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搜集、整理和保存地方文献,历来都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之一。可见对地方文献的内涵、范围等等的认识,图书馆界尚未统一,且相互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无疑将给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造成人为的障碍。因而,近年来图书馆界对这方面的探讨又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赋予地方文献工作全新的内容。

一、地方文献不应当只局限于史料

对地方文献,从来在图书馆界就有着众多的见解。为了能从中找出较为适宜的答案,首先必须对地方文献的作用有正确的了解。地方文献的作用。据笔者目下已见到的有关文献,大体可归纳为:①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省情资料和历史借鉴。②为修志提供史料。③为专业史研究服务等等。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把某个地区所出的科技情报资料都作地方文献处理。因为,其专业性强,时间性强,对推广新技术作用甚大,但对地方历史来说,往往没有价值。”综上所述的“作用”,可以看出所谓的地方文献实质上已成了“地方史料”的代名词。

史料之说由来已久,且流传甚广,影响也较大。一般公认的皆称为杜定友先生所创行。这恐怕是沿袭了杜先生1941年时发表的地方文献工作的早期论著——《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中的观点,加之修志(包括各种专志)之风劲吹,地方文献在其中的突出贡献,使人们更容易被“地方文献的任务仅是为修志提供史料”的表面现象所述惑。故不少对地方文献的讨论,多局限于从史料来着眼。并已有不少省级公共图书馆也就依此为准绳,来衡量、取舍地方文献。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杜定友先生对地方文献的观点,也曾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在1953年和1957年,杜先生根据其多年的实践和教学所得,相继编纂成了《地方文献的处理(未刊稿)》和《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讲稿)》,两部迄今为止仍堪称为我国唯一的全面论述地方文献工作的著作。在这两部著作里,杜先生明确指出要重视现实的地方文献。他在讲稿中提醒我们“文献的内容并不限历史意义,必须‘继往开来’,对旧的材料要批判的接受,对新的材料要及时收罗,以免‘稍纵即逝’”和“采访员往往只注意过去,忘却眼前的材料,只注意书本,忘却其它”。这些独具慧眼的阐述,对我们现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仍有很大的启发性。

如何处理好现代地方文献与地方史料之间的关系,确系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象杜定友先生生前所致力征集到的不少属于“现代的文献资料”,现在不也己成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了吗?这些当时的“现代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如果都能及时进行累积,事后不管经历了若干年代,后人无论是编纂或查找利用,当然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况且现代的文献资料也并不一定要到成为史料时,才能展现其作用。在这方面浙江丽水县图书馆所做出的榜样,值得图书馆界深思。为了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丽水馆专门系统地收集了当今羽坛皇后李玲蔚的有关资料。李玲蔚这位在红旗下长大的新一代,自1980年在羽毛球全国青少年赛中暂露头角夺取第一个冠军后,被选入国家队,嗣后多次获国际赛或全国赛的金牌。因而在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一九八四年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和亚洲“十佳”运动员,今年又获“五一”奖章。经过不懈地努力及时地收集,共得国内照片、中外文文字资料215份(张)。其中1980年三篇、一九八一年六篇、一九八二年九篇、一九八三年三十四篇、一九八四年五十四篇、一九八五年五十二篇。对此社会赞道:“这项工作做得好、做得对,做到点子上,既搞活了图书工作,又扩大了图书馆影响,这对激励人民学文化、学技术、学先进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教育过程”。丽水馆的同志也觉得这种搞好现代的地方文献资料,即搞好情报信息的传递的做法”是引起领导对图书馆工作重视的重要手段。”

二、正确对待内容不带“地方性”的地方文献

由于重史轻现——把地方文献看成了“史料”的同义词,伴之而来的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普遍表现出的:重社会科学文献资料,而轻自然科学(包括社科的理论著作)文献资料。这里面固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客观原因。首先,这类文献在过去,尤其是在解放前本来就为数不多。在我们所编的《广西文献题录(解放前部分)》,自然科学方面文献不到十分之一,因而,在我馆文革前所编的几个有关专题索引里,多将这方面的有关文献附入经济内。如《桂省试造玻璃》、《毛竹硝酸法制纸之研究》等文献,就分别被附入“化学、燃料经济”和“造纸业经济”类下。其次是,自然科学的文献大多不带“地方性”色彩。就是社会科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文献,象哲学、文学艺术理论等等,皆不可能带有“地方性”内容。

