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域区图书馆与地方文献建设



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区图书馆,无疑是我国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受经济发展的制约,起步晚,起点低,整体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目前40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人均占有图书仅0.27册,与国际图联规定的每3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图书的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成为我国下世纪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部在《2000年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提出了每20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的近期目标,争取在2015年之内,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达到5.6亿册以上,力争使全国的文献资源达到人均1册的水平。对于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沿袭以往加大力度、增加投入,重点建设中心图书馆的做法,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以区域性中心图书馆为龙头,大力发展城区图书馆,是提高公共图书馆覆盖率、扩大读者服务覆盖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其公共图书馆,依照香港行政区域,划分为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两个系统,市政局系统除中央图书馆外,亦设15所分区图书馆,15所小型图书馆;区域市政局因辖区广阔,设3所中央图书馆,另有19所地区和小型图书馆,至97年底,两大系统馆藏图书及各类音像资料的数量基本达到辖区居民人手一件的标准。由此可见,加大城区图书馆建设力度,对于繁荣我国图书馆事业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确立了发展城区图书馆的目标,文献资源建设成为随之而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小而全”藏书体系己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走资源共享、馆际协作、网络化、特色化的道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996年文化部图书馆司制定了《全国文献资源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强调指出:全国文献资源建设要走“整体布局、协调采购、共同开发、联合保障”的道路,建立全国范围的现代化文献保障体系和信息资源网。其具体构想为:北京图书馆全面收藏综合性文献、社科和文化教育类文献,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收藏的高新技术、应用技术、边缘学科等方面的自科文献及国家标准局和专利局收藏的标准文献和专利文献互补;省级图书馆在注重地方文献收藏的同时,应与本地各高校图书馆、情报所、标准局、专利局所藏文献互通有无,使其藏书体系成为一级藏书体系的延伸和补充;地区中心馆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建立特色文献收藏体系;基层图书馆应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收藏重点。根据这一分工,城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应定位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之上。有资料表明,以往某些中小图书馆曾对此作过一些探索,它们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重点的收集诸如服装、电子、旅游等方面的文献,但由于文献出版地分散,购书经费、采访条件的限制.及地方工业的转型等原因,使得特藏不“特”,最终失去特藏优势,使之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城区图书馆在确立馆藏特色时应兼顾两个原则:既要突出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适合城区图书馆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立以地方文献为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能很好地体现这两个原则。

1.确立地方文献特色对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文献,是指记录着某个地方自然、历史、社会现象的一切文献,它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以图书、报刊、图片、光盘、磁盘等载体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的缩影,是地区人民从事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的历史见证,对研究地区历史、保存地方文化、反思过去、前瞻未来、推动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指导决策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更新。“为领导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职能转换中出现的新的命题,“要想领导重视,必须重视领导”的观点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在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运作中,决策是关键,许多重大的决策依赖决策者对地区经济纵向和横向的了解,并据此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制定措施,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由于地方文献系统、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指导决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报道显示,某些地区图书馆通过对地方文献的二次加工,不定期向当地诀策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展示成果、促进交流

现代企业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纷纷编制反映企业精神、企业成果、企业形象的内部资料,在深圳南山区,一些知名的大中企业、文化机构,都编制了此类资料,如康佳集团的《康佳报》,华侨城集团的《华侨城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华为人报》、《华为文摘(华为企业文化资料汇编)》,蛇口文化站的《蛇口消息》等,这些不定期内部发行的连续出版物,记载了企业创业成果和成功的经验,是企业自身成果的检阅,对于企业与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实现横向联合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1.3 保存地方文化,完善文献资源系统

地方文献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大系的构成因素,是文献资源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保留一种文献便是保留一份文化,正是形形色色的地方文化、区域文化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大观园,所以,全面系统地收集保存地方文献,对于保存历史、繁荣文化、完善文献资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地方文献适合于城区图书馆自身特点

