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23《称象》 之三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查字典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n
   (       )  (        )  (        )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i (     )
  2、曹操听了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1)才气(    )    (2)只有(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 
    宫(    )  秤(    )  住(    )  像(    ) 
23《称象》教学设计之三由凹丫丫范文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3《称象》 之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4046.html

  • 上一篇范文: 《狼和小羊》第二课时
  • 下一篇范文: 23《称象》 之五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二年级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