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常与变”构思演练
话题作文“常与变”构思演练
作者/江苏苏爱红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可以是“恒常”“正常”“常态”等,“变”可以是“变化”“变通”“演变”等。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常”和“变”的相对相合、相抗相融。一方面,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常”晤面,另一方面,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与“变”过招。关于“常”与“变”,你有什么经历和体验,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请以“常与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A“常”与“变”的辩证思考。
1.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常与变是辩证统一的,即所谓“常以应变,变以显常”。
2.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变都是永恒的,而不变则是相对的。
3.“常”有“正常”与“恒常”之别,“变”有渐变和突变之分。
B“常”与“变”的方法论思考。
1.“常”,即前人总结出来的可以参考的经验,是一般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2.“变”,是对传统方法的改造更新。
c“常”与“变”的实践论思考。
1.智者往往能够做到“守常求变,变不乱常”。
2.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区分正确守常与保守顽固,如何区分变革创新与盲目激进。所以要清楚所守的是什么,所变的又是什么,还要结合总的发展趋势来分析。
D“常”与“变”的文化观思考。
1.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守常占优势,求变处劣势。 (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这一点,与西欧恰恰相反。
2.中华民族的守常倾向,既与其大陆性地缘有关,也与干百年来的农耕社会性质有关。
3.与恒久观相辅相成,变易观念在中国也源远流长,并形成了“寓变易于保守之中”的特点。
∈“常”与“变”的价值观思考。
1.“守常”与“知变”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有时“知变则胜,守常则败”,有时“乱变则败,守常反胜”。
2.是“守常”,还是“求变”,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以民族大义和人类整体利益为准绳。
3.“常”与“变”的价值曲线,总是围绕着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而上下波动的,因此对其价值的判断也应该与时俱进。
F“常”与“变”的智慧。
1.古人将“以变求生”与“以守制变”结合起来,形成了善处常变的智慧。
2.在方法策略上要与时俱进,因境而变。
【素材金库】
名言警句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陈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
风无常顺,兵无常胜。
——冯梦龙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
——韩非子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李渔
事实论据
史铁生的死亡“常变观”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常”,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然而“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如何看待死亡、如何走向死亡、如何对待生命,都存在着极大的“变”数。这就是死亡的常与变。
盛衰之势“变”,盛衰之理“常”
晋王李克用临死前将三支箭交给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让他铭记为父报仇。庄宗牢记父亲遗言,拼死杀敌,还矢太庙,成一时之盛。可后来却沉迷于声色,终被自己曾经宠幸过的数十伶人所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此事正说明了盛衰无常。然而,欧阳修强调的“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盛衰之理却基本上是守常不变的。
物有“常”而心易“变”
“宇宙之大”与“品类之盛”,是大自然之“常”也;但人与人之间却是“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往往情因人异,而且即使是同一人,也会“情随事迁”,这便是人心之“变”也。至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便是世之“常情常态”了。正所谓“常中有变,变中有常”。
依“法”生活应是常态,逆“法”而活才是变异。
著名作家李敖的长女李文在北京定居不到7年,为“狗叫鸡鸣”等侵权事件已投诉1000多次。有人怪她不能入乡随俗,她却认为自己愿去了解民俗、风俗,却不愿意变得庸俗,更直言不讳,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是顺民,而我就是一个“逆民”。“我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城市播下种子……提醒大家如何做好一个传统礼仪之邦的大国首都的公民。”有人评论说:李文的求“变”,则恰恰是回归法治常态的努力。
【佳作展示】
彷徨于喧常与变化之间
如皋一中高二马冠峰
无意中与朋友聊到了恒常与变化的问题,遂彷徨于两者之间。我们到底害怕什么,是一成不变还是变化太快?前者往往让我们思想僵化,或审美疲劳;后者又让我们像逮泥鳅一样无从把握。人性真怪,不喜欢日复一日的生活拷贝,又同样害怕瞬息万变、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此矛盾,的确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 《话题作文“常与变”构思演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462.html