城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属于中小型馆范畴,它包括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大城市的区级馆和其他大中城市的市级,区级馆,较之省级中心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它受着藏书空间、购书经费、采集渠道等条件的限制,建立大而全的藏书体系或选择采访难度大的主题作为特色馆藏,显然不适合于城区图书馆,但是,发展地方文献,城区图书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

2.1 广泛的采集渠道

与中心图书馆相比,城区图书馆所辖地区不大,贴近基层,便于文献的采集,加之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能有效地形成广泛的采集渠道:

2.1.1 呈缴渠道

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下达正式文件进行征集,是地方文献采集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它不仅能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而且也把征集过程中一些容易发生分歧难以解决的问题,用行政手段规范起来,避免了一系列可能产生的矛盾,如对征集范围的界定,企事业单位对提供文献所应承担的义务等。有“尚方宝剑”在手,使文献呈缴工作顺理成章,呈缴渠道畅通无阻。深圳南山区政府早在南山图书馆筹建之初,印发了“关于征集南山地方文献的通知”,对征集范围、征集方式作出了规定,并指定南山图书馆筹建办公室为征集活动的主办单位,由于“通知”具有权威性,有效保证了征集活动的顺利进行。

2.1.2 捐赠渠道

由于城区图书馆与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各单位除了呈缴规定的文献外,还主动捐赠呈缴范围外的文献资料,通过捐赠渠道,某些珍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成为图书馆馆藏。深圳海天出版社是闻名全国的大型出版单位,建社以来,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图书,出于对地方文化的支持,经与南山图书馆友好协商,捐赠建社以来各类出版物,在南山图书馆建立“海天文库”,建成后的“海天文库”将从一个侧面反映深圳建立特区以来出版业发展状况,成为深圳地方文库中的一朵奇葩。近期,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南山图书馆建立“华为文库”的计划正在策划中。这种由企事业单位捐赠,与城区图书馆共同建立地方文库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城区图书馆特色,具有广阔前景和极高的推广价值。

个人捐赠渠道,也是地方文献采集的重要途径,由于地方文库的建立,筑巢引凤,不少作家、收藏家主动将自己的著作和藏品捐赠给地区图书馆,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己故香港著名文献学家黄荫普先生,将自己珍藏的4000多册广东地方文献慷慨捐赠,成为书坛佳话;深圳南山区区长、宣传部长等领导同志将自己的著作捐赠南山图书馆,为个人捐赠树立了良好榜样。

2.1.3 收购渠道

某些散轶民间的珍贵典籍、名家字画要通过收购方能获得,在辖区内收购,对于城区图书馆较为便利,只要广泛收集信息,经常下到基层和民间进行采访,就能取得一定成效。

2.2 灵活的文献获得方式,能弥补城区图书馆经费的不足

资经短缺是城区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由于政府财政拨款有限,许多城区馆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城区馆连经费维持正常业务开支己显困难,建立特色文库几成纸上谈兵,申请专项拨款只能暂解燃眉之急,决非长久之计,谋求社会支持渐成热门话题。选择地方文献作为特色馆藏,基本上能解决建立特藏与资金不足的矛盾,上述呈缴、捐赠等文献获得方式,为地方文献的主要获得渠道,基本无须图书馆支付经费,只要理顺关系建立制度,就能保证收集渠道的长久通畅。

2.3 城区图书馆基本条件能满足建立地方文库的需要

城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中,馆舍条件和人员条件均属中等水平,在目前情况下,基本能满足建立地方文库的要求。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例,现有城区图书馆馆舍面积一般在数千平米到一万多平米不等,近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发展速度加快,陆续建设了一批超过一万平米的城区图书馆,如佛山市图书馆(18000平米);深圳南山图书馆(16000平米);东莞图书馆(11250平米),基本能满足60万册以下的藏书,某些馆辟出专门空间收藏地方文献,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库。目前全国最大的区级图书

《域区图书馆与地方文献建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360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