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电视台走向世界的观念准备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台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无论是受众的规模,还是节目的影响力,都堪称“中国第一传媒”。然而,如何应付来自国际、国内传播界越来越强劲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在下一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充分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研究世界级电视大台及其主要频道、重点栏目(节目)长盛不衰的成功做法及其所蕴涵的规律性的东西。
有研究表明,我国电视台与国外著名电视台在节目形态方面存在着种种差距,而节目形态方面的差距,其实并不单单是由于具体的操作技术所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传播观念所造成的,以及在不同的传播观念指导下的不同的支撑机制,乃至不同的运作体制所造成的。“观念→机制(体制)→操作技术→节目形态”是理解和认识我们与世界级大台在节目形态方面差距的基本线索,同时也是解决相应问题的关键性逻辑顺序。
如果抛开我国电视台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论,单从问题的层面来考察,我们在走向世界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换言之,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
■强化整台节目、整个频道的“宴席意识”
宴席与家常菜的最大不同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个饭菜的成色、质量比较高,关键在于宴席是一种有机结合的艺术,它有主打的“大菜”,但也并不排斥简简单单的“小菜”,只是它不同于家常菜的平列与无序,而是在全局性统筹中主次有序、搭配适度,使平日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菜肴在一种艺术性的组合配置中出神入化,相得益彰。
电视工作中的所谓“宴席意识”就是不但要强调出“精品”,而且要讲究整台节目、整个频道的系统统筹和有机配置。这是一流电视台和二三流水平的电视台在节目形态方面的主要差距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电视台目前节目的整体状况更像一个定额包费的自助餐,虽然品种多多,但它们之间既缺乏精品“大菜”,更缺乏“菜”与“菜”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艺术化的严整配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例,目前以《新闻联播》为代表,新闻报道的组合表现为是一种“先国内,后国际”,“先政治、经济,后文化、体育”的简单顺序式组合,节目中缺乏“聚焦”重心和报道之间的有机配合,虽然条数不少,但能够说明问题和给人留下印象的并不多。
尽管我们已经开始“精品工程”,但如果不注重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也许我们拥有一大堆精品,但集合在一起却可能是缺乏生气和魅力的。 研究表明,强化节目构成的“宴席”意识,至少有这样三条好处:
a.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传通量。信息的有效传通量并不是与信息条数的多少成正比的,因为受众不是“填鸭”。现代受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方面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事物一定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人们对多侧面展现有序化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要远胜于对单一信息的无序化叠加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在传播中也要树立效益观念,“贪多嚼不烂”。不在“吃”得多,但求“消化”好,这应该成为制作和编排电视节目的一个原则。
b.最大限度地减少节目内容之间的价值冲突和相互干扰。节目的无序化组合容易造成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价值冲突,且由于节目的“诸侯割据”,缺乏有机的配置,节目间的相互干扰几乎是一种常态。几年前一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构成之后曾经指出,中国电视的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冲突,他说:“常常是正剧里强调的社会价值,却在随后的娱乐节目或广告中又被无情地撕碎或受到嘲讽。”他的评价未必全面,但类似的现象确实存在。强化节目之间的统筹调度和整体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概率。
c.造成节目的节奏感和多彩化。“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列化的电视节目编排容易造成单调和同水平的刺激,使受众产生厌倦心理。“宴席”意识讲求主辅搭配,张弛有度,浓淡相宜,色香味俱全,以促使受众在对称性的变化之中形成积极的视听状态。
■树立整体复合化、局部单纯化的“总分合意识”
依靠某种特殊条件形成的单一的竞争优势即人们所谓的“单点支撑”,它就像独腿凳一样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摇晃倾斜。而“多点支撑”则往往比较稳固,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稳态发展和优势地位。“多点支撑”意味着“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在严肃高雅和通俗搞笑之间,在宣传引导和服务迎合之间,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在主流价值和另类观点之间……我们既要有选择、有立场,但也要尽可能广泛地拓展自己的阵地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多彩化了的社会和社会需求。
