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地方文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我国灿烂文化宝藏中一块尚未被人们充分注意和尚待进一步开发的沃土。因此,省级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收藏地方文献和文化典籍是省图书馆重要任务”,“本省的出版物和有关地区的文献应尽全收藏。” 吉林省图书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一直比较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并在整理、研究、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收藏

回顾吉林省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历程,建设具有吉林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在完成正常采购的同时,着力于补充吉林省地方文献。如,自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首先核对了20多种有关吉林地方志目录,拟出我馆所缺藏的有关吉林省地方志细目。凡我馆缺藏的本省方志,通过去函或派人查阅原书,购回复制本。为加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力度,安排了搜集地方文献专职人员,建立了地方版文献预订目录,开设了地方文献书库,利用召开新闻发布会、走访调研、上门寻购、书信电话邮购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深入发掘;还专设精通史籍的同志担任采购地方文献的工作,先后赴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十多个城市联系搜集地方文献事宜,并将全面搜集吉林地方志列为重点工作。经过20年来的努力,将吉林省旧方志基本收集齐全。同时,也尽量收集了全国各地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的吉林省地方文献。 我馆所收藏地方文献的内容范围,大体可分为:

1、地方出版文献。从广义上讲,所有本地区出版文献皆属吉林地方文献;其中以研究吉林地区的文献为主要内容。为此,我馆不断组织由本地区出版社及有关出版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地方文献征集座谈会,传达贯彻中央文化部自1990年以来关于出版部门向本地区图书馆送缴样本文献的规定,加上采访人员的及时催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较全地收藏了本地区文献。对于研究吉林地区的文献作为重点收藏,如:《近代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编,1992年1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和记述吉林各族人民革命斗争的史书。

2、地方人士著述。既包括原籍在本地的,也包括原籍虽不在本地,但曾在本地任职。居住并从事学术活动、政治活动及各种社会活动等颇有影响的人物(包括本地出版的和外地出版的》。如《曹廷杰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之一,丛佩远和赵鸣岐编, 1985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我们作为重点文献收藏。因曹廷杰虽原籍湖北枝江人,但他1883年来到吉林,在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案。1889—1894调往山西。甲午战后复返东北,历任吉林边务文案总理,呼兰木税总局总理、吉林知府、吉林劝业道道员、代理蒙务处协理等职,是书选录曹廷杰所写大量有关吉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著、文章,以及地图、档案等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吉林省在长春市开设《吉林英才馆》,于1992年10月15日正式开馆,展出吉林英才人物的业绩。仅一年就接待观众近万人,许多观众来信来电索取文献。为满足需要由曹玉琴主编《吉林英才馆大观》1993年8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记述了在吉林大地上成长、工作、生活的636名如王大珩、唐敖庆等闻名遐尔、誉满中外的专家、学者的成果、业绩。我馆重点收藏此书。

3、地方档案资料。其范围广泛,包括本地区的公文、布告、法令、计划、统计报表等公开文献,也包括会议记录、调查笔记、勘测记录、人事档案等内部文献。如《吉林旗人生计》是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之一,吉林省档案馆、吉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1991年10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史料28l件,约33万字。收录民国时期己公布和未公布的档案材料如《吉林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为请缓放贡山荒界事给吉林全省旗各处的呈文》等重要档案材料。我馆自然作为收藏重点。

4、地方原始文献,主要指当事人的亲笔手稿、亲笔签署的机关或个人的书信,具有地方性的重要人物的日记、谱谍、拓片、碑刻、据现场的拓照和原声的录音,反映地方特色的诗词、奏折、文物、古迹,经过实地考察所形成的记录;也包括虽然已经缺少当时当地人物,事件的真凭实据,但根据采访或回忆而形成的文献。象现代有关本地区的革命回忆录、亲历记等。如:《好大王碑》由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于公元414年(东晋义熙十年,长寿王二年)用隶书刻石而成。我馆存有民国时期的拓片,共分四张,碑阴、碑阳各一张均为440×185平方厘米,碑侧均为440×124平方厘米,首隶书题“高勾丽好大王碑志铭”,碑存吉林省集安县,是国家一级文物。

二、地方文献的特征

在吉林省图书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是吉林省地方志,包括解放前的古籍线装地方志和解放后编纂的史志文献。其中古籍线装地方志是收藏的重点。共有173种。 吉林方志的种类。从客观上说,地方志遗产是有层次的,它根据历代封建王朝的行政区划、政治建置,形成了一系列的等级,确立了各种类型的地方志的结构和排列次序。其主要种类有:

