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开发地方文献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



地方文献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当地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把它开发出来,就成为地方“四化”建设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见《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目的,就在于占有资料,从中分析各方面的发展形式及规律,使之转化为“四化”建设的生产力。 近年,中央一再强调发挥地方优势和作用,各地在进行区域性的规划和建设时,纷纷到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从而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辽宁省图书馆在80年代初,提出要把辽宁省图书馆建设成为辽宁地方文献的收藏和利用中心。为此,建立了地方文献组来开展这项工作。十年来,地方文献组在收集和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地方文献的采访与征集,是文献的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如同开发矿藏,首先要找到矿源。地方文献的采访人员,如同地质勘探队员,不仅需要具有识别文献“矿藏”的能力,还要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善于联络的工作艺术,才能达到采访的目的。 首先要熟悉馆藏,摸清“家底”,做出缺藏目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目标的收集。我馆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收集文献的。一条渠道是采用复印的方法进行补充,如1989年我馆就从黑龙江省图书馆复印了七种本馆缺藏的地方志,使复用率高的地方文献得以常备。另一个渠道就是向全社会征集,社会是蕴藏地方文献最丰富的“矿源”。可以通过宣传、走访和建立网络进行征集。通过报刊、广播等方式,广泛地宣传地方文献的作用和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意义,争取社会的支持。我们还向上级领导部门宣传,通过上级部门下达指令性文件,规定省内各出版社上缴地方出版物的样本,作为一种制度贯彻下去。采购人员走访,直接到各部门、企业等基层单位沟通渠道,建立提供资料关系。一般来说,他们的资料都垂手可得,各单位都乐于将他们的出版物交给图书馆收藏,使之宣传并传之后世。

基层单位编辑出版的资料大都是非卖品,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订购。这些资料面广、地方性强,信息量集中。如近年编写出版的厂矿志、街道志、交通志、地方掌故、地方党史资料、地方人物传记等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了收集这些资料,我们多次走访和发函东三省省市的政协、史志办及有关单位,请他们协助收集,或将所出版的资料卖给我们。这些做法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工商局免费赠送价值千元的《中国企业年鉴·辽宁卷》;大洼县政协文史办主动赠送他们出版的文史资料;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县文史办也与我们建立了提供资料关系。我们建立了各方面的信息卡,借以掌握地方出版物概貌,区别轻重缓急,安排最佳采访目标。为了将全省的征集工作统一起来使地方文献工作制度化、系列化,我们召开专门会议,规定了地方文献征集制度,在全省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设立地方文献征集办公室。这样,既可以全面进行征集工作,又避免采访人员东奔西跑之苦。

二、地方文献的深加工工作

要把地方文献充分展示给读者,就需要建立地方文献的目录体系。我们的地方文献目录分为三种:基本目录、辅助目录、地方版本目录。基本目录又分为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收入这个目录中的文献,大多是地方信息密度大,专门记载地方事务的文献,是地方文献中的核心文献,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人物传记等专著。辅助目录分主题目录、地区资料目录和报刊篇目索引。从其他文献中掘挖大量有关地方文献的篇目章节,辑录出来按主题和地区编制成目录,读者一索即得,大大地节省了读者的检索时间,提高了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也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我们在研究辽宁地方志的基础上,编写了《辽宁地方志考录》、《辽宁地方志论略》二书,论述了历代辽宁省修志情况:考证了志书的作者、版本、存佚及收藏者;揭示了志书的内容特点,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辽宁省旧方志的依据。我们还分别辑录了旧方志中的农业、矿产、自然灾害等资料,分别编成《辽宁农业史资料》、《辽宁矿藏录》、《东北地震资料》、《辽河大小凌河水灾资料》,这些资料对发展我省工农业生产及防治自然灾害,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省水利局的同志称《辽河大小凌河水灾资料》是发展我省水利建设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为了充分揭示方志中的人物传记资料,东北三省图书馆联合编辑《东北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此书的出版,将极大的方便读者对东北人物的研究。我们还准备逐步地将方志中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风俗、古迹等资料,分别辑录、整理,呈献给读者。

文史资料的撰稿人大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的参加者,具有史料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近年来,不仅全国,省、市的政协出版文史资料,许多县、区也出版了文史资料。为了将文史资料中有关东北文献揭示出来,我们决定编辑“文史资料中东北文献索引”。旧中国出版的报刊也是我们开发东北文献资源的对象,如1924至1937年在上海出版的《国闻周报》,其中对东北政局记载颇详。对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坛风云、张学良东北易帜、中东路向题、“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来往、嫩江抗战、榆关抗战、热河抗战等均有反映,是研究东北史必读的资料。其“时人汇集”专栏,有许多东北人物的资料及照片,这些资料都需要我们将它揭示出来。

旧中国出版的画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我们搜集形象资料的园地。沈阳《新民画报》、北京《北京画报》、上海《中华画报》、天津《北洋画报》等,都刊登了许多东北风情,名胜、政坛人物的照片,都有研究东北史的参考价值。我们将这些照片做成卡片,为读者寻找东北历史的形象资料提供方便。我们编辑的《张学良将军画册》,也多取材于此。

近年来我馆购进不少港台出版物,其中有不少东北资料。如台湾出版的《东北文献》杂志,多为东北籍去台人士撰稿,撰写东北的政治、经济、教育、风俗,文章流露出思乡之情。还有《传记文学》杂志和《民国人物小传》等,其中有关东北人物资料,有的在大陆的出版物中很难找到,一般读者更不易见到。只有把它揭示出来,读者才能广泛地使用。

日本人研究中国东北的资料,是东北地方文献不可忽视的“矿藏”。近百年来,日本帝国主义欲变中国东北为殖民地,成立了机构庞大的情报机构,对东北进行了无所不包的调查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报刊。除公开出版物外.还有“秘”和“绝秘”的内部资料。现在东北的几家图书馆中,收藏图书有1.2万余种,报刊有九百余种。许多编史修志工作者,已从中收集到许多可供参考的反面资料。比如《盛京时报》,这是日本为侵略东北而创办的一家中文报纸。它从1906年到1944年,整整垄断了东北新闻报业38个年头,它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喉舌,另一方面它又对东北近现代的社会有所反映。我们从中选编了《辛亥革命在辽宁资料选编》、《东北抗日联军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资料索引》、《盛京时报文学副刊索引》,对研究东北近现代革命斗争史和东北文学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日文杂志的开发利用,已经提到日程。东北三省图书馆达成协议,联合开发,分工负责,大连市图书馆编制《满铁调查月报》篇目索引,辽宁省图书馆编制《满洲评论》篇目索引,吉、黑二省也各有任务。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程,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将开发出来的地方文献系列化,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馆藏,方便读者,更在于它为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做准备。将这些内容输入电子计算机,实现电脑检索,图书馆的现代化就大大的前进一步。

总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工作,为了祖国的“四化”大业,我们要以高度的革命热情,把搜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献的工作,纳入图书馆的保存化文遗产,提供科学信息的规划之中,为咨询和科研提供应有尽有的地方文献资料。

〔出处〕 图书馆学刊 1990(2)



《开发地方文献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33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