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什么样的转变
企业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报业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转变。成立报业集团为的就是实现一些转变。当然,报纸所担负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绝对不能变,不仅不能变,而且还要不断加强。报业所要转变的是它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成立报业集团的意义无非是通过转换机制、改革体制,从而进一步壮大实力,壮大实力占领阵地,抵御越来越复杂的内外舆论环境的干扰。
一、转变什么?
首先考虑的是转变什么。如果原来一切都很好,为什么要成立报业集团呢?应个景、挂个牌、赶个时髦?不可能!总有一些不符合发展规律的东西要改变,总有一些阻碍前进步伐的东西要取消,总有一些新生事物要喷勃而出,总有一些未知领域要探索尝试。是些什么呢?
1、资产。现在明确的一点是:新闻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但是,新闻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
2、管理。集中体现在制度上。从领导体制到生产经营的规范化操作章程,从用人制度到考核分配。
3、结构。报刊的结构、版面的结构、机构的设置、人才的结构、资金的结构。结构说到底就是对资源的挖掘、配置、利用。
4、观念。主要是指对成立报业集团的认识,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态度,对报业机构管理的认知等等。至于与新闻宣传有关的观念,却不能轻易地改变;对办报与经营的关系也必须正确认识、正确处理。
二、为什么转变?
理清“什么”这一问题后,还必须回答“为什么”,否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一直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靠的是财政补贴,吃的是皇粮,只管办报,其余一概可以不问不闻。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开展了一些经营活动,但也只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猛然间,年产值上亿甚至几亿的情况出现了,人们发现了报业经济的巨大生产力,于是资产的界定成了一种必需,这么多的财富属于谁。毫无疑问,属于国家。但仅仅明确这一点还不够,报社的资产如何经营,办报与经营如何区分,是否允许其他资本进入报业经营领域?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这些问题的解决,遇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难题,报社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而且,报业的经营需要开放的形态,而报社担负的宣传任务又决定报社必须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中。于是,推进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换就成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转变管理的理由:报社从单纯的事业单位成了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而我们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事业管理的阶段。管理部门在报业机构里,应该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现在的生产关系还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关系,从字面上理解管理应该是又管又理,现在却是只管着不理顺,起到的只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作用。首先是制度的不合时宜,用老的一套来限制新的生产力;其次,用意志代替制度,就连老的一套也常常得不到认真的执行。管理问题首先影响到了人的积极性,人被管死了。管理落后也影响到了效益,大量的浪费就因为管理不善而产生。管理落后还影响到了事业发展的后劲,使一个机构缺少继续前进的动力。
3、结构问题是个经济大环境里的问题,有它的普遍性,但表现在报业经济领域里更为特殊更为复杂。从上一节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列举的那些结构问题,分散在好几个层次里,而且还不包括需要由行业来规范的产业性的结构不合理。在一个报业集团内部,报刊结构是个大问题,要成立报业集团,首先要调整好报刊的结构,集团成立后,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不然,一不小心就又产生报刊的结构问题。决定版面结构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水平,一是读者的需求。版面的数量、版面的配置都离不开这两因素。机构设置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有着相似的原因,那就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报社只重视办报,不重视经营与管理,因此,机构、人才都向办报严重倾斜,造成一头重一头轻。当然,机构设置的不合理还有跟不上报业发展速度的原因。
4、其实,观念的改变是一切改变的先决条件,没有观念的改变就没有其他所有的改变,或者说其他所有的改变都是改而不变,比如说制度改了,但是观念没有变,执行制度时,就会按老思路行事,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
三、怎么样转变?
如果说追求什么样的规模是成立报业集团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的话,那么,实现什么样的转变,则是成立报业集团所要考虑的直接问题。因为,要形成有效益的规模,前提是实现转变,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新闻规律的转变。
1、积极推进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换。首要的一步是"剥离",即将广告经营、印刷发行、技术、后勤服务等部门从主体中剥离出来,使之企业化。对那些与新闻业无关的经济实体,改革力度可更大一些,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甚至成为上市公 《实现什么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