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
。我们看到了一部没有灾难的灾难片,我们看到了灾难片模式与救助故事之间的不一致,外在的视听节奏的紧张性与内在的情节节奏的平淡性之间的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这种对灾难的明显回避,与其说是艺术的疏忽,不如说是表达了我们主流文化对“灾难”的主流态度和主流阐释。尽管其实由于我们对未来走向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尽管世纪末的宿命情绪常常笼罩着我们许多人,那种莫名的灾难感可能正等待着一个宣泄的对象和契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灾难恐惧的现实存在使得主流文化将灾难的言说变成了一种潜在的禁忌。在我们主流文化的语境中,我们常常淡化、弱化甚至隐逸所有的灾难感、恐惧感和创伤感,我们常常视所有这些“消极”体验为潘多拉的盒子,我们担心这些体验会像瘟疫一样孳生、蔓延,动摇我们对于现实的信任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灾难片在当前的现实中是生不逢时的。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紧急迫降》采用了灾难片的叙述模式,也刻意模仿了好莱坞灾难片的几乎所有的类型元素,但影片还是在灾难面前止步了,观众几乎没有机会得到真正的灾难体验、恐惧体验和创伤体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叙述人们在面对危机时,如何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关于拯救的影片。如果说,在好莱坞灾难片中,灾难是一场噩梦的话,那么在《紧急迫降》中,灾难只是一场“狼来了”的虚惊;如果说,在好莱坞灾难片中,灾难是主角的话,那么在《紧急迫降》中灾难只是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上,演绎的是我们几乎在所有的主流叙事中都可以看到的同心同德的宏大主题。寄生于体制中的电影,是主流文化的一面镜子。
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第2页)
拯救与被救:患难与共的救助故事
在一般的灾难片中,当然都有摆脱灾难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伴随着灾难推进的,是以灾难中人们的自救为驱动的,是以或大或小的牺牲为代价完成的,但是,在《紧急迫降》中,从发现飞机出现故障开始,不仅灾难一直没有来临,甚至连危机也没有加深,准确地说,灾难的主题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流产了,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一个救助的故事。
在这个救助故事中,我们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协力的患难与共的场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军到企业、百姓都无一遗漏地出现在影片救难过程中,从民航总局、市委领导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门都直接在影片的叙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刘远无非是这种集体智慧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种无个体性的功能性符号,用葛兰西(A.Gramsci)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种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群体人”的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差异,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参与者构成了共性化的群像,从而也构成了万众一心的社会理想的象征。而飞机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紧急迫降》所提供的救助故事中,没有一般灾难片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个体化的行为英雄,飞机上担任机长的李嘉棠所作的仅仅只是按照地面指挥而采取的正常行为,他无非只是完成了一个合格飞行员应该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担任指挥的刘远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规所应该作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作为英雄所独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气或者个人意识、胆魄。影片展示的救助过程,是一个表现集体智慧、集体团结的过程,个人仅仅是“集体”指令的模范接受者和操作人,以至于机长的“英雄性”最后只能通过妻子的广播来得以传达。显然,这是用集体力量、用团结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自觉阐释,在这一阐释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为好莱坞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甚至也没有为中国电影传统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
论文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第2页)来自
毫不奇怪,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们当前所有的主旋律叙事中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个找不到牺牲者和受难人的故事,是一个没有人性冲突和人格较量的故事,是一个依靠集体力量、依靠团结精神度过危机的故事,应该说,几乎所有我们主流文化对于现实和现实危机的理解都通过这个“紧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因此,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是一种被人救助的庆幸感,从而影片完成着它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我们面对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如同“抗洪抢险”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的大叙事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紧急迫降》提供的是一种中国的灾难片类型:它不强调灾难而强调救助,它不表现灾难奇观而表现救助精神,它不突出个体 《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327.html
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第2页)
拯救与被救:患难与共的救助故事
在一般的灾难片中,当然都有摆脱灾难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伴随着灾难推进的,是以灾难中人们的自救为驱动的,是以或大或小的牺牲为代价完成的,但是,在《紧急迫降》中,从发现飞机出现故障开始,不仅灾难一直没有来临,甚至连危机也没有加深,准确地说,灾难的主题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流产了,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一个救助的故事。
在这个救助故事中,我们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协力的患难与共的场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军到企业、百姓都无一遗漏地出现在影片救难过程中,从民航总局、市委领导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门都直接在影片的叙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刘远无非是这种集体智慧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种无个体性的功能性符号,用葛兰西(A.Gramsci)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种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群体人”的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差异,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参与者构成了共性化的群像,从而也构成了万众一心的社会理想的象征。而飞机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紧急迫降》所提供的救助故事中,没有一般灾难片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个体化的行为英雄,飞机上担任机长的李嘉棠所作的仅仅只是按照地面指挥而采取的正常行为,他无非只是完成了一个合格飞行员应该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担任指挥的刘远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规所应该作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作为英雄所独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气或者个人意识、胆魄。影片展示的救助过程,是一个表现集体智慧、集体团结的过程,个人仅仅是“集体”指令的模范接受者和操作人,以至于机长的“英雄性”最后只能通过妻子的广播来得以传达。显然,这是用集体力量、用团结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自觉阐释,在这一阐释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为好莱坞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甚至也没有为中国电影传统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
论文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第2页)来自
毫不奇怪,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们当前所有的主旋律叙事中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个找不到牺牲者和受难人的故事,是一个没有人性冲突和人格较量的故事,是一个依靠集体力量、依靠团结精神度过危机的故事,应该说,几乎所有我们主流文化对于现实和现实危机的理解都通过这个“紧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因此,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是一种被人救助的庆幸感,从而影片完成着它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我们面对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如同“抗洪抢险”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的大叙事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紧急迫降》提供的是一种中国的灾难片类型:它不强调灾难而强调救助,它不表现灾难奇观而表现救助精神,它不突出个体 《灾难与救助:对《紧急迫降》的文化分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