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工作述略


2.发掘馆藏 补充馆藏

馆藏资源的开发,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再建设。地方文献可以是关于地方历史的专门著作,但也有很多资料夹杂在其它著作中间。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加以选择,将这类隐含的地方文献记录分离解析出来,按一定的体系加以组织编排,统一名称,编定目次,使其成为便于利用的新的专题文献产品,补充馆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不仅有意识,有目的的责成专人选择专题,广览群书,摘录资料,编辑成专题文献。已完成的有《西北民族史料文摘》、《西北地区物产资源资料汇编》、《西北稀见方志》等。与此同时,注意结合提供专题服务以成就其事。1990年在为兰州市人事志做专题咨询时,在检索完成后,共获得民国以前有关兰州人事制度、法令文献的资料800余件。将这些文献复印后,编定目次,装订成册,分别定名为《民国时期政府有关人事方面的部门法规及办法(1942一1947)》、《甘肃省政府有关人事方面的法令及规定》、《宋、元、明、清兰州所辖区职官及有关资料》、《清末甘肃实业机构章程及公文》等八个专题文献,既为读者提供了专题服务,又丰富了馆藏。“丝绸之路”研究是西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类的最新研究信息大量的分散在各类期刊中。我们从馆藏本世纪二十年代到1986年,近五十年所有中文新旧报刊中筛选出有关研究论文764篇,复印后分十二个专题装订成册,组成了一个系统研究“丝路学”的文献集成。这种挖掘、分析、研究、归纳已有馆藏各类文献中的各种西北文献信息,使之有序化,并使隐藏资料外显,是利用已有文献丰富地方文献内容的最经济实惠的办法。

3.掌握信息 追踪征集

一般文献搜集的第一信息来源是各出版、发行机构的征订单,但地方文献的特点是,大量的文献是无法通过正规的售书途径所能得到的内部资料。其特征表现在:①印刷数量少,且多是一次刊印,不再版。②极少公开发行,基本上是在本地区或本行业散发。③编辑出版的标准不一,不便进行书号控制,图书馆难以获得。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包括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原始情报信息。鉴于以上特征,这类文献极易流失而不为人们重视,必须及时的掌握信息,才能做到不失时机的搜集入藏。我馆1983—1993年中搜集甘肃史地文献280种,其中内部出版物131种,占46.7%,甘肃、新疆两省地名资料43种,全部为内部资料。在搜集这类文献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第一,通过新闻出版部门了解内部期刊报纸的出版情况,近年来我们派专人到西北五省(区)各新闻出版部门,搜集内部报刊登记表,在其中选择符合西北地方文献收藏标准的500余种报刊,采取信函征订。

第二,与各文献编纂机构建立关系,掌握文献出版信息。通过读者和编辑部门建立联系,掌握动态,追踪征集。近年来我们从甘肃省、兰州市和各机关的地方志编纂机构,搜集到大量的新修志书送审稿及原始资料档案。根据全国缩微中心的出版目录,订购建国前西北报纸胶卷近80种,使我馆藏西北五省建国前发行报纸基本齐全。

第三,进行参与式的跟踪收集。积极地加入省内外有关西北问题研究的学会、协会,如“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研究会”、“省地方志学会”等。参加地区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召开的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学术研究动态,搜集会议专集、论文汇编。

4.上门访求 广觅博收

对那些零散的,过时的文献资料,不登门访求,很多珍贵资料根本无法获得。如1989年我馆派专人到新疆地区搜集各类非正式出版文献130种,同时我们还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书目,掌握全国各馆收藏情况,通过传抄、复制等手段补充缺藏,如馆藏西北五省(区)地方志,除陕西外,其他省(区)基本齐全。我们对所缺陕西方志,通过《中国地方志综录》和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地馆藏书目核对后进行补配。再如,七、八十年代的甘肃全省各种地图由于各种原因,我馆基本缺藏,为了补全馆藏,先后几次走访尘土久封的测绘局库房,补配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全省各县地图95种,186幅。另外,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资料交换关系,也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收效也可观。

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主要体现在阵地服务、专题咨询服务、书目编辑等方面。通过这些服务手段,读者在我们这里获得了所需的文献信息,并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称我们“不是园丁,胜过园丁,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献,造就了学者千千万……。我们崇敬你们无私的奉献。”

