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电视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讨
关键词 :电视研究、观众研究、市场机制、产业研究
引言
中国大陆电视业在1958年大跃进中起步,经过十多年坎坷,终于在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进入90年代,电视业发展高潮迭起。截至1997年,中国大陆已拥有电视台约3千座,比二十年前增长近百倍;电视传播形成天上卫星、地面微波和有线电视交织的巨大网络;电视覆盖率高达87.6%,观众人数以年均8.54%的速度递增,目前已接近11亿;观众日均收视时间高达2小时11分,比5年前增加13分钟(刘建鸣,1998)。电视已成为人们寻求信息和娱乐的主渠道,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接触时间最多的媒体,也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与电视业的发展轨迹相仿,中国大陆的电视研究也历经萌芽、中辍、新生和茁长等阶段,走出了一条由感性、自发向理性、自觉的演进之路。今天的电视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抑或研究方法的使用上,已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在适应实践需要、汲取多学科营养和与世界接轨的三维坐标中,特别在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中,电视研究不断开阔视野,寻求突破,写下世纪之交新的一章。
本文拟简要梳理中国大陆电视研究的发展历程,描述其特征,并择其要点进行讨论。为求研究的全面、系统和客观,笔者检索了从1986年起至1998年止总共12期《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的相关条目,其中1992和1993两年合期,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囿于时间,本研究不拟作严格意义上的内容分析,此举旨在为建构论点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电视研究,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上一切以电视传播为对象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方面。按照《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所列分类(此分类时有变更),电视研究大致分为电视理论、电视业务、电视新闻、电视文艺、电视剧等部分,从主题上看,既有电视政策、电视经营和管理等较为宏观方面,也有节目摄制、编排技巧等微观方面,以及广告、受众研究、外国电子传媒译介等。
历程概要
中国大陆的电视研究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萌芽,与电视实践的开展大体同步。
最早见于正式刊物上的研究文章之一,是发表在《广播业务》1960年第3期上的“足球和篮球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同年第7期该刊还发表了一篇译自前苏联的文章“电视播音员”(《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从这两篇文章中,早期电视研究的实践操作取向,注重向他人借鉴的特点,可略窥一斑。二十多年后,在北京广播学院这所大陆唯一一所培养广播电视专门人才的高校,在最早两篇研究电视的硕士论文中,有一篇也是在评介他人,不过对象变成了美国,作者批判性地对美国电视新闻进行了评析。
这一时期,电视界并无自己专门的研究刊物,多数文章都是在以探讨电台广播问题为主的《广播业务》上发表,一部分散落在其它报章上,数量都较少。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前,有关电视研究的文章共约82篇,占广播电视研究总篇数的1∕7,且全部集中在1960年至1966年的7年间,以电视业务和电视文艺两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2%和30%。与此相反,有关电视的理论探讨文章未见一篇;关于电视新闻这一电视传播主干的研究,也无明确分类,篇目索引亦未见出现(参见附录一)。
从1967年到1978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上,电视研究有一段长达12年的空白,既无公开的研究刊物出现,也没有任何篇目或文章入选。电视研究几乎处在休眠期。
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给电视业带来生机,亦为电视研究注入活力。从1979年到80年代中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现名《现代传播》)、《电视业务》(现名《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先后创刊,省市一级研究刊物也陆续涌现。电视研究不仅有了自己的阵地,而且建立了部分研究机构,有了日益壮大的研究队伍。各类学术研讨、评奖活动的开展,以及电视高等教育的逐步提升和系统化,都有力地推动着电视研究的深入进行。据统计,截至1986年底,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广播电视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有近2000余篇,内容涉及从理论、业务、历史、文艺和受众研究等各方面,不计与广播并列的部分,仅在电视业务、电视文艺和电视剧类目下的文章便有223篇,几乎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参见附录一)。短短8年间,电视研究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闻传播业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引发人们对于电视新闻实践的热切关注,电视新闻开始步上研究的主干道。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选辑的涉及电视的5篇专论中,关于电视新闻的研究占了4篇,北京广播学院最早两篇关于电视的硕士论文之一“论电视经济报道”(1984),则着重围绕电视经济报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经济腾飞和经济新闻的迅猛发展相呼应,电视经济新闻 《中国大陆电视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240.html
