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形象的媒体再现
还是“民族情结”,这些种种的情结的建构,客观上都使得这出“企业家英雄的神话”突破了叱咤风云的传奇经历,而上升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族英雄形象。
5)亦正亦邪
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民族都认为,“无商不奸”。《21世纪经济报道》在对企业家的形象进行建构时,也没有忽略他们“邪”的一面。
被称为“资本枭雄”的原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就是一个亦正亦邪、备受争议的人物:
“ 仰融把人们拉进了他缔造的华晨汽车迷宫后,又一次让人们陷入迷雾。这一次是他旗下的金杯汽车。”
——《华晨抽身金杯?》刘溪 1.14
“2月7日的华晨股东大会上,仰融亲口宣布了自己成为公司第一大个人股东的消息。
……
“揣摩此次经营层持股的后续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概念——MBO(经理层融资收购)。与经营层持股的概念相比,这是一种通过量变带来质变的方式——惟其如此,华晨目前的动作才显得有意义,并可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实现华晨产权虚置问题的彻底解决。”
——《收购流通股搞MBO 仰融颠覆“四通美的模式”》 刘晖、王云帆 3.7
在1月14日的报道中,仰融的行为是遭人怀疑的,因为他“让人们陷入迷雾” 。到了3月7日的报道,仰融的决策则被认为是一种正面性的颠覆行为,是“一种通过量变带来质变的方式”,并且,“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华晨产权虚置问题的彻底解决” 。然而不久,仰融的形象又有了变化。在6月17日的报道中,我们看到,面对仰融助手的离职,记者发出的疑问是:
“仰融在苏强离职上做了什么文章?”
——《 仰融助手离开申华 神秘台湾人露面“正字系”上场?》王云帆6.17
“做了什么文章?”这种质问的背后,是对仰融的反感,反感他的过于“神秘”,以致全然没有光明磊落的英雄气质。看来,虽然媒体总是一再对公众塑造这些企业家们的“神秘感”,但是,一旦企业家对媒体保持这种神秘感时,却往往会遭到否定。
王石也是一个在媒体的塑造中亦正亦邪的人物。在《王石赌“国营”牌》(4.1)一文中,王石虽然“锋芒毕露”,但是那种“赌”的精神是受到褒扬的,他的经历也被写成“英雄事迹”。而此前3月18日的报道则充满了对王石的怀疑:
“他表示,万科的地产品牌建立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万科物管公司服务质量高;二是董事长王石对个人的包装和炒作。”
——《投诉万科》康庄3.18
4月22日,王石再次遭到质疑:
“经营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做,没什么故事可言。”很会秀的王石一脸严峻。
《万科、华润:谁的可转债?》 沈涵 4.22
如果单看王石的话,会觉得他和大多数的英雄形象并无区别,但一个“很会秀”使这句原本正统的话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效果。
(二)《经济日报》分析
1.符号提取
名词 老总、企业家、老板、主帅
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先进工作者、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中国机械十大杰出企业家、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专家
动词 带领(5)、统领
形容词 身高体健、宽容忍耐、刚毅好强、自尊自立、勤奋刻苦、沧桑、低调
工作出色、轰轰烈烈、真有本事、欣喜、自豪、敏锐、
这些在《经济日报》中的出现的词语显然没有像《21世纪经济报道》那样形成自己的风格,它们相对分散,但也有某些共同之处。在主要名词中,“老板”以及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荣誉、头衔唱了主角;在动词中,由于事件性报道较少,“带领”和“统领” 出现频率极高。
2.结构提取
由于样本的体裁较为分散,报纸在对待各种企业家时风格截然不同。
对于人物报道,《经济日报》的处理方式与《21世纪经济报道》十分相近,所走的都是一条由成就到传奇到困难再到成就的路线。
但是,在企业报道上,《经济日报》叙事结构值得关注,以《“一支笔”写出莱阳梨的大文章——山东天府集团创品牌抢占制高点探究》(丁一、宫成鹏 2002.03.01)一文为例,其结构如下:
这个结构中最明显之处便在于它对企业家董事长作用的重视。这正是《经济日报》企业家神话的重点之一。
3.神话解读
1)企业的领头人