而实现所谓“多点支撑”的关键就在于树立整体复合化、局部单纯 《略论电视台走向世界的观念准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296.html
有研究表明,我国电视台与国外著名电视台在节目形态方面存在着种种差距,而节目形态方面的差距,其实并不单单是由于具体的操作技术所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传播观念所造成的,以及在不同的传播观念指导下的不同的支撑机制,乃至不同的运作体制所造成的。“观念→机制(体制)→操作技术→节目形态”是理解和认识我们与世界级大台在节目形态方面差距的基本线索,同时也是解决相应问题的关键性逻辑顺序。
如果抛开我国电视台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论,单从问题的层面来考察,我们在走向世界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换言之,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
■强化整台节目、整个频道的“宴席意识”
宴席与家常菜的最大不同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个饭菜的成色、质量比较高,关键在于宴席是一种有机结合的艺术,它有主打的“大菜”,但也并不排斥简简单单的“小菜”,只是它不同于家常菜的平列与无序,而是在全局性统筹中主次有序、搭配适度,使平日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菜肴在一种艺术性的组合配置中出神入化,相得益彰。
电视工作中的所谓“宴席意识”就是不但要强调出“精品”,而且要讲究整台节目、整个频道的系统统筹和有机配置。这是一流电视台和二三流水平的电视台在节目形态方面的主要差距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电视台目前节目的整体状况更像一个定额包费的自助餐,虽然品种多多,但它们之间既缺乏精品“大菜”,更缺乏“菜”与“菜”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艺术化的严整配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例,目前以《新闻联播》为代表,新闻报道的组合表现为是一种“先国内,后国际”,“先政治、经济,后文化、体育”的简单顺序式组合,节目中缺乏“聚焦”重心和报道之间的有机配合,虽然条数不少,但能够说明问题和给人留下印象的并不多。
尽管我们已经开始“精品工程”,但如果不注重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也许我们拥有一大堆精品,但集合在一起却可能是缺乏生气和魅力的。 研究表明,强化节目构成的“宴席”意识,至少有这样三条好处:
a.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传通量。信息的有效传通量并不是与信息条数的多少成正比的,因为受众不是“填鸭”。现代受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方面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事物一定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人们对多侧面展现有序化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要远胜于对单一信息的无序化叠加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在传播中也要树立效益观念,“贪多嚼不烂”。不在“吃”得多,但求“消化”好,这应该成为制作和编排电视节目的一个原则。
b.最大限度地减少节目内容之间的价值冲突和相互干扰。节目的无序化组合容易造成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价值冲突,且由于节目的“诸侯割据”,缺乏有机的配置,节目间的相互干扰几乎是一种常态。几年前一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构成之后曾经指出,中国电视的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冲突,他说:“常常是正剧里强调的社会价值,却在随后的娱乐节目或广告中又被无情地撕碎或受到嘲讽。”他的评价未必全面,但类似的现象确实存在。强化节目之间的统筹调度和整体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概率。
c.造成节目的节奏感和多彩化。“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列化的电视节目编排容易造成单调和同水平的刺激,使受众产生厌倦心理。“宴席”意识讲求主辅搭配,张弛有度,浓淡相宜,色香味俱全,以促使受众在对称性的变化之中形成积极的视听状态。
■树立整体复合化、局部单纯化的“总分合意识”
依靠某种特殊条件形成的单一的竞争优势即人们所谓的“单点支撑”,它就像独腿凳一样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摇晃倾斜。而“多点支撑”则往往比较稳固,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稳态发展和优势地位。“多点支撑”意味着“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在严肃高雅和通俗搞笑之间,在宣传引导和服务迎合之间,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在主流价值和另类观点之间……我们既要有选择、有立场,但也要尽可能广泛地拓展自己的阵地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多彩化了的社会和社会需求。
而实现所谓“多点支撑”的关键就在于树立整体复合化、局部单纯 《略论电视台走向世界的观念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