一、阵地服务与专题咨询

我馆从40年代开始地方文献就实行了专藏,并配以相应的阅览室。 1986年搬入新馆以后,我们在专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库全书》、《二十四史》、《大藏经》等与西北学研究有关的重点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文献环境。近年来西北文献阅览室年平均接待读者约5千人次,15000册次。读者主要是来自国内外大专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各类志书编纂单位的研究人员。一些国外的学者也慕名而来,如日本的敦煌学家土肥义和、水源渭江等多次来馆查阅有关文献。比利时学者德利昆为研究本世纪初比利时传教士,在河西地区进行传教及商务活动的历史,来我馆查找资料,我们为其提供了馆藏有关文献,满足了他的资料需求,扩大了西北文献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国内学者通过我们的重点服务取得研究成果的更是枚不胜举。甘肃商学院教授李明伟先生,在我馆藏的支持下完成了有关丝绸之路经济研究的著作三部,论文数篇。兰州大学袁林教授完成的《西北灾荒史》,曾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这部著作中记载了从上古至1949年间,西北五省区所发生灾荒的翔实资料。是书的“引用文献索引”列书目685种,其中我馆提供的文献490余种,占全部文献三分之二强。这些学者在完成著作后都十分感激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有的还和我们工作人员交上了朋友。

为编写志书提供专题咨询服务是我们近十几年来的重点工作,在为全国各地纂修方志提供文献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参加志书纂修的写作人员,因为不了解文献信息状况,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他们所需的专题资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倍功半,浪费了人力、财力和时间。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读者到馆之始,就首先介绍馆藏情况及如何使用目录索引,根据读者介绍的所撰志书的大纲,推荐重点文献。对确有困难的单位,我们就同他们签定专题咨询合同,代为检索。自1988年以来,我们共接这类专题9个,提供咨询3万余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我们服务完成的志书93—9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奖及省级志书奖的就有60余部。看到读者取得的这些成果我们感到欣慰,虽然这些著作里并没有留下我们的姓名,但其中包含着我们的心血,我们甘做“铺路石”。同时社会也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1982年,甘肃省委授予我们“全省先进集体”称号,1991年省地方志委员会又授予我们“全省修志先进集体”的称号。

二、加强文献研究,健全书目体系

研究西北问题,必须要从研究西北文献入手,要研究西北文献,就要编制能够全面揭示西北文献状况的各类型书目索引,其目的在于帮助研究者搜集、分析并正确的运用文献,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文献环境。我馆西北地方文献共设分类、书名、著者、地区、期刊、报纸等六套卡片目录。为了全面的揭示馆藏,根据读者不同时期的文献需要及我馆目录工作的长期规划,从40年代国立兰州图书馆编辑的《西北问题参考书目提要》、《西北问题论文索引》等书目始,至今我们编制的西北地方文献书目索引已有百余种。从数量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书目类型来说,有书目、索引、文摘、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相辅并行,其选题内容已涉及到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物产资源等多方面,可以说已经建立了一个基本完备的西北文献书目体系。

1.综合性的书目索引

综合性地方文献书目能全面反映地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成果,是地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编辑这类书目可以为本地区领导者因地施政、开创新局面,为科学研究者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迅速的查找、选择、掌握文献提供有利的工具。多年来我们共编制这类书目12种。如《解放大西北革命史料索引》、《西北地方文献报刊索引》,以及兰州地区各种联合目录等。《西北地方文献(报刊)索引》的编制,从1956年开始至今已近四十年的历史,目前有1905—1949年,1949年10月1日—1965年两种汇编本。 1966—1977年分年度有油印本,1987年以后索引卡片已积累数万条之多。这几种书目索引相互配合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检索需要。

2.专题文献书目索引

为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迫切需要,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编制了专题书目共34种。其中,配合各时期中心任务,时效性、参考性较强的书目有24种。1956年为了配合国家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我馆就馆藏书籍编辑了《黄河书目索引》,内容包括历代黄河调查研究、黄河水文地质、黄河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料。特别是地质资料对刘家峡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坝址的选择,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1962年党中央发出了大办农业的号召,我馆在为农业的服务中,普遍注意到了地方文献对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显著作用,调集人力把地方文献中有关农、林、牧、水利等方面的资料编制成六个专题书目,提供领导部门和有关人员参考。

根据国内学术界研究动向,结合我馆在西北地方文献发掘研究的长远设想,编制文史类专题书目9种。 1984-1986年,用了三年的时间,从

《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工作述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79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