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


敌伪时期,从1932年(伪大同元年)到1945年(伪康德十二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成立傀儡政府,即所谓的“满州国”。十四年间,编纂出版了各类概况、状况、概要、乡土事迹、调查资料、调查书等等。此类志书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强化其殖民统治,推行其法西斯专制政策的产物。政治是反动的,但在客观上,也保存了当时当地的一些档案性质的资料。如各县“一般状况”均有“县署机关职员表”,可谓旧伪政权的人事档案。为我们保存了日本帝国主义如何从政治上奴役中国人民的确凿证据,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提供了参考。

三、地方文献的整理

为了开发地方文献这所知识宝库,方便读者利用,我馆在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组织、收藏、科学编制馆藏卡片式目录、充分揭示其文献特征的基础上,不仅积极组织编辑出版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而且在开地方文献的缩微复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读者利用地方文献架起一座座金桥,为实现计算机联网提供了较系统全面的吉林地方文献。

书目索引。自1964年至今先后出版了数种十余册较大规模的书目索引。如:《东北地区农业历史文献联合目录》,于1964年东北三省图书馆联合编辑出版,它是解放后东北三省联合编辑的第一部地方文献的二次文献。

《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共三辑,(第一辑报刊部分由其他馆主编)第二辑中文图书部分,由吉林省图书馆主编,于1987年吉林省图书馆出版。第三辑东北抗日联军及抗日武装斗争史料索引,由吉林省图书馆主编,于1983年吉林省图书馆出版。为开发东北地方文献,揭示馆藏、方便读者、实现资源共享,作出了新的尝试。

《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吉林卷》是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协作委员会1986年商定的协作项目之一,也是《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专题书目索引之一。索引的条目内容包括人物姓名、时代。民族、氏族、别名、字号、封溢、籍贯、生卒年龄、出处等。附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汉语拼音与四角号码对照表”,是检索东北方志中人物的适用工具书。受到读者好评。

《吉林省旧志资料类编》全书四册,吉林省图书馆参与编辑,于1985年12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吉林地方文献中挖掘搜集有关矿产矿务、自然灾害、土特产、林牧渔业、农业等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资料汇集而成,便于有关专业研究人员使用。

缩微复制。自1983年开始,我馆着手建立缩微复制系统。在文化部图书馆局及全国缩微中心的支持下,1984年,我馆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文献缩微复制系统,从而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文献缩微复制工作。至今共计完成920种文献,197万拍的缩微复制任务。

为了积极保护地方文化遗产,我们进行地方文献的缩微复制工作,重点是东北地区,吉林地方文献的缩微复制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在1989年以前数年中完成对地方文献12万拍缩微复制任务的基础上,1989年以来的十年中,把我馆缩微复制工作推向高潮。共完成对651种文献, 135万拍的缩微复制任务。其中,完成地方文献301种,93万拍,占整个缩微文献量的70%。包括地方志196种、14万拍,期刊47种、37万拍,报纸58种(包括建国前38种、建国后20种),97万拍。

从吉林省地方文献缩徽复制成果看,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范围广,其表现:一是地区跨度大,既有吉林地区中心城市出版的《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又有地处边陲的《延边日 报》、《松花江日报》等;二是时间延伸长,既有早在1910年7月出版的《远东日报》,1905年1月出版的《警钟日报》,又有自1958年5月1日至1987年12月31日出版的《牡丹江日报》等;三是内容范围广,仅《吉林日报》而言,有国民党统管区1946年8月6日至1948年3月7日的《吉林日报》,缩微复制文献达1472拍;有解放区于1947年3日2日至1949年5月30日的《吉林日报》,缩微复制文献达1666拍;有建国后于1950年2月1日至1987年12月31日的《吉林日报》,缩微复制文献达54917拍;总计《吉林日报》三种共缩微复制58055拍。真不愧是重中之重。从而为建立吉林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地方文献的研究