和《21世纪经济报道》在企业家姓名和企业家之间进行互 《企业家形象的媒体再现(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423.html
5)亦正亦邪
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民族都认为,“无商不奸”。《21世纪经济报道》在对企业家的形象进行建构时,也没有忽略他们“邪”的一面。
被称为“资本枭雄”的原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就是一个亦正亦邪、备受争议的人物:
“ 仰融把人们拉进了他缔造的华晨汽车迷宫后,又一次让人们陷入迷雾。这一次是他旗下的金杯汽车。”
——《华晨抽身金杯?》刘溪 1.14
“2月7日的华晨股东大会上,仰融亲口宣布了自己成为公司第一大个人股东的消息。
……
“揣摩此次经营层持股的后续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概念——MBO(经理层融资收购)。与经营层持股的概念相比,这是一种通过量变带来质变的方式——惟其如此,华晨目前的动作才显得有意义,并可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实现华晨产权虚置问题的彻底解决。”
——《收购流通股搞MBO 仰融颠覆“四通美的模式”》 刘晖、王云帆 3.7
在1月14日的报道中,仰融的行为是遭人怀疑的,因为他“让人们陷入迷雾” 。到了3月7日的报道,仰融的决策则被认为是一种正面性的颠覆行为,是“一种通过量变带来质变的方式”,并且,“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华晨产权虚置问题的彻底解决” 。然而不久,仰融的形象又有了变化。在6月17日的报道中,我们看到,面对仰融助手的离职,记者发出的疑问是:
“仰融在苏强离职上做了什么文章?”
——《 仰融助手离开申华 神秘台湾人露面“正字系”上场?》王云帆6.17
“做了什么文章?”这种质问的背后,是对仰融的反感,反感他的过于“神秘”,以致全然没有光明磊落的英雄气质。看来,虽然媒体总是一再对公众塑造这些企业家们的“神秘感”,但是,一旦企业家对媒体保持这种神秘感时,却往往会遭到否定。
王石也是一个在媒体的塑造中亦正亦邪的人物。在《王石赌“国营”牌》(4.1)一文中,王石虽然“锋芒毕露”,但是那种“赌”的精神是受到褒扬的,他的经历也被写成“英雄事迹”。而此前3月18日的报道则充满了对王石的怀疑:
“他表示,万科的地产品牌建立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万科物管公司服务质量高;二是董事长王石对个人的包装和炒作。”
——《投诉万科》康庄3.18
4月22日,王石再次遭到质疑:
“经营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做,没什么故事可言。”很会秀的王石一脸严峻。
《万科、华润:谁的可转债?》 沈涵 4.22
如果单看王石的话,会觉得他和大多数的英雄形象并无区别,但一个“很会秀”使这句原本正统的话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效果。
(二)《经济日报》分析
1.符号提取
名词 老总、企业家、老板、主帅
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先进工作者、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中国机械十大杰出企业家、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专家
动词 带领(5)、统领
形容词 身高体健、宽容忍耐、刚毅好强、自尊自立、勤奋刻苦、沧桑、低调
工作出色、轰轰烈烈、真有本事、欣喜、自豪、敏锐、
这些在《经济日报》中的出现的词语显然没有像《21世纪经济报道》那样形成自己的风格,它们相对分散,但也有某些共同之处。在主要名词中,“老板”以及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荣誉、头衔唱了主角;在动词中,由于事件性报道较少,“带领”和“统领” 出现频率极高。
2.结构提取
由于样本的体裁较为分散,报纸在对待各种企业家时风格截然不同。
对于人物报道,《经济日报》的处理方式与《21世纪经济报道》十分相近,所走的都是一条由成就到传奇到困难再到成就的路线。
但是,在企业报道上,《经济日报》叙事结构值得关注,以《“一支笔”写出莱阳梨的大文章——山东天府集团创品牌抢占制高点探究》(丁一、宫成鹏 2002.03.01)一文为例,其结构如下:
这个结构中最明显之处便在于它对企业家董事长作用的重视。这正是《经济日报》企业家神话的重点之一。
3.神话解读
1)企业的领头人
和《21世纪经济报道》在企业家姓名和企业家之间进行互 《企业家形象的媒体再现(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