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下)
三、观众对《北京特快》的接触与兴趣偏好
1、收视时段:尽管《北京特快》的播出是按早、中、晚的顺序依次排列的,但人们的收视率大小却正好反过来,是按晚、中、早依次排列的。并且,由于播出时间与目前观众的生活起居安排不尽吻合,所以,多数观众是以“并不专门想看《北京特快》,有时换台碰上了,觉得有意思就看”的游离方式接触《北京特快》的。
电视传播虽然有诸多优势,但这种优胜是以一定的接收手段、接收环境和闲暇时间的保障为前提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合特定观众的播出时段常常就显得特别重要。《北京特快》每期节目共播出3次:首播是每周二、四、六的早上6: 30,第二、第三次播出是当日中午12:10和晚上22:30。从理论上讲,应该是首播的观众最多,第二、第三次播出的效果次之。但本次调查显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收视观众最多的竟是最后一次的晚上22:30,有34.7%的观众在这个时段收看《北京特快》,其次是中午这个时段,有17.3%的观众在中午12:10收看《北京特快》,而作为早上首播的6:30这个时段,却只有10.5%的观众。此外,作为《北京特快》观众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收视方式,还有37.5%的观众以“不一定”的方式接触《北京特快》。
那么,这些观众是不是到时候就准时在相关的时段上收看《北京特快》呢?调查结果表明,不是这样的。数据显示,只有35.2%的人“每天到《北京特快》播出的实际便准时收看”,而“并不专门想看《北京特快》,有时换台碰上了,觉得有意思就看”的游离方式接触《北京特快》的观众却高达64.8%。也就是说,即使是上述时段的观众比例分配,也是一种概率性的随机行为使然,并不是观众的一种固定的、自觉的收视选择。这种播出时段上的“不对位”,应该通过某种技术性的调整而加以必要的改善。
2、收视状态:“几乎每次都专心致志地从头看到尾”的观众最多,它说明《北京特快》节目本身对观众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同样是看电视,人们对不同电视节目的接触质量是不同的──有的电视节目人们仅仅是处在一种似看非看、似听非听的状态中,如果碰上性子急一点的,便不停地转换频道;而有的电视节目人们却会从头至尾专心致志地收看,仔细地加以品味。显然,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电视节目所具有的内在质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因此,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状态通常是人们衡量一个电视节目内在质量(包括其报道内容、报道角度及报道风格对于观众的价值度、可读性、接近性等)的最直观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表明,《北京特快》在内容选择、风格把握等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积极认同。作为这种认同的一个明显表征,就是《北京特快》拥有比较高的专心致志型观众的比例。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通常是如何收看《北京特快》的”这一问题时,多数观众回答说:“几乎每次都专心致志地从头看到尾”(占42.6%),当然,也有不少观众对于《北京特快》持一种选择型的态度:“先看内容提要,再决定看不看”(占25.5%)或是持一种“边走边瞧“的态度:“觉得有意思就看下去,负责就换频道”(占31.9%)。从总体上说,《北京特快》的播出内容是有吸引力的,它能在相当程度上使人们手中的遥控器暂时“停止动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看电视的状态也在发生着某种改变。有时,人们虽然开着电视机,但未必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而仅仅是用耳朵在“听”。对于《北京特快》这样一种以评论见长的、声音的“强势”先天很足的节目,画面的作用究竟如何,本次调查通过考察观众平常看《北京特快》是以“看”为主,还是以“听”为主的收视状态的分布,试图得到某种解答。调查表明,迄今为止,虽然大多数观众对《北京特快》还是“以‘看’为主,偶尔干点别的事”(占73.0%),但对于其余1/4略强的观众来说,情形就可能不是这样。其中明确表示自己是“以‘听’为主,偶尔看一眼”的观众目前占8.0%,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表示介于“听”与“看”的之间:“不一定”(占19.0%)。
那么,在那部分对《北京特快?是以“听”为主的观众那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是又看又听,而是“以‘听’为主,偶尔看一眼”的呢?本次调查显示,43.3%的人是“因为手头总有不少事情要做,所以平常就有‘听’电视的习惯”,但也有40.1%的人是“因为〈北京特快〉是以‘说’的内容吸引人的,画面本身常常没什么重要的。”此外,还有16.5%的人是出于上述原因以为的“其他”原因。
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下)
其实,电视评论不同于报纸或广播评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声画并立、互为补充。如果一个节目 《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621.html