先人留给我们的地方文献中,地方志文献不仅数量十分可观,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是一座亟待深入开发的宝库。研究开发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为现实服务,是图书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1980年吉林省图书馆正式成立了“地方史志研究组”,并组成了由金恩辉为主编的编辑委员会,提出了长期的工作设想,拟定了近期的具体工作方案,落实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自1981年始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地方志总论》、《中国地方志分论》、《地方志论文集》和金恩辉与梁志忠合著的《吉林省地方志考论、校释与汇辑》。编辑整理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从而为地方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地方志详论)丛书,由金恩辉主编,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出版,共32分册、470万字,除《中国地方志论集》两册总论志书理论外,其余各册是按我国当前省、市、自治区划对每一省、市、自治区的方志遗产分别做深入、具体的评析和介绍,将我国方志遗产作为一个系统对待,通过整体性和有序性考评,使整个地方志中的信息所构成的大厦的阶梯层次和全面联系的结构轮廓,一一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供有效的利用。

《吉林方志大全》曹殿举主编,1989年7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共收录吉林省地方志171种,其中解放前旧志142种,解放后新志29种,是吉林省图书馆馆藏全部吉林省地方志的缩影。另附存目20种。是书条目按《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吉林省行政区划为依据排列,省志列于首篇,下列市、区、州、县志,其前均列简介,概述其地理位置、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及方志概况。一志为一条目,先做基本著录、再作内容介绍,后作版本考证。书前目录展现本书结构一目了然,书后索引使用方便,是一部查考吉林方志,开展方志研究难得的工具书。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分上、中、下三册,吉林省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金恩辉和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胡述兆博士主编,曹殿举、陈久仁、纪清惠等任副主编,各省史志专家任分主编,于1996年由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向海内外发行。是书收录中国现存地方志近万种,以现行行政区划为依据,将旧府州厅县诸志分别排入对应地区、市、县。全书以《中国地方志述评》为首篇,各省则以《地方志考略》为首篇。每种地方志撰写独立条目。每条目包括词目(即志书名称,包括纪年、书名和卷数)和译文(包括简称或别称、修纂者、作者、修纂沿革、内容概述、方志价值、版本源流和附注说明等)。书后附书名和著者索引。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中国史志专家集大成之劳动成果。上百名专家学者全力以赴,鼎力协作,悉心研读,惠撰成文。作为整理研究中国地方志遗产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全国地方志的存佚、收藏、版本、作者、内容、价值等作了系统的介绍和综合性考察,同时进行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方志,作了精心订正和补充。因而,不仅对广大读者利用中国方志指明了入门途径,而且成为具有学术性质的中国地方志检索工具书。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来,中国又一部提要性工具书,也是地方志整理、研究和提供利用,由目录性总结,发展到考评性总结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五、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展望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经过40年的积累,已经初具规模,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相距很远。为此,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力度,真正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完整的地方文献体系。

1、制定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远景目标。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是图书馆的百年大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但在40年中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规划,致使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缺乏系统性,有些甚至出现空白。所以,按照藏书体系的要求,制定搜集整理地方文献的远景目标,使之搜集整理地方文献规范化,应是当务之急。

2、建立地方文献研究室。为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满足读者需求,应尽快建立地方文献研究室。将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包括缩微文献集于一室,便于读者研究利用。

3、编制吉林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目前,地方文献的整理只限于解放前,重点是地方志,解放后的时间将近半个世纪,应当在建国50周年之际,编制出吉林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以便扩大地方文献的利用。

4、加强地方出版物的搜集。在建馆的40年中,虽然也曾进行过地方出版物的搜集,特别是地方出版社出版物的搜集。但对机关团体、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本省的有关单位的出版物,特别是内容与吉林省有关的出版物,是地方文献最具特色的部分,但却是薄弱环节,应组织专门人力、有计划地尽全搜集。

5、信息的联网服务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而我们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这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极为不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有计划地将地方文献信息输入计算机,一则方便利用,二则为参加联网服务创造条件。

总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是建设具有吉林特色藏书体系的关键,必须作为重点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这也是吉林省图书馆跨世纪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不懈的努力奋斗!

〔出处〕 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9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