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市场对内开放周年回顾
策划:本报记者部
●股指 近期上证B指较去年6月最高点已跌去四成余,深证B指较去年6月已跌去5成余,两市皆较去年开放政策前尚有七成升幅,但目前已基本回调至当初井喷行情连续涨停打开的位置;
●成交 近期深市B股日成交仅及去年三月的数十分之一,沪市B股近期日成交也仅及去年三月日成交的十分之一,近期日成交量甚至较去年政策公布前的一月份的日成交也远远不足;
●融资 自前年十月雷伊B发行至今,B股市场新股发行已整整一年半“颗粒无收”,随着PT水仙、PT中浩、PT金田的退市,B股上市公司家数已经从原来的114家减至111家;
●持股 以24家纯B股为例,平均每户持流通股数从2000年末的近3万股锐减至2001年末的0.56万股,名列B股公司十大股东中的原来300多家外资机构股东有九成以上在2001年度有减持举动,平均减持比例超过五成多。
投资者散户化 外资总体淡出 ——B股市场投资者状况分析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钟精腾
去年2月B股市场对内开放后B股行情如坐过山车——大起大落。期间场内投资者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期急流勇退的外资在目前的低位有否回流、大股东增持及减持哪些股票等等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以下是笔者对B股公司2000年和2001年年报股东持股变化的统计分析,相信能增加投资者对B股市场的理性认识。散户化趋势明显
去年B股市场开放后投资者散户化、本土化已是不争的事实,B股公司股东人数和股东平均持股量从2000年到2001年的变化对此有很好的反映。
从2000年数据看,112家B股公司(含PT金田)中,除了少数股本较大的公司如东电B、陆家B等股东人数较多外(分别达到18251户和19560户),1万户以上的寥寥无几,1万户以下的占了九成多,并且4000户以下的占了四成多,平均起来,2000年底B股上市公司的B股股东人数不超过5500户。其中茉织B股东数最少,仅有616户,另外杭汽轮B、联华B、帝贤B、雷伊B、深本实B等均不足2000户。但2001年底,股东户数相比2000年底出现急剧膨胀的现象,平均膨胀倍数超过4倍,其中杭汽轮的股东人数膨胀了9.96倍,从1199户增加到了13142户。
在股东平均持股量方面,2001年底以24家纯B股为例,平均每户持流通股数从2000年年报的29905股锐减至2001年中报的6319股,再减少至2001年年报的5604股。个别公司A、B股市场筹码变化出现背离,如深华发截止2001年底公司股东总数为15409户,与2000年同期的12198户相比有所增加,但其A股户数却从2000年末的9946户锐减至2001年年末的6164户,所以其去年股东总数增加,是B股户数的激增所致,由前年的2252户猛增到9245户。外资减多增少
去年B股的井喷上涨使得外资急流勇退,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B股公司外资机构股东数目和持股量均大幅减少。
从总体情况来看,2000年112家B股公司中,除了6家公司的10大股东中没有外资机构股东,其余公司都有至少一家外资机构股东,112家公司共拥有300多家外资机构股东(其中一些机构持有多个公司的股份),而在2001年300多家外资机构股东中九成以上有减持的举动,平均减持比例超过五成多。
从个体情况看,绝大部分B股公司前10名股东中不仅外资机构股东数目减少了,而且外资股东持股票数量也大幅降低。如深赤湾2000年底共有9家外资机构股东,持股量达2897万股,占其B股总量的28%,但到了2001年底,深赤湾原有9大外资机构股东全部退出,虽然也有新的外资机构股东进入,但总体持股量不到200万股。汇丽B股原有的4家境外机构已经全部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茉织华B也由5家减少到1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外资机构都选择减持或出局,也有一些外资股东在“坚守岗位”,如海航B股、江铃B等外资法人股股东。还有8家外资机构不仅没有减持,反而还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增持,如日本松岗株式会社2000年持有茉织华9263万股,2001年大幅增加到18101万股,皮尔金顿国际控股公司2000年持有耀皮8385万股,2001年增加到9250万股。这些持股不动或增持的外资机构,主要是外资法人股和战略投资者。
部分外资在个别B股低位回补现象明显。如邮通B,200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外资大股东全身而退,外资持股量从2000年报的1905万股减持至2001年中报的118万股,但2001年底又回升至1428万股。
市场发展遭遇难题
□本报记者 汪涛
在人们对去年2、3月红红火火的B股行情还记忆犹新的时候,B股市场却在经历了短暂的燥热之后,又逐渐地失去了勃勃生气。今年以来不仅指数从去年的最高位回落了一半多,其交易状况也恢复到开放前的波澜不惊的局面。在消息面上,来自于管理层的正式消息除了去年2月份推出的一系列关于开放和发展B股市场的政策,就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法,政策面逐渐真空;而从媒体方面,最近,关于“B股市场已经死了”的说法,又开始见诸报端。B股市场究竟怎么了?
