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语录三
一、自我概念、 自信 、自卑的定义
自卑抑或自信都是自我概念的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自我概念呢?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即一个人感受自身的存在的经验。它包括了人们通过经验、反思和他人的反馈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认识。自信通俗地讲就是相信自己,在心理学上,自信指的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特点,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而自卑则正好与自信相反,对自卑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的是著名的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儿童发展的这个时期,儿童在与父母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都具有一种不足之感,即自卑感,因而要不断地补偿这种不足。对自卑的补偿会成为人类努力与成功并得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找到一种适当的能够补偿自卑的具体目标,就会形成带有浓厚色彩的自卑的观念集团,阿德勒把这种自卑的观念集团称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通俗地解释自卑感就是指一种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应付所面临的问题的消极的感受。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即一种积极的对自我的认识;而自卑则是一种消极的对自我的认识。
积极的自我概念主要包括一些内容: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受到别人的重视;
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操纵"周围的世界;
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
自信的人对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认识,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和独特的人,可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那么他在与人交往时,就不会过于在意和敏感别人的评价,会以一种宽容、善解人意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一种愉快、稳定的情绪;而自卑的人则恰恰相反,因为他对自我的评价较低,所以他也会认为别人轻视、看不起自己,于是斤斤计较别人的态度和评价,这种敏感和对人刻薄的态度往往使人不愿与之交往。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使他有勇气和胆量去尝试新的领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富有创造精神,因而会获得更多的机遇,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而自卑的人,则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惧不前,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机缘。自信的人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渡过难关,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而自卑的人在困难面前则会一蹶不振,被失败压得站不起来了。由此可见,自信的人和自卑的人的人生道路将会多么不同,正如美国婚姻、家庭和儿童问题专家多罗西.科克尔.布里格斯在《人生的钥匙》一书中指出的:"责任感强的孩子或成人与浑浑噩噩混过一生的人是根本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他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和自尊的程度。"
那么,是什么造成人产生的自卑感的呢?
二、自卑形成的机制
阿德勒认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而且这种改进的欲求是无止境的,不会有顶点,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和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这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因而可以说自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由此才有科学的进步、哲学的繁荣,人类文化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
这是阿德勒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整体状况的判断,在这里人类的自卑应当是无条件的。不过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自卑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我们主要从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个体因素来考察的。
l 环境因素
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中,他人主要包括父母、教师、同伴等和自己有关系的人。社会心理学家C.H.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的概念。他指出,镜像自我是人们形成自我概念的一种机制,即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是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反映。一个人穿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遇到好几个人都说这件衣服不好看,那他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怀疑,也认为自己穿这件衣服不好看。穿衣服还是小事,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形成自己无能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阿德勒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他在念书时有好几年数学成绩不好,在教师和同学的消极反馈下,他加深了自己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老师的题目,才成功地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相反,如果一个长相平平或者能力有限的人,能得到积极鼓励、肯定和赞扬,那他也有可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l 个体因素
自卑的形成的确与环境有关,但这只是构成自卑的一个条件。自卑的最终形成又受到个体因素的调节。这里的个体因素包括身体状况、能力、气质、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
一个身材不高的男孩在身材高大的同学面前往往会自愧不如,而一个身材又矮又胖、长相一般的女孩与身材高挑、漂亮的女生相比,也可能会自惭形秽。
个人的能力是决定人形成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条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则无疑是自信的催化剂;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接连不断的遭受失败,他的信心往往会受到打击。
一个人如果是胆小、退缩的气质特征、内向的性格特征一般对事物比较敏感、感受性强,对事物的消极后果有扩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比如老师的一句批评,对于那些胆大、外向的孩子来说无所谓;但是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听了同样的话,却可能闷闷不乐,认为老师不再喜欢自己,自己是个坏学生了。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即他认为什么对他是有价值的,是重要的,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包括对待自己的态度。比如,一个执着于事业的学者可能因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少、水平不高,与同事有较大差距而自卑,但决不会因为做饭不如妻子,打牌不如邻居而自卑。这就是主体内在的价值观在自卑形成中产生的条件的作用。
