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
现象,关键在于缺乏健全、开放、竞争和富有活力的电影创作和制作环境和机制。没有条件,机制可以调动人去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制就是生产力。中国电影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标仍然是最简单的道理--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电影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电影在带给民众精神享受的同时创造物质财富,使电影在走向市场的同时也在全世界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
历经了许多的风花雪月、阴晴圆缺,公元的世纪已经完成了它的转折,但告别了上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电影却似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如何建立一个活跃、健康、生机勃勃的电影产业机制,如何创造具有国际化胸怀的民族电影文化,如何通过视听影像来建构华夏文化的认同和交流平台,如何通过电影的光影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形象和意识,这一切都将是中国电影进入新世纪所必然要面对的时代挑战--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第1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683.html
历经了许多的风花雪月、阴晴圆缺,公元的世纪已经完成了它的转折,但告别了上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电影却似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如何建立一个活跃、健康、生机勃勃的电影产业机制,如何创造具有国际化胸怀的民族电影文化,如何通过视听影像来建构华夏文化的认同和交流平台,如何通过电影的光影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形象和意识,这一切都将是中国电影进入新世纪所必然要面对的时代挑战--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