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大量通过各种地方文献得以记录、保存下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搜集、整理、保存、利用好尚存于世的地方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政务繁忙之中,仍相当关注地方文献工作。周总理多次强调地方文献对于中国建设发展的价值,提出:“我们除了编印全国所藏方志目录外,还要有系统地整理县志及其他书籍中的有关科学技术资料,做到“古为今用”。 1987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关怀和重视下,全国各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情报所等单位的同仁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入藏和利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拟就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地方文献的作用:
地方文献的产生是与该地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当它被利用时又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繁荣。地方文献在当代的价值主要在于:
1.为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信息,作为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的决策依据。
2.向社会各界提供地方信息资料,制定经济发展方略,加快生产开发,为发展经济服务。
3.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充实的地方性素材,丰富教学和科研的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成果。
4.利用地方文献引经据典,著书修志,“服务当代,有益后世”。
5.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历史文献依据,更好地完成设计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6.积累各种史实性地方文献,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地方史料,对后世子孙认识过去和今天的社会,总结历史经验,起着存史、教化的作用。
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体现了整体馆藏文献的地方特色。这是信息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地方文献的特征,掌握收集的方法,有系统有组织地加以收藏和利用。
二、地方文献的基本特征与收集方法
1.地方文献的特征:
①地方特征: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包括反映地方人物和本地事物的各种形式的出版物。
②时代特征:当代的地方文献包括当代地方法规、法令汇编、地方政府公报、重大事件纪实、各种重要会议资料、地方政府各机构、企事业名录、地方性年鉴、百科全书、人口资料、统计资、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科技发展资料、经济发展资、历史考古资料、政协文史资料、地理资料、文化艺术资料、民族风情资料等。近代地方文献包括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地的历史文献。譬如当年闽粤赣交界地区留下的党史、革命史料以及闽西苏维埃政府历史资料;“国统区”的各种地方性史料和各地民众抗战史料,以及当地政治演化资料,人文地理资料,经济状况资料,人物传记资料,重大事件纪实。各类史志书及各种专志等等。古代的地方文献包括清代以前各地的地方历史文献。明、清代及以前所纂的地方志,许多散存于民间的宗谱、碑帖、墨迹等是重点收藏的古文献珍品。
③形式特征:地方文献载体形式有甲骨、金石、手抄、刻印、印刷、声像、缩微、机读等。出版形式有普通图书、连续出版物、舆图、图片、拓片、乐谱、宗谱等。
地方文献形式多样,时代漫长,对它们的收集远比从书店购书、从邮局订刊困难得多。因此,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地收集地方文献。
2.地方文献的收集方法
地方文献的收集必须按本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方案,实行各馆分工合作收藏,确定普遍收集与重点专深收集的方针,积极主动地通过征集、购买、赠送、交换等办法获得。
①调查地方文献出版源及分布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收集。地方文献的编辑出版存在较大的离散性,不同内容的文献往往归属于不同部门存有。因此,应经常走访相应的部门,取得合作与支持。例如,收集地方志应到方志办;收集党史资料、文史资料可到党史办、政协文史办;收集统计资料可到统计局。按此方法,我们已收集到本省已出的新编省、地、县志和《八闽通志》、《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等。对连续出版的地方文献,要做好续购卡,并与文献出版单位建立长期关系,以保证收集到的文献的连续性。如:“福建经济年鉴”、“福建史志”、“福建统计年鉴”等,均为我们长期收集的重点地方文献。
②征集与采购地方文献。省、地,县各级公共图书馆按文化部和各地关于征集地方文献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向出版或持有文献的单位无偿征集。这是获得地方文献的重要途径,另一渠道是将地方文献的收集列入各馆重点采购计划之内,多方面采集和交换获得地方文献。
③采访人员有的放矢地深入寻访,从收藏家或老学者那里获得赠送或购得地方文献,并记录访问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④建立待访目录,在对文献整理分编过程中发现地方文献的线索,应逐条记下文献出处及时间,制成待访目录卡片。有条件的馆则可直接输入计算机中的地方文献待访目录数据库,以便日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文献。还可在访问老前辈及各届人士时获得地方文献的线索,作好待访目录卡。
⑤为防止一部分地方文献的无序流向,造成散失与消亡,必须与造纸厂、古旧书店及时抢救收藏。
⑥对利用率高的地方文献,可以在各馆间复制或互相交换收藏,或单向赠送复本多的文献。
三、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
我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科学地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发挥其重要作用,是文化、科技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行各馆收藏地方文献互不通气、各行其是,造成一方面存在地方文献重复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有许多重要地方文献又难以搜集齐全。以图书馆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实力,单个图书馆不但不可能把一个地方存世的地方文献全部收齐,就连收集新产生的现代地方文献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况且各馆收藏的一些珍贵地方文献往往被深锁库房,很难被读者一见,又怎能谈得上为社会所利用、共享?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文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与协调,将一个地区的图书馆组织成合作网络,集中该地区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地方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分散在社会上的地方文献,并加以开发和利用。
1.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使当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情报所等诸多地方文献收藏单位能加强协作,取得较大进展,建议由当地文化部门、档案局、教委,科委等牵头成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地方文献工作协调领导机构,负责该工作的规划和协调方案的实施;规定地方文献收集的原则、计划、要求和文献分编统一标准《(括著录标准、主题标引、分类标引和机读目录格式);建立该地区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以便进行联机检索,促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还要组织定期的检查、评比,以督导整体规划的实行;阶段性地召开收集与利用地方文献的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地方文献工作水平,开拓地方文献服务工作新领域。
2. 各成员馆分工协作,形成地方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
各成员馆应按地方文献工作领导机构制定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以公共图书馆普遍收集,专业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重点专深收集的原则,进行分工协作,形成以当地公共馆全国收藏、其余各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
3.加强地方文献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各馆目前普遍存在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的状况,应引起图书馆领导的重视。除适当增配人员外,还须加强业务培训,聘请专家讲授有关课程,提高现有人员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想方设法去搜集地方文献,同时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4.适当控制采集地方文献的复本。
笔者认为,经协调后,省级馆、大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采集复本以2—3册(份)/种,地(市)级馆以1—2册(份)/种,县(市)级馆以1册(份)/种为宜。复本太多势必造成重复浪费,不能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合理控制。对于价格昂贵而罕用的地方文献则应从严控制复本,对珍稀的地方文献、地方古籍则不论复本,应全数收藏。
5.做好地方文献的整理、分编和典藏工作。
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应认真进行整理。对油印本之类的非正规出版物,特别是对手稿、手抄本,既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又要细心考证,避免把重要的资料遗弃。地方文献也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著录、标引,并以“CN MARC”作为机读目录数据格式。有必要在文献目录和文献上加注“地方文献”字样或代号,以区别于其他文献,便于管理和查找使用。有条件的馆可以专设地方文献书库,便于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6.加强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①编制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提供地方文献目录信息,可设想在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联合机读目录数据中心,各成员馆的地方文献目录数据都输入该数据库中,通过联机检索,使用户在当地的任何一个成员馆都能进行书目共享。在当前各馆计算机尚未联网,馆际联机检索还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应由各地方文献工作领导机构牵头,集中各馆的地方文献目录编成该地区地方文献联合目录(软盘或书本式),再分送各馆
《浅议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