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使然。比如同样是考试没考好,有的可能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下次只要自己认真复习就行了,因而考试失败不会让他产生自己不聪明的自卑感。但是如果一个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比别人笨,那每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肯定会消弱他的自信心。
三、自卑的调节控制
对待自卑的积极态度就是设法摆脱自卑的阴影,重新找回自信。
1、 调控的方式
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找他人求助,特别是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摆脱自卑的困扰或者找可以信赖的人把心中的消极感受倾吐出来,在旁观者帮助分析自卑的症结所在。另一种方式自我调控。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自卑调控的方法。
2、 调控的方法
1〕 认知法
就是通过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认识到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优点,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大潜力,而不是追求完美无缺,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弱项简单地与别人的强项相比。比如说,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可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成果,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那他就会赢得大家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会为他带来自信。
2〕 补偿法
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一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比如,一个人在相貌上可能不如别人漂亮、英俊,但是他可以通过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通过在学习和工作多努力取得成功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非常熟悉的节目主持人杨澜可以说并不漂亮,但是当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在全国众多候选人里进行选拔的时,她却从如云美女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她敏捷的反应、丰富的内涵、出众的才华以及充满青春活力和自信的形象赢得了导演和观众的心,而且,前不久,她还被传媒评为"亚洲十大美女"之一。
3〕转移法
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通过致力于自己所擅长的活动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的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比如,一个个子矮小的人在篮球场上可能找不到用武之地,但是,他可能因为反应敏捷、奔跑速度快而在足球场上如鱼得水,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信。
4〕作业法
如果已经产生自卑感,自信心正在丧失,可采用这种方法。先寻找某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之后便会有一份喜悦。然后再找另一个目标,在一个时期内避免承受失败的挫折。以后随着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较难、意义较大的目标努力,使自信心得以恢复和巩固。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往往是在失败的挫败下产生的,自信的恢复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以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这应该有一个过程,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自信恢复一分,自卑的消极体验也将减少一分。
5〕分析法
一个人失败之后,不要只沉溺于痛苦和失望之中,这样予事无补。应该冷静地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如果是由于是自己努力不够,那么下一次再努把力就是了;如果的确是自己能力有限,也没必要垂头丧气,因为人不可能无所不能,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就应该无怨无悔。
《青春期心理语录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0727.html
自卑抑或自信都是自我概念的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自我概念呢?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即一个人感受自身的存在的经验。它包括了人们通过经验、反思和他人的反馈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认识。自信通俗地讲就是相信自己,在心理学上,自信指的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特点,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而自卑则正好与自信相反,对自卑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的是著名的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儿童发展的这个时期,儿童在与父母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都具有一种不足之感,即自卑感,因而要不断地补偿这种不足。对自卑的补偿会成为人类努力与成功并得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找到一种适当的能够补偿自卑的具体目标,就会形成带有浓厚色彩的自卑的观念集团,阿德勒把这种自卑的观念集团称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通俗地解释自卑感就是指一种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应付所面临的问题的消极的感受。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即一种积极的对自我的认识;而自卑则是一种消极的对自我的认识。
积极的自我概念主要包括一些内容: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受到别人的重视;
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操纵"周围的世界;
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
自信的人对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认识,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和独特的人,可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那么他在与人交往时,就不会过于在意和敏感别人的评价,会以一种宽容、善解人意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一种愉快、稳定的情绪;而自卑的人则恰恰相反,因为他对自我的评价较低,所以他也会认为别人轻视、看不起自己,于是斤斤计较别人的态度和评价,这种敏感和对人刻薄的态度往往使人不愿与之交往。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使他有勇气和胆量去尝试新的领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富有创造精神,因而会获得更多的机遇,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而自卑的人,则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惧不前,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机缘。自信的人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渡过难关,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而自卑的人在困难面前则会一蹶不振,被失败压得站不起来了。由此可见,自信的人和自卑的人的人生道路将会多么不同,正如美国婚姻、家庭和儿童问题专家多罗西.科克尔.布里格斯在《人生的钥匙》一书中指出的:"责任感强的孩子或成人与浑浑噩噩混过一生的人是根本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他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和自尊的程度。"
那么,是什么造成人产生的自卑感的呢?