种种迹象表明,去年2月份管理层在宣布对境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时,对于发展B股市场,还是有诸多配套措施准备推出的,如“设立B股基金”、“加快B股市场融资步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政策后来也都没了下文。虽然管理层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但媒体并没有停止过对B股市场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很快发现,由于B股市场对内开放已彻底改变了市场参与主体的构成,这使发展B股市场的各项措施面临着诸多难题。 难题一新股发行公募?私募?
业内人士介绍,B股公司发行过去一直是采用私募方式,由主承销商和国际协调人负责销售,只配售给海外机构投资者。但鉴于B股已经形成投资者本土化,涉及公平性,单纯的私募形式显然不再适合。如果完全按照A股上网定价发行的公募方式,可能会有很多国内外投机资金通过透支、借贷等方式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新股认购以获得短期暴利,就象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状况一样,而真正进行长期投资的境外投资者可能很难获得想要的数量。但如果采取公募和私募相结合的方式,又会涉及到一些问题,如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防止外汇流失;同时,对长期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认购资格如何限制的问题;如何避免承销机构在私募中暗箱操作,在套取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后逃逸;等等。难题二设立基金有法规和技术障碍
B股市场要发展,必定要发展机构投资者,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市场将出现脆弱性明显、投机性严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因而去年对设立B股基金、发展B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呼声一度很高。但是,经过充分的讨论后人们发现,在现有的情况下要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实还存在法律和技术的障碍。
首先是法规障碍。《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一个基金投资于国家债券的比
其次是外汇风险。投资B股市场的基金必须使用大量外币,由此带来的技术性难题很复杂。基金使用的巨额外币是向境内居民募集还是用人民币兑换?而且,深沪两市的交易币种并不相同,B股基金当然不可能仅仅投资一个市场,是限定基金持有两种外币的比例,还是由基金在投资时自行兑换?如果是后者,由于汇率波动经常存在,B股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控制外汇风险的高超能力。最后,扩容是前提,目前,B股总市值仅仅100多亿美元左右,据测算,B股基金的总规模超过4亿美元进出就会发生困难,而目前B股二级市场的容量较小,推出基金很容易控制市场,成为市场的庄家,对市场的发展不利。难题三国有股流通更加复杂
如果说发行方式和设立B股基金的措施所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克服的话,那么,困扰A股市场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在B股市场也并不容易解决。而且,由于有外资股东的存在,B股市场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将比A股市场会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国有股减持还没有拿出一个很好的方案,那么B股市场在国有股减持还没有定案的情况下要发展,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最大的难题如何定位
可能是由于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结论,使业内对B股市场的定位又出现了分歧,也就是说大家对B股市场还有没有发展的必要产生分歧。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国内企业筹措外资的渠道大大拓宽。于是有人认为,既然有了其他可以替代的筹措外资的渠道,B股市场就丧失了其当初设立的意义;而且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A、B股最终将走向并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是,B股市场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同时,还有人认为,为了今后A、B股并轨更加简单、顺利,为了不将证券市场一些遗留问题扩大化,B股市场也不能再扩大了,最好是维持现状。
