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不至于因为陌生而受到漠视或不当非议。第五、已有的具有系统法学意义的观点,对于在构建系统法学理论过程中有关概念、范畴、命题和论题的确定,具有很大的启发性。系统法学不可能不去研究上述有关学者从系统科学角度提出的法治、司法等重大问题。这也使某种系统法学理论与我国的现有的法学研究成果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吻合和关联关系。第六、有学者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探讨新的刑法理论,这对如何构建系统法学理论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系统法学可以成为一种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作者email:lijingju@public.tpt.tj.cn
参考文献
[1] 原文参见《政法论坛》,2000年第6 期第21-33页。转引自《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4 期第2-14页。
[2] (参见: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211.100.18.62/research/academy/)
[3] 参见:《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1月第3版,第 309页。
[4] 参见:《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1月第3版,第331-332页。
[5] 参见《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1月第3版, 314页。
[6] 参见:《法律社会学的学理与运用》,田成有 著。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6 月第1版。第 23-24页。
[7] 参见:《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版。第43-45页。
[8] 参见:《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版。第43-44页。
[9] 参见:法律图书馆网,http://www.law-lib.com/lw/
[10] 参见:《法学方法论的更新与中国法学的发展》,季涛。《跨世纪法理学回顾与展望》,庄金锋、崔惠平 主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52 页。
[11] 参见:《法治泛论》,卓泽渊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315-316页。
[12] 参见:《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葛洪义,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1 版。131-136页。
[13] 引自:《法治秩序的建构》,季卫东 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82-86页。
[14] 引自:《法治泛论》,卓泽渊 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24页。
[15]]引自:《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程竹汝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3页。
[16] 引自:《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程竹汝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第1版。第 7页。
[17] 参见:《犯罪构成系统论》,何秉松著,1995年5月第1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第552页。
[18] 引自:《犯罪构成系统论》,何秉松著,1995年5月第1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第65页。
[19] 参见:《系统方法与国际法》,张若思 著,《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冬季号,第497-498页。
[20] 参见:《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刘永佶著,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2000年6月第1版,第364-372页。
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第6页)一文由www.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4352.html
作者email:lijingju@public.tpt.tj.cn
参考文献
[1] 原文参见《政法论坛》,2000年第6 期第21-33页。转引自《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4 期第2-14页。
[2] (参见: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211.100.18.62/research/academy/)
[3] 参见:《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1月第3版,第 309页。
[4] 参见:《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1月第3版,第331-332页。
[5] 参见《法学导论》,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1月第3版, 314页。
[6] 参见:《法律社会学的学理与运用》,田成有 著。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6 月第1版。第 23-24页。
[7] 参见:《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版。第43-45页。
[8] 参见:《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版。第43-44页。
[9] 参见:法律图书馆网,http://www.law-lib.com/lw/
[10] 参见:《法学方法论的更新与中国法学的发展》,季涛。《跨世纪法理学回顾与展望》,庄金锋、崔惠平 主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52 页。
[11] 参见:《法治泛论》,卓泽渊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315-316页。
[12] 参见:《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葛洪义,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1 版。131-136页。
[13] 引自:《法治秩序的建构》,季卫东 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82-86页。
[14] 引自:《法治泛论》,卓泽渊 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24页。
[15]]引自:《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程竹汝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3页。
[16] 引自:《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程竹汝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第1版。第 7页。
[17] 参见:《犯罪构成系统论》,何秉松著,1995年5月第1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第552页。
[18] 引自:《犯罪构成系统论》,何秉松著,1995年5月第1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第65页。
[19] 参见:《系统方法与国际法》,张若思 著,《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冬季号,第497-498页。
[20] 参见:《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刘永佶著,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2000年6月第1版,第364-372页。
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第6页)一文由www.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