作者/江苏苏爱红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可以是“恒常”“正常”“常态”等,“变”可以是“变化”“变通”“演变”等。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常”和“变”的相对相合、相抗相融。一方面,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常”晤面,另一方面,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与“变”过招。关于“常”与“变”,你有什么经历和体验,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请以“常与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A“常”与“变”的辩证思考。
1.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常与变是辩证统一的,即所谓“常以应变,变以显常”。
2.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变都是永恒的,而不变则是相对的。
3.“常”有“正常”与“恒常”之别,“变”有渐变和突变之分。
B“常”与“变”的方法论思考。
1.“常”,即前人总结出来的可以参考的经验,是一般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2.“变”,是对传统方法的改造更新。
c“常”与“变”的实践论思考。
1.智者往往能够做到“守常求变,变不乱常”。
2.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区分正确守常与保守顽固,如何区分变革创新与盲目激进。所以要清楚所守的是什么,所变的又是什么,还要结合总的发展趋势来分析。
D“常”与“变”的文化观思考。
1.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守常占优势,求变处劣势。 (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这一点,与西欧恰恰相反。
2.中华民族的守常倾向,既与其大陆性地缘有关,也与干百年来的农耕社会性质有关。
3.与恒久观相辅相成,变易观念在中国也源远流长,并形成了“寓变易于保守之中”的特点。
∈“常”与“变”的价值观思考。
1.“守常”与“知变”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有时“知变则胜,守常则败”,有时“乱变则败,守常反胜”。
2.是“守常”,还是“求变”,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以民族大义和人类整体利益为准绳。
3.“常”与“变”的价值曲线,总是围绕着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而上下波动的,因此对其价值的判断也应该与时俱进。
F“常”与“变”的智慧。
1.古人将“以变求生”与“以守制变”结合起来,形成了善处常变的智慧。
2.在方法策略上要与时俱进,因境而变。
【素材金库】
名言警句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陈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
风无常顺,兵无常胜。
——冯梦龙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
——韩非子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李渔
事实论据
史铁生的死亡“常变观”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常”,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然而“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如何看待死亡、如何走向死亡、如何对待生命,都存在着极大的“变”数。这就是死亡的常与变。
盛衰之势“变”,盛衰之理“常”
晋王李克用临死前将三支箭交给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让他铭记为父报仇。庄宗牢记父亲遗言,拼死杀敌,还矢太庙,成一时之盛。可后来却沉迷于声色,终被自己曾经宠幸过的数十伶人所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此事正说明了盛衰无常。然而,欧阳修强调的“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盛衰之理却基本上是守常不变的。
物有“常”而心易“变”
“宇宙之大”与“品类之盛”,是大自然之“常”也;但人与人之间却是“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往往情因人异,而且即使是同一人,也会“情随事迁”,这便是人心之“变”也。至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便是世之“常情常态”了。正所谓“常中有变,变中有常”。
依“法”生活应是常态,逆“法”而活才是变异。
著名作家李敖的长女李文在北京定居不到7年,为“狗叫鸡鸣”等侵权事件已投诉1000多次。有人怪她不能入乡随俗,她却认为自己愿去了解民俗、风俗,却不愿意变得庸俗,更直言不讳,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是顺民,而我就是一个“逆民”。“我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城市播下种子……提醒大家如何做好一个传统礼仪之邦的大国首都的公民。”有人评论说:李文的求“变”,则恰恰是回归法治常态的努力。
【佳作展示】
彷徨于喧常与变化之间
如皋一中高二马冠峰
无意中与朋友聊到了恒常与变化的问题,遂彷徨于两者之间。我们到底害怕什么,是一成不变还是变化太快?前者往往让我们思想僵化,或审美疲劳;后者又让我们像逮泥鳅一样无从把握。人性真怪,不喜欢日复一日的生活拷贝,又同样害怕瞬息万变、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此矛盾,的确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 《话题作文“常与变”构思演练》