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班会教案 >> 德育研究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十六条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  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第二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于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品行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宜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禁止开办上述场所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对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上述场所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停业。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维护中小学校周围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掌握本辖区内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学、就业情况。对于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条  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

    第三十条  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前款规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条  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以及各类演播场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人,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对于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四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649.html

  • 上一篇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 下一篇范文: 师爱无声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德育研究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