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光作客聊天实录
一些。国内的报纸实质信息越来越少,偏见越来越多,我不爱看。遇到重大的事件,比如说伊拉克、阿富汗,更多的是看英国的报纸,美国的报纸也看,包括美国的报纸有时候也报道两方面不同的声音,惟独中国的报纸只有一种声音,只有美国官方的声音,如白宫的声音,中央情报局的声音,所以我不爱看。因为总是报道和反映美国官方的声音,中国的很多媒体成了美国的喉舌,所以我不看,我要看事实的真相,必须看反映各种声音的媒体。
网友:你获取信息的渠道就只局限于国外的媒体?
李希光: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报纸,这些报纸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每天通过电子邮件把他们的版面和要闻发给我。
网友:你怎么判断他们的声音是对是错?
李希光:可以作出判断,比如说报道伊拉克危机,美国中央情报局这么说,你再看看英国媒体怎么说,伊拉克媒体怎么说,你再看看其他的中立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怎么说,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网友:你怎么看待十六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
李希光:江泽民主席已经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民主政治。政治改革的前提是新闻改革,新闻改革的目标和目的是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和公民的知情权。中国是市场转型的国家,带来的是利益多元化。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一种趋势:有钱人的声音越来越强,越来越强的结果,就是有钱人最终拥有媒体。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弱势群体越来越弱,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为了保证舒服的人越舒服,但是穷人不要太穷,要反映两方面的声音,媒体不可以只反映有钱人的声音,不反映穷人的声音。但是媒体的发展是有钱人的声音越来越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新闻改革,我们的政治改革可能是按有钱人的方向去改革,就比较危险了,我们要保证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
网友:您认为这几年,我们的媒体在表现方式和写作的方式上,有没有比较新的东西出来?还是如您所言,一切都在倒退?
李希光:中国的媒体的新闻写作,在世界上来讲是最差的,最不讲究事实的。因为它不在乎。中国媒体的表现方式有三个弊端,一个是充满了记者的意见。我有一次问我的一个研究生:你整天讲"我要新闻自由",那么解释一下什么是新闻自由,她说新闻自由就是记者想写什么写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我对她说,如果你办一张报纸的话,你喜欢的就写,不喜欢的就不写,那就是你个人操纵舆论。第二是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充满了套话、空话,行话、甚至废话。邓小平早就对充满了空话的新闻报道嗤之以鼻,江泽民也批评过这种媒体表现形式,但是中国的媒体就是坚持不改,而且文章和报道越来越长,越来越空。另外,中国的媒体旧的毛病不改,又添了个新毛病:媒体充满了装腔作势的谈话、对话,这些谈话更多地是炫耀主持人和谈话嘉宾对概念理论死记硬背的本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记者到今天也没有学会倒金字塔的写作风格,不知道新闻就是写故事、写冲突,缺乏基本的新闻敏感和故事灵感。有的报纸办的比较好,《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就是一个故事,《环球时报》头版头条表现的是故事的冲突。
我认为中国的媒体改革包括两个,从公正性出发,强化信源的多元化;同时在新闻写作上彻底改革,彻底摒弃现时的新闻写作风格,从ABC学起,从幼儿园学起,这一点应该学习美国的新闻学。否则的话,中国的新闻文风会把中国人占理的事请变成无理;而人家无理德事请通过优良的新闻写作变成有理。
网友:清华的国际传播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希光:重点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致力于中国的新闻改革,使中国在全球的传播时代世界人民能够听到中国人的声音。要为能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心声和立场找到一种传播模式。中国的媒体如果不反映中国人的声音,不为自己的社区服务,就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华盛顿邮报》坚持为华盛顿地区的人民服务,中国的报纸也必须为中国人服务。如何服务好,要找一个很好的模式。第二个方向是研究美国的媒体。所谓全球传播时代,就是美国声音传播的时代。今天的声音是美国的声音,这一点事实是任何人否定不了。我们必须研究美国的声音和他们的传播模式,目的也就是使中国人的声音,能够在全球传播时代被听到。
网友:普利特新闻奖对中国的传媒业有什么启示意义?
李希光:普利特新闻奖对中国媒体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独家性和优良的写作水平。真实、独家、深入和优良的写作水平等与最高深的新闻学。有人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新闻学上的诺贝尔奖。这种奖项培育的是记者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使记者感觉到:我的职业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记者是没有个人名利思想的,记者是帮助别人成名成家,记者挣的工资是世界上比较少的。记者的高尚在哪里?就是站在最广大的公众利益,弱势阶层一边。有人说医生是高尚的,是救死扶伤,但是医生动一个手术只能救一个人,有人说老师是最崇高的职业,老师最多一堂课讲给三百人听。而记者一支笔可以拯救千百万人, 《李希光作客聊天实录(第7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480.html
网友:你获取信息的渠道就只局限于国外的媒体?
