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上)


社 会 身 份 工人 31.4% 30-39岁 29.5%

商业服务业人员 7.5% 40-49岁 28.2%

公司职员 7.1% 50-59岁 11.8%

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 8.6% 60岁及以上 7.3%

党政机关干部 4.3% 学 历 小学及以下 7.8%

教科文卫人员 5.5% 初中 33.3%

军人、武警、公安 1.2% 高中、中专或中技 44.7%

高校学生 0.4% 大专 8.6%

初高中学生 8.2% 大学本科及以上 5.6%

   
 

农民 4.7% 月收入 无收入 12.1%

私营或个体劳动者 5.1% 小于400元 16.0%

离退休人员 14.5% 401-800元 37.4%

其他人员 1.6% 801-1200元 21.4%

    1200元以上 13.2%

 
3、谁更爱看《北京特快》:《北京特快》观众的社会分布分析
节目观众在各社会类别人员中的分布分析是以每一社会类别的人口总数为基数,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计算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受某个电视节目的吸引而成为它的基本观众。与前述节目观众的构成分析不同,它不受某类社会成员在社会人口总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影响,而是以<本类别社会成员的总数为基数,这样,就能够在同一基点上比较电视节目对不同类别的社会成员的吸引力、吸纳率大小的问题了。观众的<构成分析虽然能解决在我们既有的观众中,哪些社会成分的人多一些,哪些社会成分的人少一些,占我们节目观众绝对数量最多的是哪些人等等,但是,由它却无法有效地解决电视节目到底对哪类社会成员更具吸引力的问题。

本次调查把“几乎每期都收看”和“大部分收看了”的居民定义为《北京特快》的“稳定观众”,把“收看过几期”的居民定义为《北京特快》的“非稳定观众”,把“基本上没收看”的居民定义为《北京特快》的“非观众”,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特快》的上述三种观众类型在北京各社会类别居民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结果显示(参见表7):
①从性别分布上看,《北京特快》的男性观众的吸纳稳定率高于女性观众。
数据分析显示,在《北京特快》的“非观众”群中,男女比例大体相当。这表明,看不看《北京特快》与人们的性别无关。但是,性别因素与观众的稳定率之间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北京特快》对男性的稳定吸纳率显著地高于女性(在成为《北京特快》稳定观众的比例方面,男性的比例为47.5%,要比女性42.6%<的稳定观众率高出4.9<个百分点。换言之,虽然不同性别的北京人都以差不多的比例收看《北京特快》,但男性比女性收看的次数更多,状态更稳定。
②从年龄分布上看,年轻观众要比年长观众更多地收看《北京特快》,并且其收视行为的稳定性也高。
数据分析显示,《北京特快》的收视率与北京人的年龄大小成显著的负相关:年龄越大的北京居民收看《北京特快》的频度就越低;而年龄越小的北京居民收看《北京特快》的频度就越高。其中,在39岁以下的北京人收看《北京特快》的稳定率均保持在50%以上,40-59岁的北京人收看《北京特快》的稳定率大体保持在40%--50%之间,而60岁以上的北京人则只有1/3略强的人经常收看《北京特快》。这表明,《北京特快》更是年轻的北京人所喜爱的节目;相对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与年长的北京人的“口味”未必吻合。
③从学历分布上看,《北京特快》最符合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北京人的“口味”,其收视频度及稳定性最高。
从《北京特快》观众的学历分布上看,其收视频度和稳定观众的比率与北京人的文化程度呈“中间高,两头低”的钟型曲线分布。收视稳定率最高的是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北京人

《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上)(第11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3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