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浅谈省属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是记录有关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具有以下特征:1、区域性。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因不同地区的自然风貌、民族、文化、宗教、政治、语言、习俗等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地区性文献。2、广泛性。地方文献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且形式多样。以著述形式分,主要有:①地方志;②地方史论著;③地方年鉴;④地方报刊;⑤地方丛书;6地方 谱谍;7地方档案;8地方统计资料;9地方大事记;10地方图片等等。3、可靠性。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志、地方史、地方年鉴、地方谱谍、地方传记等大多出自地方人士之手,许多文献是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的实录,真实可靠。地方政府公报、文件、档案、统计数据直接反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状况, 不仅可靠且具权威性。所以,地方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4、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特征,形成了地方古文献、地方近代文献和地方现、当代文献等不同的文献内容和反映在载体和印刷方面的时代特点。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状况的重要资料。它对当今地方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科学研究起着借鉴和指导作用。作为省属地方高校图书馆毫无疑问应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省属地方高校师生对地方文献需求的分析

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和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省属地方高校主要为地方建设培养专门人才,在办学目标上有明显的地方性。如:福州大学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及经济、管理、文化的综合性大学,它把福建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和追求。该校的三个学院, 19个系、48个专业已经覆盖了福建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中所确定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 它的每个系和专业的设置,总是适应和契合着本省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它把省支柱产业作为选择和确定各个学科的依据,使重点学科建设直接服务于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正是由于地方院校把服务地方做为办学的宗旨,因而在学科设置,科学研究上呈鲜明的地方特点,师生在文献利用上也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倾向。

1.学生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省属地方高校生源来自本省各地,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家乡工作,成为地方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地方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联系地方实际思考问题。如:师范生应懂得地方基础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林生应懂得本省独特的地理条件对农、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实际出发思考农村的改革问题;医科生应知道地方流行病,探讨解决办法。学生经常接触地方文献,学习地方知识,就能从中把握地方历史和现状,并对现实做出分析与判断,产生富有创建性的设想,还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信心。可以说,地方文献是乡土教育最全面、最系统、最真实、最生动的好教材。

2、教师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省属地方高校教师既承担培养学生的重任又担负着推动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使命,对地方问题的关注、探求、思索是教师的职责。不论是国家、省有关部门、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还是教师自选研究项目,地方性课题都占较大比例。据调查,福州大学近十年完成1000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为69.9%-86.2%,其中85%的科技成果转向省内国有企业,为其传统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服务。福建师大每年也承担着大量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研究项目,省教委、科委研究项目,以及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项目,地方横向委托项目和学校各种科研基金项目等多种科研课题。以1994年的在研项目为例,共410项(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未统计在内),其中文科项目227项,有关福建和闽台关系课题69项,占文科总项目的30.39%,理科项目193项,研究福建的55项,占理科项目的28.49%,总计,文、理科有关本省问题研究各占总项目的1/3左右。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教育;2、地方历史;3、地方思想文化;4、地方经济发展与改革;5、区域地理;6、地方人物;7、地方工农业开发应用等等。由此可见,地方研究在地方高校科研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学校办学三大支柱(师资、图书馆、实验室)之一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满足师生文献需求是其办馆的目的和任务。针对师生对地方文献需求的迫切性,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把地方文献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实现地方文献资源保障。

二、大力加强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

由于地方文献时限跨度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且文献源分布分散:有公开发行、内部发行,还有私人珍藏,这就给采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要使采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必须根据本校的学科设置和科研重点,制定出适应本校师生需求的采集大纲,使采集工作能有依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其次,必须设采集专款,以保障该项工作能长期、稳定坚持下去,并使采集工作在围绕本馆地方文献采集大纲的基础上向广度、深度展开。第三,必须专人负责。采集地方文献是专业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既能鉴定地方文献价值又善于与文献源生产单位、个人以及收藏者打交道,取得他们的支持。所以,应挑选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且具公关能力的同志承担此项工作。

地方文献采集的渠道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征订。主要是通过出版社和邮局订单订购。2、函购。对于不公开发行的地方文献,可先向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了解内部出版发行情况,然后发函购买,若在本地也可直接上门求购。3、上访。派人到有关机关、单位、团体、学会收集有关政务信息、会议论文、调查报告、统计年报、年鉴、法规、法律汇编等内部资料。4。交换。与一些单位建立文献交换关系,定期交换双方的出版物。5。利用各地的馆藏目录和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与本馆目录进行核对,对自己所需的缺藏文献可派人前往他馆复制。6。从古籍中收集。许多历代地方文献被收录在大型丛书、总集、文集等类型的古籍中,可利用古籍目录,如《四库全书总目)等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收集。

三、努力搞好地方文献的管理与组织

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都围绕着有利于读者利用文献资源展开。文献管理与组织也应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馆藏文献布局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读者的利用。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多采取分散管理的办法,依文献出版类型的不同划归不同部室管理,如福建师大图书馆将地方古籍划归古籍部,地方图书划归流通阅览部,地方报刊划归期刊部。且同类型文献因出版年代不同又分藏不同的库、室,即便存放同一库、室的地方文献也按学科与非地方文献混杂排列,读者查找极为不便。实践证明,这种分散管理的方法很不科学、不适用,违背读者求快、求便的查寻心理。笔者认为,应设立独立的地方文献部,将各类型地方文献集中管理。这样做的好处:1、方便读者。读者到馆的目的不外乎借与阅。地方文献自成一体,集中存放,对于使用地方文献目的性很强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也提高了文献利用率。2、便于文献的补充与开发。集中存放地方文献,既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读者的文献需求和统计文献利用情况,又对于制定今后的文献补充和文献开发项目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文献部所设的地方文献室实行藏、借、阅三合一,既是书库又是阅览室。室内设阅览坐位,电脑查寻终端和读者咨询台。

文献按古籍、图书、期刊、报纸分架排列,以体现不同类型文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地方文献多为单本, 应以内阅为主,少数有复本的可外借。考虑到地方文献收集不易,且文献类型复杂,版式多样,其中有些文献属珍品,若向全体师生开架,乱架率和损坏率较大,将影响文献的保护,因此,除对教师实行开架借阅外,对学生只宜闭架借阅。要设置咨询台,让工作人员及时解答读者的疑问并辅导读者掌握检索地方文献的方法。这种将参考咨询服务与流通阅览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既深化了服务内容又加强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学术性,对优化图书馆专业队伍,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发挥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地方文献需求量虽大,但长期以来其利用率并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它的宣传、揭示不够。读者对馆藏地方文献不甚了解,不知如何获取;有些地方文献,如古籍和近代报刊因缺乏检索功能,使许多读者不会利用或嫌麻烦而放弃使用。因此,应尽快开发地方文献,将过去深藏书库中的静态的地方文献资料, 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不同方式的整序、加工,活化为动态的知识情报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发挥其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1、编制馆藏综合性目录,以反映馆藏地方文献的全貌。综合性目录依文献出版类型分古籍、图书、期刊、报纸四大类,每类按学科、主题,书名(或题名)、作者四种检索途径编排。馆藏目录以卡片式、书本式,电脑数据库形式出现。

2、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根据馆藏地方文献特色或实际需求

《浅谈省属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36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