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论文 >> 正文

针对硬件实现的H.264视频编码算法改进


摘要:从硬件实现的角度分析了H.264算法,重点研究了占用最多运算时间的预测部分的优化,给出了对帧内预测、哈达马变换以及运动估计算法的改进,通过简化运算复杂、效率不高的模块以及减少模块间数据相关性等,对硬件进行优化。通过对各种测试序列的仿真,证明改进是有效的。

    关键词:H.264 帧内预测 运动估计 运动预测因子

H.264[1]最初是由ITU-T起草的,在未来将成为ITU-T和MPEG的联合标准。H.264因为提供了很高的编码压缩效率、友好的面向网络的接口,将成为下一代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但是编码效率很高的同时,其算法的复杂度也提高了四倍,这在很大程序上限制了它的实现。因此,必须针对硬件的实现做改进和优化。

H.264的最初测试模型(JM)[2]是为了取得高的编码效果而设计的。在这个测试模型中,有很多的算法需要很大的运算量,但是编码效率的提高却不多,并且很多模拟之间是数据相关的,这一点限制了用并行处理加速硬件的实现。

以前有文章分析过这种新的视频编码的复杂度[3~5]。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通过软件的分析得到H.264算法的复杂度的。这些结果对在软件中的应用是精确的,但是当涉及硬件设计的并行处理时,就不再适用了。
(凹丫丫范文网fanwen.oyaya.net收集整理)
    经过试验比较可以得出,在H.264硬件实现上的关键点是预测部分,因为此模块所占的计算时间几乎是总时间的90%。所以改进的重点在预测部分。

1 H.264算法

图1是关于一帧图像的帧内预测间预测的算法框图。如果采用帧内预测,帧间预测部分将不进行判断。在进行帧间预测时,会使用多帧预测和可变块大小的运动估计。编码模式选择部分在所有的预测模式中选择一个最佳的预测模式。预测之后用原始的输入帧和预测帧相减,得到残差数据块。对于亮度残差块做4×4整数DCT变换,对于色度残差块的DC系数则进行2×2的整数DCT变换。对变换后的系数做扫描和量化处理后,再对量化后的系数进行熵编码,最终成为输出的码流。编码模式通过模式表,也会输入到熵编码器中。重建的循环过程包括反量化、反DCT变换和反块滤波。最后,将重建帧写入到帧缓冲器中,准备在以后运动估计中使用。

因为在空间预测和时间预测上几乎花费了所有的计算能力,所以在JM 4.0上的算法改进主要是在这两部分上。在实现过程中,这两部分通过硬件实现,所以要针对硬件进行优化。

实现编码器所用的硬件系统是基于宏块,也就是说编码器是对一个个连续的宏块进行操作。整个编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宏块的流水线,所以有可能在开始编码下一个宏块时,上一个宏块重建过程不定期没有完成,这就影响了流水线的进行。很多基于宏块的商业编码器正是采用这种硬件实现模式,所以处理好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2 帧内预测

图1中的编码方框图与H.261、H.263和MPEG-4中的相似。H.264中包含了4×4和16×16两种帧内预测部分。帧内预测需要图像重建的像素值才能实现。在一个典型的基于宏块的系统中,只有在完成整个编码程序后,重建的像素值才能得到。这种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会给硬件的实现带来很大的困难。

2.1 4×4帧内预测

图2描述了4×4块帧内预测中数据的相关性。从a到p的像素值是从A到N及Q的像素值预测出来的。用大写字母表示重建的像素值。因为一个宏块由16个4×4的块组成,所以当前块没有完成编码之前是不能得到重建的像素值的。在JM中用了双通道算法实现这些块的编码。为了做一个4×4块的预测,在JM中需要进行变换、量化、反变换到反量化的过程。这对于一个硬件来说太复杂了。在现有的硬件水平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这一点,需要对算法做如下改进:所有预测中所有的重建

《针对硬件实现的H.264视频编码算法改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6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通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