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历程
(2)地方志编写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地方文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盛世修志”是我国文化传统。全国各地普遍修志,要求图书馆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地方文献资料。以甘肃省图书馆为例,1984年使用西北地方文献的读者达7188人次,资料流通达51572册次。 1990年北京图书馆筹建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一)继续征集方志、家谱及其书刊;(二)开辟专门阅览室,提供阅览和咨询服务;(三)编制书目索引资料汇编等;(四)开展与国内外有关机构的协作与交流。又如广东中山图书馆所藏十八万册地方文献中,仅旧版广东地方志就有四百余种,现已征集广东新编方志和专业志千余种,大大丰富了馆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专藏。
(3)地方文献工作逐步的向现代化迈进。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地方文献工作向现代化的发展。长期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整理、查阅和收藏保护,将逐步为计算机等所代替。例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原有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通过电脑建立了地方文献数据库,并使之纳入广东省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广东地方文献的检索中心,在为广东的四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子系统,在文化部1985.1986年度科技成果评奖会上,获得全国图书馆科技成果二等奖。
(4)地方文献工作深入社会各有关部门。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仅是一个方面。社会的机关团体,如档案馆、博物馆、通志馆(或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社等,也纷纷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汇编和出版工作,使地方文献工作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各地档案所、博物馆、通志馆所保存的,基本是当地的地方文献或实物(文物)。如广东省档案馆编印《广东档案史料丛刊》,出版了《粤海关档案研究》、《陈济棠研究史料》等资料,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印了《广东历史之最》、《广州高第街许氏家谱》等资料;隶属于广东高教厅的岭南丛书编委会,近年来整理编印了《粤中见闻》、《六莹堂集》等书;广东人民出版编印了《岭表录异》、《楚庭稗珠录》等广东地方文献丛书;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了《广州百年大事记》、《广州的洋行与租界》等广州文史资料专辑。其他省也有类似情况,如编印地方丛书一项,黄山书社、齐鲁书社、岳麓书社、巴蜀书社等,分别编辑出版了《桐城派文选》、《齐鲁英杰》、《山左名贤遗书》、《王献唐遗书》、《八闽文献丛刊》、《福建历史人物传记丛书》等等。 回顾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地方文献工作,虽有起有落、波浪式前进,但成绩是主要的。 1949至1965年,是我国地方文献工作新的奠基阶段,而1976年以后,则是恢复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方文献工作得到普遍重视,密切配合各个时期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领域的需要,发挥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作用,积极地为社会服务。
6 结束语
综观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如与国外地方文献工作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1)历史悠久,积累性、继承性较强;(2)发展较快,重点突出,以图书馆为中心,带动其他部门同步发展;(3)上级行政机构,为此发布文件和制订条例,保证地方文献工作顺利开展;(4)地方文献的作用、地位,越来越明显, 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还成立了专门机构;(5)文献的开发利用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进展和成绩,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6)地方文献的研究,正逐步开展起来,并有了新的突破。我们深信,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促动下,再攀新高峰,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注
①见(嘉靖)《香山县志·序》
②③见《中国地方文献社团荟要》台湾中国地方文献学会编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5年
④见《隋书·经籍志》
⑤见《唐会要》
③见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序》
〔出处〕 高校文献信息学刊 1997.(4)
《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历程(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