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领导干部需提高新闻素养和应用媒体能力


具备了必要的新闻素养的基础上,领导干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技巧。
  
  1.跟上时代步伐,推动行政改革
  
  合理规划党委、政府和人大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善分权和制衡的政治机制,综合利用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防止地方政府借口“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民争利,限制公权力参与市场交换和利益分配,坚决杜绝公权力成为利益集团的私器。防止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党政干部不能借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利益,超越司法程序直接干预案件的立案和审理,各级政府要坚守司法公正的底线,维护司法的权威,尽一切努力引导公众回归司法程序来解决社会争议。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廉租房等公共事业的投入,让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2.尊重公民权利,转变宣传思想
  
  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政治权利。在现代舆论环境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公民的宪法性权利,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的协商制度、重大决策的咨询制度、公共政策的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等,让人民和政府一道分担社会治理的成本和风险。疏通公民表达意见的制度性渠道,政府的政务公开要有实质性推进,新闻发布不能过多过滥,甚至作为回避采访的挡箭牌;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发布必须及时、清晰、准确。政府要多渠道收集舆情,及时组织专家研判舆情,发挥舆情的预警功能,防止社会舆论向网络淤积或形成群体事件。各级领导干部应该重视利用网络获取民意,发挥政府网站的政务公开作用,将每年两会的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变成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
  
  3.遵循新闻规律,增强传播实力
  
  各级政府要尊重新闻规律,改进新闻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新闻立法,规范政府的管理权限,放大媒体新闻活动的自主权。推动媒体在产权制度、媒体功能、用人机制和市场身份等方面的改革,打造一个与我国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传播实力。拆除媒介市场的行政壁垒,适当放开媒体的产权,在保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引进民间资本、业外资本参与媒体经营,提高传媒运行机制的灵活性,促进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发挥媒体在日常经营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协调好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国有媒体与民营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构关系,鼓励人、财、物向有实力、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媒体流动,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传媒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我国传媒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传统媒体用工制度的改革,消除体制内外的身份差距、收入差距,尊重职业记者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发挥职业新闻工作者在舆论引导中的核心作用,用职业新闻工作者权威的声音,对抗网络、手机中的语言暴力、话语操纵和无聊争论。
  
  4.熟悉新闻流程,优化传播内容
  
  依法采取经济、技术和司法手段对新闻生产进行把关,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对新闻生产的直接干预,充分协调好文化、广电、出版、教育、通信、工商、税务、公安和安全等部门的职能,努力让司法把关成为新闻把关的主流。尊重媒体的专业精神,相信媒体领导的自我把关能力,通过集中采访、新闻通气、新闻发布、政策试探等软把关形式影响传统媒体生产,通过建立网评员、鼓励知识分子上网,利用社会力量引导舆论。政府的新闻发布要尊重新闻专业标准,巧妙地将政治议题设置到媒体议程中去,协调好政治标准、专业标准和商业标准的关系。政治新闻话语要淡化宏观叙事、政治动员和斗争色彩,文本中少用说教式、口号式语言,鼓励领导干部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在民主语境和民生框架中,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理解和诠释。
  
  5.把握公众心理,改进传播技巧
  
  淡化宣传思维,聘请媒体顾问,策划新闻事件,为媒体和公众设计“今天的台词”。重视媒介事件的仪式政治、整合舆论的作用,通过密集的信息传播、华丽的视觉景观、放大的核心价值,营造神圣、崇高的氛围,凝聚民众的士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庆阅兵等。在信息传播渠道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政治传播要多说两面理、多面理,少说一面理,采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方式说服公众。弱化领导干部的行政身份,多展示他们的生活形象和人生情趣,用鲜活的个性诠释政策和制度,使公众产生“自己人效应”,发挥舆论领袖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
  
  6.防范社会危机,重塑政府形象
  
  在社会转型期,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增多,处理不好就容易形成社会危机。领导干部要学会防范社会危机,学会在危机中重塑政府形象。
  
  首先,制定科学的事前预案,遇到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相关领导要及时赶到现场处理问题。处理危机事件不能简单打压,无限上纲,轻易划分敌我界限,人为制造对抗目标。群体状态下社会责任分散,单纯从外部打压,可能激活群体边界,使群体变得更加顽固,暴力的指向性、威胁性增加。如果再滥用警力、警械,就可能导致街头政治的出现。
  
  第二,危机事件的信息宜疏不易堵,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不能将媒体当敌人,通过各种手段封堵信息、限制采访,甚至对记者说假话、狠话,结果反而给网络、手机流下了传播流言、谣言的空间,使政府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
  
  第三,公众的观念具有固执性,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并影响公众对后续事件的判断和理解。如果在错误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某种认识,舆论引导就必须先花大量精力纠正错误信息,再来进行正面引导。所以,面对危机,政府应该发挥信息的首因效应,领导干部要主动利用媒体及时发言,信息发布要快中求稳。
  
  第四,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处理得好,不但不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反而会增加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消除社会解体和崩溃的隐患。
  
  所以,在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要启动危机公关程序,明确危机公关目标,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重新塑造政府的形象。如“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有效转移了公众对国内安保的质疑,塑造了一个从废墟上站起来的民族形象。
  
  7.推动国际传播,提升国家形象
  
  经济的崛起使中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上出现了中国模式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多种声音。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各级政府应该从维护国家信息主权、拓宽国际生

《领导干部需提高新闻素养和应用媒体能力(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00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