李希光: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报纸,这些报纸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每天通过电子邮件把他们的版面和要闻发给我。
网友:你怎么判断他们的声音是对是错?
李希光:可以作出判断,比如说报道伊拉克危机,美国中央情报局这么说,你再看看英国媒体怎么说,伊拉克媒体怎么说,你再看看其他的中立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怎么说,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网友:你怎么看待十六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
李希光:江泽民主席已经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民主政治。政治改革的前提是新闻改革,新闻改革的目标和目的是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和公民的知情权。中国是市场转型的国家,带来的是利益多元化。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一种趋势:有钱人的声音越来越强,越来越强的结果,就是有钱人最终拥有媒体。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弱势群体越来越弱,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为了保证舒服的人越舒服,但是穷人不要太穷,要反映两方面的声音,媒体不可以只反映有钱人的声音,不反映穷人的声音。但是媒体的发展是有钱人的声音越来越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新闻改革,我们的政治改革可能是按有钱人的方向去改革,就比较危险了,我们要保证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
网友:您认为这几年,我们的媒体在表现方式和写作的方式上,有没有比较新的东西出来?还是如您所言,一切都在倒退?
李希光:中国的媒体的新闻写作,在世界上来讲是最差的,最不讲究事实的。因为它不在乎。中国媒体的表现方式有三个弊端,一个是充满了记者的意见。我有一次问我的一个研究生:你整天讲"我要新闻自由",那么解释一下什么是新闻自由,她说新闻自由就是记者想写什么写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我对她说,如果你办一张报纸的话,你喜欢的就写,不喜欢的就不写,那就是你个人操纵舆论。第二是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充满了套话、空话,行话、甚至废话。邓小平早就对充满了空话的新闻报道嗤之以鼻,江泽民也批评过这种媒体表现形式,但是中国的媒体就是坚持不改,而且文章和报道越来越长,越来越空。另外,中国的媒体旧的毛病不改,又添了个新毛病:媒体充满了装腔作势的谈话、对话,这些谈话更多地是炫耀主持人和谈话嘉宾对概念理论死记硬背的本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记者到今天也没有学会倒金字塔的写作风格,不知道新闻就是写故事、写冲突,缺乏基本的新闻敏感和故事灵感。有的报纸办的比较好,《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就是一个故事,《环球时报》头版头条表现的是故事的冲突。
我认为中国的媒体改革包括两个,从公正性出发,强化信源的多元化;同时在新闻写作上彻底改革,彻底摒弃现时的新闻写作风格,从ABC学起,从幼儿园学起,这一点应该学习美国的新闻学。否则的话,中国的新闻文风会把中国人占理的事请变成无理;而人家无理德事请通过优良的新闻写作变成有理。
网友:清华的国际传播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希光:重点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致力于中国的新闻改革,使中国在全球的传播时代世界人民能够听到中国人的声音。要为能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心声和立场找到一种传播模式。中国的媒体如果不反映中国人的声音,不为自己的社区服务,就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华盛顿邮报》坚持为华盛顿地区的人民服务,中国的报纸也必须为中国人服务。如何服务好,要找一个很好的模式。第二个方向是研究美国的媒体。所谓全球传播时代,就是美国声音传播的时代。今天的声音是美国的声音,这一点事实是任何人否定不了。我们必须研究美国的声音和他们的传播模式,目的也就是使中国人的声音,能够在全球传播时代被听到。
网友:普利特新闻奖对中国的传媒业有什么启示意义?
李希光:普利特新闻奖对中国媒体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独家性和优良的写作水平。真实、独家、深入和优良的写作水平等与最高深的新闻学。有人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新闻学上的诺贝尔奖。这种奖项培育的是记者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使记者感觉到:我的职业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记者是没有个人名利思想的,记者是帮助别人成名成家,记者挣的工资是世界上比较少的。记者的高尚在哪里?就是站在最广大的公众利益,弱势阶层一边。有人说医生是高尚的,是救死扶伤,但是医生动一个手术只能救一个人,有人说老师是最崇高的职业,老师最多一堂课讲给三百人听。而记者一支笔可以拯救千百万人, 《李希光作客聊天实录(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