1、收视时段:尽管《北京特快》的播出是按早、中、晚的顺序依次排列的,但人们的收视率大小却正好反过来,是按晚、中、早依次排列的。并且,由于播出时间与目前观众的生活起居安排不尽吻合,所以,多数观众是以“并不专门想看《北京特快》,有时换台碰上了,觉得有意思就看”的游离方式接触《北京特快》的。
电视传播虽然有诸多优势,但这种优胜是以一定的接收手段、接收环境和闲暇时间的保障为前提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合特定观众的播出时段常常就显得特别重要。《北京特快》每期节目共播出3次:首播是每周二、四、六的早上6: 30,第二、第三次播出是当日中午12:10和晚上22:30。从理论上讲,应该是首播的观众最多,第二、第三次播出的效果次之。但本次调查显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收视观众最多的竟是最后一次的晚上22:30,有34.7%的观众在这个时段收看《北京特快》,其次是中午这个时段,有17.3%的观众在中午12:10收看《北京特快》,而作为早上首播的6:30这个时段,却只有10.5%的观众。此外,作为《北京特快》观众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收视方式,还有37.5%的观众以“不一定”的方式接触《北京特快》。
那么,这些观众是不是到时候就准时在相关的时段上收看《北京特快》呢?调查结果表明,不是这样的。数据显示,只有35.2%的人“每天到《北京特快》播出的实际便准时收看”,而“并不专门想看《北京特快》,有时换台碰上了,觉得有意思就看”的游离方式接触《北京特快》的观众却高达64.8%。也就是说,即使是上述时段的观众比例分配,也是一种概率性的随机行为使然,并不是观众的一种固定的、自觉的收视选择。这种播出时段上的“不对位”,应该通过某种技术性的调整而加以必要的改善。
2、收视状态:“几乎每次都专心致志地从头看到尾”的观众最多,它说明《北京特快》节目本身对观众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同样是看电视,人们对不同电视节目的接触质量是不同的──有的电视节目人们仅仅是处在一种似看非看、似听非听的状态中,如果碰上性子急一点的,便不停地转换频道;而有的电视节目人们却会从头至尾专心致志地收看,仔细地加以品味。显然,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电视节目所具有的内在质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因此,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状态通常是人们衡量一个电视节目内在质量(包括其报道内容、报道角度及报道风格对于观众的价值度、可读性、接近性等)的最直观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表明,《北京特快》在内容选择、风格把握等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积极认同。作为这种认同的一个明显表征,就是《北京特快》拥有比较高的专心致志型观众的比例。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通常是如何收看《北京特快》的”这一问题时,多数观众回答说:“几乎每次都专心致志地从头看到尾”(占42.6%),当然,也有不少观众对于《北京特快》持一种选择型的态度:“先看内容提要,再决定看不看”(占25.5%)或是持一种“边走边瞧“的态度:“觉得有意思就看下去,负责就换频道”(占31.9%)。从总体上说,《北京特快》的播出内容是有吸引力的,它能在相当程度上使人们手中的遥控器暂时“停止动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看电视的状态也在发生着某种改变。有时,人们虽然开着电视机,但未必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而仅仅是用耳朵在“听”。对于《北京特快》这样一种以评论见长的、声音的“强势”先天很足的节目,画面的作用究竟如何,本次调查通过考察观众平常看《北京特快》是以“看”为主,还是以“听”为主的收视状态的分布,试图得到某种解答。调查表明,迄今为止,虽然大多数观众对《北京特快》还是“以‘看’为主,偶尔干点别的事”(占73.0%),但对于其余1/4略强的观众来说,情形就可能不是这样。其中明确表示自己是“以‘听’为主,偶尔看一眼”的观众目前占8.0%,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表示介于“听”与“看”的之间:“不一定”(占19.0%)。
那么,在那部分对《北京特快?是以“听”为主的观众那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是又看又听,而是“以‘听’为主,偶尔看一眼”的呢?本次调查显示,43.3%的人是“因为手头总有不少事情要做,所以平常就有‘听’电视的习惯”,但也有40.1%的人是“因为〈北京特快〉是以‘说’的内容吸引人的,画面本身常常没什么重要的。”此外,还有16.5%的人是出于上述原因以为的“其他”原因。
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下)
其实,电视评论不同于报纸或广播评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声画并立、互为补充。如果一个节目 《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市场占位──《北京特快》节目专项研究报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