就所谓的地方性而言,图书馆界的认识也还不是一致的。目前在国内的传统看法是严格按行政区域,不管是历史,或现行的来识别的。对此,苏联专家市钦科夫在《‘地方文献’这一概念的内容》一文中作了极为精僻的阐述。文中写到:“正确地挑选地方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目工作者如何精确理解‘地方’这个名词的概念。这一术语在省(边区、自治共和国)图书馆看来,首先意味着现在本省、本边区和本自治共和国的领域;同时也考虑到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这个定义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是不够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被认为是孤立的区域,因为它是国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过程通常都超出地方范围,或者达到本国大部分地方,或者遍及于全国。任何地方的自然情况,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同邻近省份的自然情况有相互关系,而且同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相互关系。因此,在确定地方文献书目的地方范围时,应该考虑到任何地方的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和民族的特点,而加以扩大……”因此,当编制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的书目时,不仅要登记关于这个地方的文献,而且要登记与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相同的邻近地区的文献。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我们不得不对之正视的事实。这就是某些文献仅其单一的个体而言,不呈现“地方性”的特征。如广西田阳县人民医院陈国芳等,一九七八年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血红蛋白Constant Spring及CS型血红蛋白H病》。因为,这种病可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发生。可是,一旦把有关此类的文献集中起来,即从集合的总体上,它们都是能反映出一定的地方性来的。象血红蛋白文献的集合表明,广西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的是全国第一次报告,有的甚至还是世界上的首例报导。如果我们对此不及时收集、整理,那不要说现在对本地区科研、生产的服务,将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就是将来对修志,特别是各种专志的编写,也无疑是一大憾事。这方面的教训可以说不胜枚举。比如编纂《广西兵工志》,就很需要有关各兵工厂具体内情的报告,而这类文献由于属保密范围为数甚少。当有关人员从《广西文献题录(解放前部分)》中查到,一九二八年《广西建设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载有《调查浔州兵工厂报告书》的线索时,真是喜出望外。由此可见,单从典藏出发来考虑的“地方性”,将使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只能因循守旧,而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祖国四化建设新需求。地方文献工作应不应当为科研服务(这里指的远不止是仅局限于提供史料的服务),如何为科研服务,当然也就成了地方文献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现代的图书馆业已从封闭型的藏书楼过渡到开放型的信息传播机构。一九八二年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颁布了《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在其第一章总则第三款中,规定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任务之一为:“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和信息服务”。作为一个地区的文献资源、书目检索和图书馆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交流中心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其馆藏,当然也含地方文献,主要是为本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地方文献工作因其自身的特点——“地方性”,密切地吻合了这一要求,更是显得尤其突出。基于这种考虑,把“情报信息”这一概念引入地方文献工作,自然是非常迫切的了。它意味着,本地区的科技情报必须在该地区的地方文献中登堂入室,并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如何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怎样才算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又一个问题。为了实现此目的,不少的同志主张要为之建立专藏,即地方文献库。甚至还有提出市县图书馆也要建立地方文献库。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大多遵循了这种做法。并且有的还为之设立了专门的工作部门,象湖南省图书馆设置了地方文献部。这种做法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乃是:“藏书是开展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

确实,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藏书,更切合实际的来说应当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图书情报的各项工作非得拥有一定的藏书(这里指的是自成体系的部门所有的文献资料),才能开展工作。比如,采编工作这个任何一级图书馆均有的工作程序。在大多数的图书馆,特别是中型以上的图书馆,均为之设有相应的部门——采编部(组),它就没有自己的藏书。文献资料固然也是该部门的工作对象,可它们仅仅是过客——经过采编加工整理,而并没有在此停留形成书库典藏。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理由是采编部是一个只为图书馆内部服务,而不面向用户的特殊部门。那么请转过来看看直接向用户服务的咨询部门,即各馆的科技服务部(或书目参考部)。通常在这些部门,除了一些不能外借的必备检

《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52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