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总编何宁:我们不怕竞争者
如今的北京报业市场纷争依然激烈,尤其是《京华时报》历经一年多的市场磨练已经站稳脚跟,报业市场在经过左冲右突的纷争后重新回归为持久的拉锯战,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下称“晨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四足鼎立的局面业已形成,在这场报业纷争中,北京晨报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在历经了波折起伏后,晨报重新夺回了市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位置。日前,晨报总编辑何宁到某网站在线访谈时就晨报面临的来自互联网和其它都市报带来的挑战透露了晨报的看法和措施。
互联网给纸媒体带来了多大挑战?
互联网作为新的媒体出现时,传统媒体曾有很多的看法,认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是一种冲击。而现在人们发现两种媒体事实上在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层次的融合,一种跨媒体的新平台正在形成。
对这个曾被爆炒过的话题,何宁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但各媒体能否有替代应该长远看待这个问题。比如电视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广播,然而现在依然有很多电台发展很红火,效益也不错。何宁进一步举例说,现在有一个说法叫无纸化办公,但事实上无纸化办公并没有按照理想去实现,纸张的存在并没有影响电子化的推进,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同介质的媒体,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这种空间开发出来,其实是共赢的。
对于媒介一直呼吁的“谨防媒体泡沫”问题,何宁认为,能否产生泡沫有一个特别清楚的界限——媒体是否急功近利,如果急功近利,泡沫就会产生并且变大,如果有一个长远发展的规划,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打市场,就会非常理性地挤出泡沫。市场经济可以算帐,比如说哪一个媒体多少多少份,因为我看到一些材料和信息,一个印张是多少成本多少钱,可以算出来,一共发行了多少,大家一致感觉到的收益,总量比较一下,就非常清楚你有没有那么多泡沫。
希望竞争和平有序 不回避压力
不可回避的是,《京华时报》的登场更加加剧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竞争,原有的晨报、北青报、信报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变数也更大,然而,一年多的市场洗礼,人们发现,晨报没有如人们预料中的全面落败,反而在一段波动之后实现了发行重新“反弹30%”(何宁语)的记录,依然广泛“流动”于广大市民手中。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何宁对晨报打的这个“翻身仗”有发言权,“从北京都市报的市场状况来看,大家都是有所作为的,都争取把蛋糕切的更多。但新媒体出现会使竞争出现新局面,从未来意义上对晨报是好事,晨报也希望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竞争者出现也给我们提供了锤炼的机会,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要把眼光放远,清楚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脉络”。
“北京晨报作为北京第一家都市报到2003年7月已经五周年了,晨报的历史积淀告诉我们,首先我们不怕竞争者,其次我们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有自己一些新的应对手段,比如说报纸的编排上、整体形象上等。如果晨报有所作为,那么对市场是不是一个反冲击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希望有一个和平有序的竞争,争取把市场的蛋糕共同做大”,何宁信心十足。
然而何宁并不回避《京华时报》对晨报造成的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首先它是市场的后起者,能够拿到巨额的资金,同时能够清楚的看到前面人的得失,能够有所回避,它的成长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何宁对晨报也有足够的信心,“北京晨报至今依然是北京报业市场上投入产出比最合算的一家,广告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说明北京晨报的进入使市场门槛提高了,后来者要有更大的实力和勇气,对市场的调查要更充分,从这一点来说,《京华时报》在市场操作手段上,确实有自己的特色”。
适时改版——北京晨报的突围良策
何宁对待早报市场激烈竞争的平和心态和对晨报十足的信心决非空谈,而是有充分对策的。何宁2002年6月3日由北京青年报调任北京晨报总编辑之后的50天时间里,晨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做了全面改版,首先是大幅度的增加了时效新闻,特别是北京都市新闻和国际新闻。事实说明,晨报此举是富有成效的,何宁透露,晨报刚完成的调查显示,国际新闻和都市新闻排在读者欢迎的第一和第二位。
据何宁介绍,晨报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后将曾经有过的12个周刊砍掉了9个,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何宁此举有其自己的道理,他认为“报纸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时效新闻,如果大家不看时效新闻,没必要看每日报纸,看周报或者是杂志就可以了。所以必须是服务和推动新闻整体时效性的情况下整体设置的,只有新闻做好了,才能第二次销售”。
改版后的晨报人们最大的感觉是“比较时尚”了,这是否暗示着办报方针有了改变呢?何宁对此断然否定,“报纸要改变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充分调研和读者需求的反映。从明年来说,北京晨报还要变,只有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才能找到突破。晨报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打 《北京晨报总编何宁:我们不怕竞争者》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464.html
互联网给纸媒体带来了多大挑战?