引言
中国大陆电视业在1958年大跃进中起步,经过十多年坎坷,终于在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进入90年代,电视业发展高潮迭起。截至1997年,中国大陆已拥有电视台约3千座,比二十年前增长近百倍;电视传播形成天上卫星、地面微波和有线电视交织的巨大网络;电视覆盖率高达87.6%,观众人数以年均8.54%的速度递增,目前已接近11亿;观众日均收视时间高达2小时11分,比5年前增加13分钟(刘建鸣,1998)。电视已成为人们寻求信息和娱乐的主渠道,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接触时间最多的媒体,也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与电视业的发展轨迹相仿,中国大陆的电视研究也历经萌芽、中辍、新生和茁长等阶段,走出了一条由感性、自发向理性、自觉的演进之路。今天的电视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抑或研究方法的使用上,已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在适应实践需要、汲取多学科营养和与世界接轨的三维坐标中,特别在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中,电视研究不断开阔视野,寻求突破,写下世纪之交新的一章。
本文拟简要梳理中国大陆电视研究的发展历程,描述其特征,并择其要点进行讨论。为求研究的全面、系统和客观,笔者检索了从1986年起至1998年止总共12期《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的相关条目,其中1992和1993两年合期,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囿于时间,本研究不拟作严格意义上的内容分析,此举旨在为建构论点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电视研究,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上一切以电视传播为对象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方面。按照《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所列分类(此分类时有变更),电视研究大致分为电视理论、电视业务、电视新闻、电视文艺、电视剧等部分,从主题上看,既有电视政策、电视经营和管理等较为宏观方面,也有节目摄制、编排技巧等微观方面,以及广告、受众研究、外国电子传媒译介等。
历程概要
中国大陆的电视研究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萌芽,与电视实践的开展大体同步。
最早见于正式刊物上的研究文章之一,是发表在《广播业务》1960年第3期上的“足球和篮球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同年第7期该刊还发表了一篇译自前苏联的文章“电视播音员”(《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从这两篇文章中,早期电视研究的实践操作取向,注重向他人借鉴的特点,可略窥一斑。二十多年后,在北京广播学院这所大陆唯一一所培养广播电视专门人才的高校,在最早两篇研究电视的硕士论文中,有一篇也是在评介他人,不过对象变成了美国,作者批判性地对美国电视新闻进行了评析。
这一时期,电视界并无自己专门的研究刊物,多数文章都是在以探讨电台广播问题为主的《广播业务》上发表,一部分散落在其它报章上,数量都较少。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前,有关电视研究的文章共约82篇,占广播电视研究总篇数的1∕7,且全部集中在1960年至1966年的7年间,以电视业务和电视文艺两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2%和30%。与此相反,有关电视的理论探讨文章未见一篇;关于电视新闻这一电视传播主干的研究,也无明确分类,篇目索引亦未见出现(参见附录一)。
从1967年到1978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上,电视研究有一段长达12年的空白,既无公开的研究刊物出现,也没有任何篇目或文章入选。电视研究几乎处在休眠期。
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给电视业带来生机,亦为电视研究注入活力。从1979年到80年代中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现名《现代传播》)、《电视业务》(现名《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先后创刊,省市一级研究刊物也陆续涌现。电视研究不仅有了自己的阵地,而且建立了部分研究机构,有了日益壮大的研究队伍。各类学术研讨、评奖活动的开展,以及电视高等教育的逐步提升和系统化,都有力地推动着电视研究的深入进行。据统计,截至1986年底,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广播电视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有近2000余篇,内容涉及从理论、业务、历史、文艺和受众研究等各方面,不计与广播并列的部分,仅在电视业务、电视文艺和电视剧类目下的文章便有223篇,几乎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参见附录一)。短短8年间,电视研究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闻传播业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引发人们对于电视新闻实践的热切关注,电视新闻开始步上研究的主干道。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选辑的涉及电视的5篇专论中,关于电视新闻的研究占了4篇,北京广播学院最早两篇关于电视的硕士论文之一“论电视经济报道”(1984),则着重围绕电视经济报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经济腾飞和经济新闻的迅猛发展相呼应,电视经济新闻 《中国大陆电视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