二、自卑形成的机制
阿德勒认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而且这种改进的欲求是无止境的,不会有顶点,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和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这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因而可以说自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由此才有科学的进步、哲学的繁荣,人类文化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
这是阿德勒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整体状况的判断,在这里人类的自卑应当是无条件的。不过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自卑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我们主要从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个体因素来考察的。
l 环境因素
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中,他人主要包括父母、教师、同伴等和自己有关系的人。社会心理学家C.H.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的概念。他指出,镜像自我是人们形成自我概念的一种机制,即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是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反映。一个人穿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遇到好几个人都说这件衣服不好看,那他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怀疑,也认为自己穿这件衣服不好看。穿衣服还是小事,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形成自己无能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阿德勒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他在念书时有好几年数学成绩不好,在教师和同学的消极反馈下,他加深了自己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老师的题目,才成功地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相反,如果一个长相平平或者能力有限的人,能得到积极鼓励、肯定和赞扬,那他也有可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l 个体因素
自卑的形成的确与环境有关,但这只是构成自卑的一个条件。自卑的最终形成又受到个体因素的调节。这里的个体因素包括身体状况、能力、气质、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
一个身材不高的男孩在身材高大的同学面前往往会自愧不如,而一个身材又矮又胖、长相一般的女孩与身材高挑、漂亮的女生相比,也可能会自惭形秽。
个人的能力是决定人形成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条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则无疑是自信的催化剂;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接连不断的遭受失败,他的信心往往会受到打击。
一个人如果是胆小、退缩的气质特征、内向的性格特征一般对事物比较敏感、感受性强,对事物的消极后果有扩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比如老师的一句批评,对于那些胆大、外向的孩子来说无所谓;但是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听了同样的话,却可能闷闷不乐,认为老师不再喜欢自己,自己是个坏学生了。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即他认为什么对他是有价值的,是重要的,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包括对待自己的态度。比如,一个执着于事业的学者可能因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少、水平不高,与同事有较大差距而自卑,但决不会因为做饭不如妻子,打牌不如邻居而自卑。这就是主体内在的价值观在自卑形成中产生的条件的作用。
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使然。比如同样是考试没考好,有的可能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下次只要自己认真复习就行了,因而考试失败不会让他产生自己不聪明的自卑感。但是如果一个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比别人笨,那每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肯定会消弱他的自信心。
三、自卑的调节控制
对待自卑的积极态度就是设法摆脱自卑的阴影,重新找回自信。
1、 调控的方式
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找他人求助,特别是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摆脱自卑的困扰或者找可以信赖的人把心中的消极感受倾吐出来,在旁观者帮助分析自卑的症结所在。另一种方式自我调控。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自卑调控的方法。
2、 调控的方法
1〕 认知法
就是通过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认识到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优点,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大潜力,而不是追求完美无缺,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弱项简单地与别人的强项相比。比如说,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可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成果,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那他就会赢得大家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会为他带来自信。
2〕 补偿法
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一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比如,一个人在相貌上可能不如别人漂亮、英俊,但是他可以通过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通过在学习和工作多努力取得成功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家非常熟悉的节目主持人杨澜可以说并不漂亮,但是当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在全国众多候选人里进行选拔的时,她却从如云美女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她敏捷的反应、丰富的内涵、出众的才华以及充满青春活力和自信的形象赢得了导演和观众的心,而且,前不久,她还被传媒评为"亚洲十大美女"之一。
3〕转移法
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通过致力于自己所擅长的活动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的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比如,一个个子矮小的人在篮球场上可能找不到用武之地,但是,他可能因为反应敏捷、奔跑速度快而在足球场上如鱼得水,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信。
4〕作业法
如果已经产生自卑感,自信心正在丧失,可采用这种方法。先寻找某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之后便会有一份喜悦。然后再找另一个目标,在一个时期内避免承受失败的挫折。以后随着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较难、意义较大的目标努力,使自信心得以恢复和巩固。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往往是在失败的挫败下产生的,自信的恢复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以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这应该有一个过程,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自信恢复一分,自卑的消极体验也将减少一分。
5〕分析法
一个人失败之后,不要只沉溺于痛苦和失望之中,这样予事无补。应该冷静地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如果是由于是自己努力不够,那么下一次再努把力就是了;如果的确是自己能力有限,也没必要垂头丧气,因为人不可能无所不能,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就应该无怨无悔。
《青春期心理语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