但也有不少业内专家对“维持现状”的看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既然这个市场存在了,就应该将其发展好,而且,A、B股虽然最终要走向 《B股市场对内开放周年回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1706.html
●股指 近期上证B指较去年6月最高点已跌去四成余,深证B指较去年6月已跌去5成余,两市皆较去年开放政策前尚有七成升幅,但目前已基本回调至当初井喷行情连续涨停打开的位置;
●成交 近期深市B股日成交仅及去年三月的数十分之一,沪市B股近期日成交也仅及去年三月日成交的十分之一,近期日成交量甚至较去年政策公布前的一月份的日成交也远远不足;
●融资 自前年十月雷伊B发行至今,B股市场新股发行已整整一年半“颗粒无收”,随着PT水仙、PT中浩、PT金田的退市,B股上市公司家数已经从原来的114家减至111家;
●持股 以24家纯B股为例,平均每户持流通股数从2000年末的近3万股锐减至2001年末的0.56万股,名列B股公司十大股东中的原来300多家外资机构股东有九成以上在2001年度有减持举动,平均减持比例超过五成多。
投资者散户化 外资总体淡出 ——B股市场投资者状况分析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钟精腾
去年2月B股市场对内开放后B股行情如坐过山车——大起大落。期间场内投资者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期急流勇退的外资在目前的低位有否回流、大股东增持及减持哪些股票等等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以下是笔者对B股公司2000年和2001年年报股东持股变化的统计分析,相信能增加投资者对B股市场的理性认识。散户化趋势明显
去年B股市场开放后投资者散户化、本土化已是不争的事实,B股公司股东人数和股东平均持股量从2000年到2001年的变化对此有很好的反映。
从2000年数据看,112家B股公司(含PT金田)中,除了少数股本较大的公司如东电B、陆家B等股东人数较多外(分别达到18251户和19560户),1万户以上的寥寥无几,1万户以下的占了九成多,并且4000户以下的占了四成多,平均起来,2000年底B股上市公司的B股股东人数不超过5500户。其中茉织B股东数最少,仅有616户,另外杭汽轮B、联华B、帝贤B、雷伊B、深本实B等均不足2000户。但2001年底,股东户数相比2000年底出现急剧膨胀的现象,平均膨胀倍数超过4倍,其中杭汽轮的股东人数膨胀了9.96倍,从1199户增加到了13142户。
在股东平均持股量方面,2001年底以24家纯B股为例,平均每户持流通股数从2000年年报的29905股锐减至2001年中报的6319股,再减少至2001年年报的5604股。个别公司A、B股市场筹码变化出现背离,如深华发截止2001年底公司股东总数为15409户,与2000年同期的12198户相比有所增加,但其A股户数却从2000年末的9946户锐减至2001年年末的6164户,所以其去年股东总数增加,是B股户数的激增所致,由前年的2252户猛增到9245户。外资减多增少
去年B股的井喷上涨使得外资急流勇退,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B股公司外资机构股东数目和持股量均大幅减少。
从总体情况来看,2000年112家B股公司中,除了6家公司的10大股东中没有外资机构股东,其余公司都有至少一家外资机构股东,112家公司共拥有300多家外资机构股东(其中一些机构持有多个公司的股份),而在2001年300多家外资机构股东中九成以上有减持的举动,平均减持比例超过五成多。
从个体情况看,绝大部分B股公司前10名股东中不仅外资机构股东数目减少了,而且外资股东持股票数量也大幅降低。如深赤湾2000年底共有9家外资机构股东,持股量达2897万股,占其B股总量的28%,但到了2001年底,深赤湾原有9大外资机构股东全部退出,虽然也有新的外资机构股东进入,但总体持股量不到200万股。汇丽B股原有的4家境外机构已经全部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茉织华B也由5家减少到1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外资机构都选择减持或出局,也有一些外资股东在“坚守岗位”,如海航B股、江铃B等外资法人股股东。还有8家外资机构不仅没有减持,反而还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增持,如日本松岗株式会社2000年持有茉织华9263万股,2001年大幅增加到18101万股,皮尔金顿国际控股公司2000年持有耀皮8385万股,2001年增加到9250万股。这些持股不动或增持的外资机构,主要是外资法人股和战略投资者。
部分外资在个别B股低位回补现象明显。如邮通B,200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外资大股东全身而退,外资持股量从2000年报的1905万股减持至2001年中报的118万股,但2001年底又回升至1428万股。
市场发展遭遇难题
□本报记者 汪涛
在人们对去年2、3月红红火火的B股行情还记忆犹新的时候,B股市场却在经历了短暂的燥热之后,又逐渐地失去了勃勃生气。今年以来不仅指数从去年的最高位回落了一半多,其交易状况也恢复到开放前的波澜不惊的局面。在消息面上,来自于管理层的正式消息除了去年2月份推出的一系列关于开放和发展B股市场的政策,就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法,政策面逐渐真空;而从媒体方面,最近,关于“B股市场已经死了”的说法,又开始见诸报端。B股市场究竟怎么了?