通志。是记述一省范围的地方志。还有志略、外记、汇征、纪要、乡土志等名称。如《(光绪)吉林通志》、《(道光)吉林记》等、计15种。

州志。是记述一州范围的地方志。有《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州志(初稿)》、《(宣统)辽源州志书》两种。

府志。记述一府范围的地方志。有《(光绪)海龙府乡土志》、《(光绪)奉天洮南府乡土志》两种。

厅志。记述一厅范围的地方志。如 《(光绪)长春厅志》,共2种。

市志。记述一市范围的地方志。如《辽源市地方志》共7种。

县志。记述一县范围的地方志。如:《(民国)怀德县志》、《(民国)东丰县志》等,计61种。

另有不少县志用以下名目称渭:

概况。有5种,如《(伪康德)九台县一般概况》。

报告书。有3种,如《延边边务报告》。

事略。有7种。如《(民国)治磐事略》。

乡土志。共37种,是县志中较多的一种。如:《(光绪)奉化县乡土志》、《(民国)临江县乡土志》等。这里要说明的是“乡土志”,不仅指县志,其范围大到省志,如《(伪康德)吉林省乡土志》;州志,如《(宣统)辽源州乡土志》;府志,如《(光绪)海龙府乡土志》。

一般状况。是县志中较多的一种,共29种。如《(伪康德)通化县一般状况》等。

乡志。记述一乡范围的地方志。有《快大茂子乡志》和《柳河县五道沟乡志》两种。

吉林省方志总数相当于《吉林省地方志考略》所收吉林方志的3倍,比《东北地方志总目》多30种,比《东北民族史略》多62种,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吉林方志多81种。

吉林方志的发展沿革特征。利用纵向考察的方法研究吉林省地方志,更利于了解吉林省地方志在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吉林省地方志的发展沿革表明,吉林方志确有独特之处。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历史时期;

一是蕴育时期,从元、明到清代的乾隆年间。我国古代东北边陲政区递有变更,或汉置唐废,或辽设金改、或明属清治,壤地虽有离合,但总的来讲,“辽金崛起,遂为内地”,行省制前,皆辽东属辖。吉林在未正式行省之前,有关吉林省的志乘则须从东北的通志性著作中寻其端倪,我们权且将这一阶段称为吉林省志书的蕴育时期。如蕴育时期的方志除全国性统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中有关吉林省的记载外,元代有《开原志》;明代有《辽东志》、《金辽志》;清代有《盛京通志》等,其后李桂林在《吉林通志》所写的几例说,《盛京通志》“始合东三省事而并记之,然皆以盛京为主,吉林及黑龙江特从附载”。吉林无专志而附载于历史上的东北通志性范围内,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

二是产生时期,大致是从嘉庆、道光年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朝定都北京后,设盛京总管统辖东北地区,1747年(乾隆十二年),原盛京奉天府属之永吉州,置吉林直隶厅,1881年(光绪七年)吉林直隶厅升为吉林府。从1824年(道光四年)开始,吉林省才开始编纂本省的地方志。就是萨英额编的《吉林外记》又称《吉林统志》。

三是发展时期,大致是从本世纪初到光绪未年、宜统年间。其间以光绪最后几年和宣统年间为突出。如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辑安县乡土志》等。清朝是我国修志史上的鼎盛时期,吉林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官修志书《吉林通志》纂修后,直到清末才开始向府、厅、县志发展。这是吉林省地方志面向府、州、县初步发展的一个时期。

四是高潮时期,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31年(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我国东北以前,大体上以1913年(民国二年白永真纂修的《海龙县志》)为发端,到1931年(民国二十年)徐鼎霖修、章华纂的《永吉县志》止。这一时期的前一阶段,虽有民国政体的变革,但在志书内容上后一阶段才有逐渐摆脱旧体,不断补进新内容的方志问世,形成了吉林省纂修方志的高潮期。从数量上说,这时期吉林省县志纂修最多,开始向县县有志的方向普及;从质量上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体例比较完备,资料比较丰富的方志。如1927年(民国十六年)《农安县志》、1928年(民国十七年)《辑安县志》等均不失为志乘佳作,其中尤以1931年(民国二十年)《永吉县志》为吉林省总其成的县志代表作。

五是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29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