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湖南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地方文献工作是省级图书馆工作重点之一,地方文献建设是省馆建设重点之一,这一点,大家认识是统一的,也是比较明确的。我们湖南图书馆积几十年搜集聚敛之功,入藏了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基本上形成了馆藏特色。在提供使用和服务上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纂修专门志、地方志、党史志,为古籍整理出版等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誉。
从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出发,我馆把地方文献库从保管部析置出来,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在全国图书馆界据说是“独此一家”,堪说足够重视了。而建部以后,对地方文献工作并没有进行认真研究,业务指导思想、搜集范围、整理方案都不明确,以至于工作无进展,差强人意,造成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以此而言,又只能说不很重视。基于此,本文试就如何扭转局面,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谈一些意见。
一、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
目标是行动的前提,没有目的或目的模糊必然导致盲目行动。湖南省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之所以没有能开拓出新的局面,关键在于目的不明确,业务指导思想不端正。地方文献部是一个横断部门,其业务与采编、阅览、期刊,书目参考等部门的工作是交叉的,处理不好就容易形成馆中之馆。因此,首先要确定地方文献部的任务,明确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湖南地方文献工作的任务是搜集、发掘本省地方文献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宣传、报导、借阅,使人们认识湖南、了解湖南、热爱湖南、建设湖南。它的具体目标是:
(一)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省情资料和历史借鉴。
(二)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了解有关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为从事专业史的研究提供系统资料。
(三)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四)为修志、编写年鉴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
(五)为子孙后代保存地方史料。
二、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是由地方文献的概念所决定的。什么是地方文献?长期以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认为地方文献是由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包括长期在本地工作的有影响的人物)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三个部分组成。这种提法源于图书馆界泰斗杜定友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杜先生长广东中山图书馆期间,就认为广东地方文献包括:广东史料、粤人著述(包括外省人在广东工作、生活过的“寓贤”)和广东出版物,并提出“巨细无遗,宁滥勿缺,片纸只字,亦搜藏之列”。杜先生离馆后,几十年来,肖规曹随,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同志沿袭了杜先生的原则,虽积累了一定的藏书,但并没有收到应有效果。另外一种解释,即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划分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象甘肃省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是坚持这一条的,他们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作用。在图书馆具体工作实践中,后一种理解被证明是符合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湖南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无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如何),只要是反映湖南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文教科技、语言文字、山川河流、气候灾异、风格人情、名胜古迹等内容的图书、报刊、图片、照片、影片、乐谱、碑帖、谱谍、墨迹、简报、会议录、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等,即使是零张散页,也在收藏之列。而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湖南地方特色的,均不应作地方文献处理。当然,不容忽视所收藏的资料,除内容必须具有地方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强调资料的史料性。
地方文献收藏的主要内容,具体地说可以是:
1.地方党,政、军、群众团体的文件、会议录、公报,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稿;
2.地方报纸和主要报导、反映湖南省情的刊物以及中央、各省市报刊反映湖南的资料;
3.考察和研究湖南的资料,如调查报告、游记及专门论述;
4.有关物产分布、资源调查、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
5.有关工业、农业、科技文教各项事业的概貌,机构团体、事业发展史等方面的资料;
6.有关疆域变迁、地理沿革、气候、灾异的资料;
7.省内各部门(专业志)、县、市地方志、党史志、民族志、乡土志、山川志、地名录;
8.省内各学会、协会、各学术团体的会议材料(不含专业性论文、报告);
9.综合反映省、地(市)、县的资料,例如:农业区划资料等;
10.革命史料(包括工运、农运、青运、妇运的历史、现状)、党史资料;
11.文史资料,主要是反映湖南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也包括文化艺术方面的史料,象地方剧种的沿革、唱腔、服饰;地方色彩的绘画、雕塑、碑文、金石等;反映本省区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
12.本省籍政界、军界、文艺界及各界历代著名人物(包括长期在本省工作、生活过的有影响的人物)的照片、手稿、日记、信函和传记、回忆录、著作研究材料及其主要代表作;
13.本省民族的起源、演变、迁徒、繁衍生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
14.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的研究、介绍材料和图片;
15.反映本省各方面的图片、照片(新闻图片、风光图片、历史纪念图片等)。
由于关于地方文献的这些概念一直都没有得到统一明确的认识,导致地方文献收藏范围的混乱,这是地方文献工作起色不大,进退两难的基本原因。目前,我馆地方文献库入藏的书刊主要是三部分:毛泽东著作、湘版图书、湘版期刊。这种“三位一体”的藏书组织是上述地方文献由三部分组成这种认识的产物,有必要重新认识,把认识统一在对地方文献的本质理解上,对藏书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重新规划和布局。
下面对目前入藏的三个部分做些分析。
(一)毛泽东著作
我馆入藏毛泽东著作各种文字、各种版本2,600多种,10,000多册。毛泽东著作是马列主义文献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毛主席家乡的省级图书馆珍藏毛泽东著作,既责无旁贷,又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在已经形成馆藏特色的基础上今后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个工作,尽量做到完整、系统、搜罗无遗,使其在我馆藏书中灿烂生辉。但把毛泽东著作作为地方文献是不恰当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是全中国人民的领袖,他的著作内容博大精深,而限于反映湖南的却极少,不能以毛泽东同志是湖南籍的伟人而把他的著作屈尊为地方文献,对毛主席著作也应该坚持以内容为划分标准,否则,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健在的湘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不也应该在地方文献库“虚位以待”吗?!还有军事界、经济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著名湘籍人物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曾国藩到胡耀邦,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彪炳显赫,著述宏富。他们的著作要千方百计进行搜集,但不能都作为地方文献。
(二)湘版图书
湖南有出版社十家:人民、科技、教育、少儿,美术、文艺、岳麓和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书刊1,500种左右。把这些出版社出版的书刊单独入藏,其意义主要在于反映湖南的出版、印刷情况,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科学的发展水平。湘版书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如果按《中图法》来类分的话,分布在二十二个大类,绝大多之书籍内容不反映湖南。因此,湘版书不能完全入藏地方文献库。如要作为版本样本收藏,可以因循旧例,在基藏书库入藏,并建立一套湘版书的目录,按统一书号排列。
(三)湘版期刊
据采编部提供,目前所订阅和收到赠受的湘版期刊405种,其中正式出版的有203种。如此种类繁多的湘版期刊,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的话,绝大多数不应作为地方文献收藏。例如:在地方文献库收藏的90种刊名前冠有“湖南”二字的期刊.初步鉴定可以作为地方文献的仅10多种,占六分之一左右;采编部作为地方文献订购的62种(订价约250元),内容反映湖南的13种,占五分之一多一点,完全不反映湖南的41种,占三分之二。
经过对地方文献库藏期刊的粗略分析,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反映、报导湖南省情及历史、现状为办刊宗旨,俾使读者了解和认识湖南。例如:湖南政报、湖南画报、党支部生活、湖南经济研究、湖南教育、湖南文艺界等等。学报多是专业性刊物,有的又分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的不能作为地方文献,即使是社会科学版,也只是有限的篇幅载对湖南的考察、研究;报导该校的规模、历史、发展动态等材料。
3.技术性刊物。为科研、生产、设计、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为同行提供国内外信息。有一部分是纯理论性、技术性刊物,例《湖南数学通讯》、《机车电传动》、《微型电脑》等,不属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还有一部分刊有经验交流、科研成果的介绍,会议报导、事业发展概述、
《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湖南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