互联网作为新的媒体出现时,传统媒体曾有很多的看法,认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是一种冲击。而现在人们发现两种媒体事实上在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层次的融合,一种跨媒体的新平台正在形成。
对这个曾被爆炒过的话题,何宁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但各媒体能否有替代应该长远看待这个问题。比如电视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广播,然而现在依然有很多电台发展很红火,效益也不错。何宁进一步举例说,现在有一个说法叫无纸化办公,但事实上无纸化办公并没有按照理想去实现,纸张的存在并没有影响电子化的推进,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同介质的媒体,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这种空间开发出来,其实是共赢的。
对于媒介一直呼吁的“谨防媒体泡沫”问题,何宁认为,能否产生泡沫有一个特别清楚的界限——媒体是否急功近利,如果急功近利,泡沫就会产生并且变大,如果有一个长远发展的规划,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打市场,就会非常理性地挤出泡沫。市场经济可以算帐,比如说哪一个媒体多少多少份,因为我看到一些材料和信息,一个印张是多少成本多少钱,可以算出来,一共发行了多少,大家一致感觉到的收益,总量比较一下,就非常清楚你有没有那么多泡沫。
希望竞争和平有序 不回避压力
不可回避的是,《京华时报》的登场更加加剧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竞争,原有的晨报、北青报、信报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变数也更大,然而,一年多的市场洗礼,人们发现,晨报没有如人们预料中的全面落败,反而在一段波动之后实现了发行重新“反弹30%”(何宁语)的记录,依然广泛“流动”于广大市民手中。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何宁对晨报打的这个“翻身仗”有发言权,“从北京都市报的市场状况来看,大家都是有所作为的,都争取把蛋糕切的更多。但新媒体出现会使竞争出现新局面,从未来意义上对晨报是好事,晨报也希望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竞争者出现也给我们提供了锤炼的机会,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要把眼光放远,清楚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脉络”。
“北京晨报作为北京第一家都市报到2003年7月已经五周年了,晨报的历史积淀告诉我们,首先我们不怕竞争者,其次我们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有自己一些新的应对手段,比如说报纸的编排上、整体形象上等。如果晨报有所作为,那么对市场是不是一个反冲击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希望有一个和平有序的竞争,争取把市场的蛋糕共同做大”,何宁信心十足。
然而何宁并不回避《京华时报》对晨报造成的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首先它是市场的后起者,能够拿到巨额的资金,同时能够清楚的看到前面人的得失,能够有所回避,它的成长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何宁对晨报也有足够的信心,“北京晨报至今依然是北京报业市场上投入产出比最合算的一家,广告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说明北京晨报的进入使市场门槛提高了,后来者要有更大的实力和勇气,对市场的调查要更充分,从这一点来说,《京华时报》在市场操作手段上,确实有自己的特色”。
适时改版——北京晨报的突围良策
何宁对待早报市场激烈竞争的平和心态和对晨报十足的信心决非空谈,而是有充分对策的。何宁2002年6月3日由北京青年报调任北京晨报总编辑之后的50天时间里,晨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做了全面改版,首先是大幅度的增加了时效新闻,特别是北京都市新闻和国际新闻。事实说明,晨报此举是富有成效的,何宁透露,晨报刚完成的调查显示,国际新闻和都市新闻排在读者欢迎的第一和第二位。
据何宁介绍,晨报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后将曾经有过的12个周刊砍掉了9个,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何宁此举有其自己的道理,他认为“报纸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时效新闻,如果大家不看时效新闻,没必要看每日报纸,看周报或者是杂志就可以了。所以必须是服务和推动新闻整体时效性的情况下整体设置的,只有新闻做好了,才能第二次销售”。
改版后的晨报人们最大的感觉是“比较时尚”了,这是否暗示着办报方针有了改变呢?何宁对此断然否定,“报纸要改变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充分调研和读者需求的反映。从明年来说,北京晨报还要变,只有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才能找到突破。晨报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打 《北京晨报总编何宁:我们不怕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