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
(一)地方服务优势
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1.地方政府机关,2.地方经济建设,3.地方科研单位等,其地域特点十分明显,而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方历史状况、现实状况的掌握。如地方政府成立经济开发项目前,首先要论证其项目的可行性,而论证的依据离不开有关地方文献。辽宁省的本溪市原以矿业、钢铁业为经济发展龙头,在矿源面临枯竭需要重新立项时,省市领导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了以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方针;外商投资,也要首先了解当地有关情况,美国汽车通用公司在向沈阳、上海投资时首先对当地汽车行业及市场情况进行了解,这些情况有许多来源于地方文献;地方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多数围绕地方这一地域主题或与之相关的主题。据辽宁省社会科学院1985~1995年《科研成果目录》统计,十年中14个部门130名专业人员共完成科研成果近3500项,其中约1150项是围绕地方这一主题,经济、历史、党史三所的科研成果一半以上与地方有关;甘肃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曾对“丝绸之路”、“石窟艺术”、“敦煌学”、“西夏学”等地域性专题研究提供很好的服务。而地方有关单位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也有必要利用地方文献了解需要知道的一些情况,如沈阳园林旅游公司在确定建立满族民俗博物馆时,即从辽宁省图书馆获得系列满族民俗资料作其项目实施的文献依据;黑龙江日报社史志办在编写《东北新闻史》过程中,其资料来源主要是东北各大图书馆入藏的地方文献资料,辽宁省图书馆曾利用馆藏有关资料为其整理出1949年以前东北地区有过的报纸名录202条,从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也能看出其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笔者1997年完成的73项社科咨询中,有49项属于地方文献范畴。
(二)地方文献征集优势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地方政府干预优势,图书馆直接隶属于当地政府,它可以通过政府向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征集地方文献。 1960年1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转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办法”, 1978年、1985年又先后两次发出“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1989~1990年,黑龙江省先后三次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文献和地方出版物征集和收藏的通知》、《关于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的报告》、《关于商谈地方财政部门补助征集地方文献经费的函》。其他省份也发过类似的通知,这方便了各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及地方出版物的征集。2.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优势,各图书馆除入藏当地文献外,也入藏其他地区的文献资料,如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藏有辽宁省图书馆所未入藏的辽宁方志,东北刊物,因此辽宁省图书馆可根据需要内部调剂,即通过复印补充入藏。3. 图书馆内部政策优势,图书馆领导因其服务地方的宗旨,对地方文献的采购多给以大力支持,辽宁省图书馆的领导在购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地方文献的购入依然一路绿灯。4.地方文献入藏基础丰富的优势,许多图书馆早在50~60年代既以着手采购征集地方文献,如广东、北京、甘肃、上海、辽宁等地,辽宁省有“东北地区研究”文献资料25,135种“占本学科文献总藏量的40.34%”。辽宁省图书馆1990年建立地方文献书库时,仅从基藏书库提取中日文图书复本(不包括古籍)就建起入藏近4000种的地方文献书库。5.地方人士热爱家乡的地缘优势,爱家、爱乡、爱国的情缘不分种族、国界,无论人在何方乡情不变,他们中的许多人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捐赠给图书馆,如黄荫普曾捐赠大批广东文献给广东中山图书馆,许多图书馆利用这种地缘优势建起地方作者库如广东、遵义、临清、佳木斯,沛县等等。
(三)人才及其他相关优势
在图书馆能够将文献与使用文献者有效连接的关键是人,是一批业务能力强,又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目前各公共图书馆对在职人员经过几年抓业务培训,抓素质教育,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精神面貌都有较大改观,80年代起又补充进一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经过几年时间实践,这批人己能利用所学驾御图书馆业务,其中佼佼者己成为图书馆中的业务尖子,并走上领导岗位,可见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具备了人才优势,就开展地方文献工作而言,这种优势更为突出,图书馆对外服务人员多年为地方服务的经验,使他们对地方需求比较清楚,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多年生活工作的地方有较深厚的感情,因此对地方历史及各方面情况也有较多掌握;加之对馆藏的了解掌握。将以上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对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无疑十分有利。
人是开展工作的一个方面,设备与技术则是另一个方面,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采用,各项先进设备的配置,这一切为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优越条件、设备与技术优势。目前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多数己系统配置缩微复制、视听、计算机、扫描打印等设备,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技术及技术人才也相继到位,许多图书馆己利用这一优越条件着手做地方文献的基础建设工作,如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己具一定规模;1996年~1997年辽宁省图书馆开始建立“辽宁近当代作家、作品资料数据库”己输入数据近4000条;“《盛京时报》数据库”己完成数据单近万条,并开始录入工作;“东北图片数据库”的图片及数据录入工作正在进行等等。总之,随看社会信息意识的增强及邮电通讯事业、计算机产业、印刷事业的全面发展,图书馆这一规模庞大的信息产业系统为更好地发挥信息优势也在调整观念,适应社会需要。
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景
地方文献工作虽然早已引起图书馆界重视,但地方文献不以文献载体或学科分类的特点却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这项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内的开展,以往在多数图书馆中,地方文献工作被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如采购征集由采编部负责,二三次文献开发及咨询工作分散在社科、科技部门,读者的文献利用则因其载体情况分散于有关部门,由于这种分散使其入藏、目录及服务特点无法集中体现,使读者不知道该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无法深切体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近几年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许多公共图书馆中,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己被落实到实处,他们纷纷将其作为一项独立工作来开展,而且取得较好效果,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工作几起几落举步惟艰的局面已经改变,而且很有发展前途。
首先,地方文献需求市场极有潜力,这种需求不但具有社会效益,还会产生经济效益;不但具有国内市场,而且具有国际市场。为了宏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需要大量文献资源为依托,如屈原、黄帝陵、话说黄河、话说长江等影视作品的完成;各地开展无污染的旅游业,必须将地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他们愿意付出报酬得到可供参考的系统的地方文献。首都图书馆多年来利用地方文献为社会服务除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外,每年还可为图书馆创收十几万元即说明了这一点。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引起世界极大关注,出自政治、经济、文化需要,他们在与中国建立往来关系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各地情况,沈阳东北亚研究所抓住这一机会,靠对东北地方文献线索的掌握,靠对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的了解编辑出版这方面系列资料如《东北考古资料集成》、《高丽、渤海史料集成》等等,以此占领国内外市场,其年收入可维持70余人的开支并有盈余,公共图书馆应该比其具有更大的资源及人力优势。
其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丰富,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这些地方文献极有开发利用价值,以东北地区为例:哈尔滨市图书馆入藏的《远东报》(1916~1945)全国仅此一份,此外还有其他极具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大连图书馆的满铁资料及日文报刊,一直是国内外读者长期利用的资料;辽宁省图书馆的东北地方志及解放前中文报刊也长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青睐。
此外,现代化技术已被社会广泛应用,图书馆为适应社会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如利用计算机将文献信息整理加工成不同专题数据库,将己开发出来的数据库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结合服务于社会等。这为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使其尽快进入市场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经过一些馆的多年尝试,己总结出部分成型经验,有了一定基础。而且从文献入藏到服务对象、服务设施及服务队伍,公共图书馆都占有优势,加上国内外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事业纪事 /1949~1986
2.蓬勃发展的中国图书馆事业 /书目出版社/ 1996
3.发展中的黑龙江图书馆事业 刘经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4.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成果汇编/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课题组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2
5.1985~1995科研成果目录/辽宁社会科学院/ 1996.12
6.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张武耕/ 图书馆论坛 / 1992.6
7.北京地方文献及其报刊索引数
《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与优势(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