,提供情报信息的功能。它便于师生检索,利于地方民族文献资源共享。
地方民族文献的利用。
1987年中宣部等四部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提出:“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缩。”可以这样说,民族高校图书馆花费人力物力去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献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是利用,利用收集、整理出来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源为民族高校服务,满足民族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强调指出:
第一,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为民族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利用各种手段和机会,向广大师生宣传推荐地方民族文献,通过对一次文献的加工,自编一些目录和索引,提供读者使用,利用地方民族文献的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解答读者咨询等等,以便更好地满足民族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第二、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补充缺藏。文献在征集、整理和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漏征、漏订、未到、丢失、破损等造成缺藏。特别是地方民族文献,多为非正式出版物,为某单位或个人所藏,难于发现和征集,更容易造成缺藏。这就影响了馆藏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加之,因为人员变动业务不精的因素,由于经费的原因,缺藏难以避免,而且补充困难。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以书购书,以书养书,可以提高文献的保障率,补充文献的缺藏。
第三,馆际互借提高利用率。民族高校图书馆,在任何情况下,它所收藏的地方民族文献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协作馆在“中心”领导下,开展馆际互借,实行资源共享,是扩大馆藏,开拓书源,提高地方民族文献的利用率,实现地方民族文献的社会价值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图书馆概况,中国民族图书馆编。民族出版社1980年1月版
(2)北京现存彝族历史文献的部分书目,中央民族学院少语系编,油印本
〔出处〕 云南图书馆 1991(4)
《略谈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