种种迹象表明,去年2月份管理层在宣布对境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时,对于发展B股市场,还是有诸多配套措施准备推出的,如“设立B股基金”、“加快B股市场融资步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政策后来也都没了下文。虽然管理层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但媒体并没有停止过对B股市场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很快发现,由于B股市场对内开放已彻底改变了市场参与主体的构成,这使发展B股市场的各项措施面临着诸多难题。 难题一新股发行公募?私募?
业内人士介绍,B股公司发行过去一直是采用私募方式,由主承销商和国际协调人负责销售,只配售给海外机构投资者。但鉴于B股已经形成投资者本土化,涉及公平性,单纯的私募形式显然不再适合。如果完全按照A股上网定价发行的公募方式,可能会有很多国内外投机资金通过透支、借贷等方式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新股认购以获得短期暴利,就象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状况一样,而真正进行长期投资的境外投资者可能很难获得想要的数量。但如果采取公募和私募相结合的方式,又会涉及到一些问题,如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防止外汇流失;同时,对长期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认购资格如何限制的问题;如何避免承销机构在私募中暗箱操作,在套取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后逃逸;等等。难题二设立基金有法规和技术障碍
B股市场要发展,必定要发展机构投资者,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市场将出现脆弱性明显、投机性严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因而去年对设立B股基金、发展B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呼声一度很高。但是,经过充分的讨论后人们发现,在现有的情况下要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实还存在法律和技术的障碍。
首先是法规障碍。《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一个基金投资于国家债券的比
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对于使用外币并局限在B股市场的基金,由于人民币还不能在资本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这一条显然难以做到;而且,“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1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由于B股公司流通盘比较小,这对于B股基金的操作也构成了一定难度。
其次是外汇风险。投资B股市场的基金必须使用大量外币,由此带来的技术性难题很复杂。基金使用的巨额外币是向境内居民募集还是用人民币兑换?而且,深沪两市的交易币种并不相同,B股基金当然不可能仅仅投资一个市场,是限定基金持有两种外币的比例,还是由基金在投资时自行兑换?如果是后者,由于汇率波动经常存在,B股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控制外汇风险的高超能力。最后,扩容是前提,目前,B股总市值仅仅100多亿美元左右,据测算,B股基金的总规模超过4亿美元进出就会发生困难,而目前B股二级市场的容量较小,推出基金很容易控制市场,成为市场的庄家,对市场的发展不利。难题三国有股流通更加复杂
如果说发行方式和设立B股基金的措施所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克服的话,那么,困扰A股市场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在B股市场也并不容易解决。而且,由于有外资股东的存在,B股市场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将比A股市场会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国有股减持还没有拿出一个很好的方案,那么B股市场在国有股减持还没有定案的情况下要发展,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最大的难题如何定位
可能是由于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结论,使业内对B股市场的定位又出现了分歧,也就是说大家对B股市场还有没有发展的必要产生分歧。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国内企业筹措外资的渠道大大拓宽。于是有人认为,既然有了其他可以替代的筹措外资的渠道,B股市场就丧失了其当初设立的意义;而且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A、B股最终将走向并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是,B股市场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同时,还有人认为,为了今后A、B股并轨更加简单、顺利,为了不将证券市场一些遗留问题扩大化,B股市场也不能再扩大了,最好是维持现状。
但也有不少业内专家对“维持现状”的看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既然这个市场存在了,就应该将其发展好,而且,A、B股虽然最终要走向 《B股市场对内开放周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