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
者的价值观产生差异甚至冲突;
2.在BBS、聊天室等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为主体的网络空间里,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网民之间会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会影响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整体上影响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下网民之间交流的开展;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第3页)
3.Intranet 和Internet的结合,为组织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从很大程度上,网络有助于组织成员之间的横向沟通,提高组织内传播的效率,增加组织外传播的机会。但另一方面,网络可能使组织成员的来源复杂化在“远程办公”得以真正实现时,一个组织的成员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而网络又使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成员之间如果存在文化差异,那么,他们之间的冲突会更多地在网络上体现出来。
4.在网络广告传播、营销传播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由于既有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广告与营销活动的接受程度会不同。例如,在对广告创意和表现方式的认同程度、对促销活动的接受程度、对产品的喜爱程度方面,都会产生差异。
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审美方面也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例如在对色彩的偏好方面,在对艺术形式偏好方面,在对艺术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性符号的诠释与禁忌方面等。这些方面,更多地会影响到网站设计。如果不熟悉另一种文化的相关规则,就可能引发误会,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应该说,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中都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作为一种全球性媒介作用的发挥。
因此,在网络传播中,我们更有必要提高对跨文化传播的认识,在明确自己传播目的的同时,了解传播对象的价值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找到传播的技巧。
二、不同文化下思维与行为习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也有着鲜明的不同。
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被称为“图形”(configural)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往往是“直线”(linear)的。
在图形式思维方式中,一个现象是通过它与另一个现象的关系来加以理解的。即通过“众”去理解“一”。而直线式思维,则是通过“一”去理解“众”。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差异。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美国学者霍尔曾提出了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与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两个概念。高语境传播指的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
例如,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长期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许多默契,因此,他们的交流中,直接编码的信息是较少的,即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表达的成分较少,更多的内容,存在于由双方共同生活体验形成的心灵感应。相反,两个陌生人的交流,却要花费更多的口舌。
霍尔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传播,而美国文化属于一种较低水平的语境传播。
对于高语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的表达的含蓄性,很多外国人都描述过自己的感受。法国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在《迂回与进入》一书中,引用了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一段话:
“仅仅听一位天子说话,是不可能明白他要说什么的。某个外国人,中文口语精熟、以至于能听懂每个句子、在需要时可以用中文写下来,但他很可能无法准确地表明说话者的思想。显然,这是因为说话者并不想说他真正所想的东西,而只满足于表达某种与他想法类似的东西,为的是让别人以此推断他的思想,或他的部分想法。
为成功地与中国人交往,外国人除了要有较深的语言知识外,还应具有很强的推断能力。……”
高低语境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它还与人们的行为特征相关。
威廉·B·古迪孔斯特的研究发现,高语境的人最初与他人接触时要比低语境的人更谨慎,更倾向于以陌生人的文化背景做出假设,问及更多关于陌生人背景的问题。他还提出,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方面,环境对低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小,对高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大。
丁允珠认为,低语境中的人更倾向于采取对立和直接冲突的态度,而在高语境中的人更愿意采取非对立的和非直接冲突的态度。
其他研究还表明,在“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即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他人的过程方面,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更倾向于自我披露,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为了保住面子,而较少自我披露。在语言的攻击性、好辩性方面,西方人也比东方人要更强。
跨文化传播学者列举的东西文化在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为我们在跨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609.html
2.在BBS、聊天室等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为主体的网络空间里,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网民之间会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会影响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整体上影响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下网民之间交流的开展;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第3页)
3.Intranet 和Internet的结合,为组织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从很大程度上,网络有助于组织成员之间的横向沟通,提高组织内传播的效率,增加组织外传播的机会。但另一方面,网络可能使组织成员的来源复杂化在“远程办公”得以真正实现时,一个组织的成员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而网络又使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成员之间如果存在文化差异,那么,他们之间的冲突会更多地在网络上体现出来。
4.在网络广告传播、营销传播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由于既有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广告与营销活动的接受程度会不同。例如,在对广告创意和表现方式的认同程度、对促销活动的接受程度、对产品的喜爱程度方面,都会产生差异。
5.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审美方面也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例如在对色彩的偏好方面,在对艺术形式偏好方面,在对艺术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性符号的诠释与禁忌方面等。这些方面,更多地会影响到网站设计。如果不熟悉另一种文化的相关规则,就可能引发误会,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应该说,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中都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作为一种全球性媒介作用的发挥。
因此,在网络传播中,我们更有必要提高对跨文化传播的认识,在明确自己传播目的的同时,了解传播对象的价值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找到传播的技巧。
二、不同文化下思维与行为习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也有着鲜明的不同。
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被称为“图形”(configural)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往往是“直线”(linear)的。
在图形式思维方式中,一个现象是通过它与另一个现象的关系来加以理解的。即通过“众”去理解“一”。而直线式思维,则是通过“一”去理解“众”。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差异。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美国学者霍尔曾提出了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与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两个概念。高语境传播指的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
例如,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长期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许多默契,因此,他们的交流中,直接编码的信息是较少的,即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表达的成分较少,更多的内容,存在于由双方共同生活体验形成的心灵感应。相反,两个陌生人的交流,却要花费更多的口舌。
霍尔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传播,而美国文化属于一种较低水平的语境传播。
对于高语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的表达的含蓄性,很多外国人都描述过自己的感受。法国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在《迂回与进入》一书中,引用了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一段话:
“仅仅听一位天子说话,是不可能明白他要说什么的。某个外国人,中文口语精熟、以至于能听懂每个句子、在需要时可以用中文写下来,但他很可能无法准确地表明说话者的思想。显然,这是因为说话者并不想说他真正所想的东西,而只满足于表达某种与他想法类似的东西,为的是让别人以此推断他的思想,或他的部分想法。
为成功地与中国人交往,外国人除了要有较深的语言知识外,还应具有很强的推断能力。……”
高低语境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它还与人们的行为特征相关。
威廉·B·古迪孔斯特的研究发现,高语境的人最初与他人接触时要比低语境的人更谨慎,更倾向于以陌生人的文化背景做出假设,问及更多关于陌生人背景的问题。他还提出,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方面,环境对低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小,对高语境文化的影响较大。
丁允珠认为,低语境中的人更倾向于采取对立和直接冲突的态度,而在高语境中的人更愿意采取非对立的和非直接冲突的态度。
其他研究还表明,在“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即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他人的过程方面,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更倾向于自我披露,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为了保住面子,而较少自我披露。在语言的攻击性、好辩性方面,西方人也比东方人要更强。
跨文化传播学者列举的东西文化在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为我们在跨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